第四节 基层政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451&run=13

清代,境内基层政权机构设区、隅、乡、社,村(街巷)以下实行保甲制度,10户为牌,10牌为甲,10甲为保,一村(街巷)建一保或数保,分设牌头、甲头、保正。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县公署辖16区、4隅、6关、74社。民国期间,保正改称保长,相邻各保建联保,设联保主任。1933年,县公署辖10个区公所,114个乡(镇)公所,1033个村和226条街巷保甲组织。
1941年9月,抗日民主政府辖区内建立村政权,置村长、农救会长、妇救会长、民兵队长。1944年1月,寿潍县政府辖4个区公所。同年5月,昌潍县政府辖14个区公所。1945年6月至8月,潍县抗日民主政府辖两个区公所,9月潍南县并入潍县后,辖10个区公所。1945年10月,潍县分为潍北、潍南两县,潍北县辖10个区公所,潍南县辖12个区公所。1947年,潍北、潍南县政府在部分农村实行村闾制,以25户为闾,设闾长。1948年8月,潍县(新)人民政府辖望留、符烟、三河、油房、九龙山、城北、万家、杏埠、圩河等9个区公所。1949年11月,境内绝大多数村庄建起村级政权。
1950年,开始建立乡政权。到年底,全县建乡185处。此时潍北县人民政府辖8个区公所,即泊子、高里、固堤、台底、纸房、朱茂、报庄子、华疃区公所。2月,潍南县并入潍北县后,县辖17个区公所:一区(寒亭)、二区(纸房)、三区(固堤)、四区(泊子)、五区(报庄子)、六区(台底)、七区(高里)、八区(华疃)、九区(朱茂)、十区(马宿)、十一区(治浑街)、十二区(夏密)、十三区(杨庄)、十四区(穆村)、十五区(眉村)、十六区(朱里)、十七区(河滩)。
1951年土地改革结束后,县有152个乡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3年,县内886个村全部建立村级政权。4月,县人民政府在油房、辛正、大圩河等32个乡搞普选试点,经宣传发动,划分选区,选民登记,到10月底,32个乡均召开了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乡人民政府,建起治安、民事调解、妇女三个委员会。同年8月,潍北县与潍县(新)合并,潍县人民政府辖18个区公所:一区(望留)、二区(大成章)、三区(南张友家)、四区(南沟西)、五区(北胡住)、六区(南张氏)、七区(双杨店)、八区(店子)、九区(官家)、十区(庄)、十一区(西杨家埠)、十二区(固堤)、十三区(大泊子)、十四区(东南村)、十五区(高里)、十六区(朱里)、十七区(治浑街)、十八区(穆村)。
1954年4月,县内185个乡均普选完毕,先后召开了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建立了各乡人民政府。根据规定,乡人民政府下设生产合作、文教卫生、治安保卫、人民武装、民政、财粮、调解等委员会。7月,经协商平衡,全县划分为186个选区,民主选出了401名参加潍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
1956年,潍县人民委员会下属185个乡调整为114个,并辖12个区公所,包括:固堤、泊子、柳疃、高里、张氏、圩河、符山、望留、张营、马宿、穆村、朱里。
1958年1月,撤区并乡。县人委直辖25个乡镇人民委员会:镇人委有寒亭、固堤、高里、朱里;乡人委有仓上、东庄、纸房、泊子、央子、南村、双杨店、张氏、二十里堡、大庙、圩河、成章、大柳树、望留、张发家、治浑街、沟西、车留庄、段家、穆村、邓村。10月,撤乡镇人民委员会,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县辖17处公社:寒亭、固堤、泊子、南村、高里、双杨店、圩河、成章、望留、沟西、治浑街、车留庄、段家、穆村、上游(朱里)、东风(东庄)、二十里堡。县内838个村建起456个生产大队,设大队长。二年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11月,潍县并入潍坊市,上游改称朱里、东风改称东庄、二十里堡改称十里堡公社名称。直至1962年1月县、市分设,十里堡又改称二十里堡,当时县仍辖17处公社。
1962年5月,增设央子、杏埠两处公社管委会。县有19处人民公社,772个生产大队,3895个生产小队,实行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1965年5月,县辖21处公社管委会:即原有19处,又从固堤、朱里公社分别析出张氏、邓村两处公社管委会。7月,县辖26处公社管委会,即原有21处,又由潍坊市划入4处公社管委会(石沟河、河北、红星、胥家)又新组建马司公社。1966年,公社管委会被群众组织夺权。1967年3月后,各公社陆续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2年3月,县辖26处公社革委会调整为23处公社革委会(胥家、石沟河、河北分别并入望留、马司、治浑街)。
1980年4月,县辖22处公社管委会(红星公社划归潍坊市)。次年6月,公社革委会全部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月,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区辖1处镇政府和10处公社管委会,即:寒亭镇政府和央子、固堤、高里、双杨店、朱里、南孙、泊子、里疃、郭家官庄、东庄10处公社管委会。原潍县其余11处公社管委会划归潍城区和坊子区。
1984年5月,寒亭区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6月,区内建成12处乡镇人民政府,即:寒亭镇、央予镇、固堤镇、高里镇、双杨店镇、朱里镇和萧家营乡(新划)、南孙乡、泊子乡、里疃乡、郭家官庄乡、东庄乡。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选出正副乡、镇长45人,平均年龄为36.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8.3%。8月,开始队改村,至12月,将全区所属399个生产大队改建为407个村民委员会。在原生产小队的基础上建立了1840个村民小组。各村委会设民事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委员会。年底,全区共有村干部1774名,平均年龄36岁。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048人,占59%;党员1265人,占71%;妇女干部284人,占16%。1987年12月,区内各村民委员会开始换届选举。至1988年2月,有373个村民委员会进行改选,占村委会总数的91.6%。同时还改建村委会下属组织1836个,其中经济组织373个,治安保卫、文教卫生、民事调解组织各370个,社会福利组织353个;改建村民小组1707个,占全部村民小组的93%。村委会经换届改选后,减少职数的人数为1604人,比1984年下降10%。为加强农村工作,1988年区内举办了4期村民委员会主任培训班,对407名村主任进行了理论、法律、农村经济管理等8个方面的培训学习。
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职能,1988年10月,区内开始向乡镇下放权力。经5个月的放权工作,原属区直部门的广播、经营管理、农技推广、水利、食品、林业、农机管理、畜牧兽医、文化、计划生育指导等10站和卫生院,全部下放到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全区共下放单位125个,下放国家干部273人,合同制干部52人,工人616人(其中正式职工60人)。下放固定资产270万元。

附:日伪时期(1938年1月—1945年8月),伪县公署以下,辖10个区89个乡(镇)公所,1941年,街道和村实行保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