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439&run=13

同盟会潍县分会 1906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的县人张柏庄、王善谟、齐芾南、张传一、李廷擢、于均生、曹星五、于宗汉、尹效文等,经徐镜心、谢鸿焘介绍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嗣后,诸人相继归国,筹建潍县分会。杜佐宸、张树、于东洲、刘东侯、于联英、李廷搢、张同谱、高彭年、王虎韬、李咸升等人加入同盟会。为避免遭受清政府迫害,同盟会员以办学为掩护。刘东侯办山左公学、酆洗元办胶莱公学、杜佐宸办潍城东关公学。1912年4月,张树、张柏庄等组织共进会(同盟会变名),会员数十个在东关公学召开同盟会潍县分会成立大会,与会者700余人,选举张树、于均生为正副会长,张柏庄为评议部长,于联英为干事部长,郎诚斋、郎瑞东、杜瑶等分任文牍、庶务、会计等职。
国民党潍县分部 1912年同盟会改称国民党,设总部于北京,设支部于各省。潍县同盟分会改称国民党潍县分部,县内同盟会员皆改称国民党员。1913年,袁世凯强令解散国民党,潍县分部亦被取消,党务工作由公开转入秘密。1923年,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指派郭伯民、张永和、王汉兴、武光宸、庄鲤堂5人为直属潍县区分部筹备委员,负责重新筹备潍县党部。1924年12月,在毓华学校举行全体党员大会,正式成立直属潍县区分部,推举郭伯民等为执行委员,庄鲤堂为候补执行委员,于清海为组织委员,张永和任宣传委员,郭伯民任秘书(常务委员)。1925年直属潍县区分部移驻南区区立师范讲习所。分部下设毓华、坊子教育会、县立师范讲习所、南区区立师范4个区分部。同年11月,直属潍县区分部改称潍县临时党部。1927年12月25日,在寒亭召开国民党潍县第一届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党部,选举产生第一届执监委员会,由张耘南等7人为执行委员,李伯华等3人为监察委员。时,全县共有国民党员360余人。1928年9月,国民党潍县指导委员会成立,张永和等7人为委员。执监委员会奉命撤销。1929年4月山东省党部派王吉昆来潍监选国民党潍县第二届执监委员会,选举郭伯民等5人为执行委员,牟琰卿等3人为监察委员。1929年9月,省整委以潍县国民党务组织涣散,领导无方,命其解散,委派王经五3人为潍县党务整理委员,成立潍县党务整理委员会。1931年11月13日,国民党省整委派刘心沃来潍监选第三届执监委员会,圈定王世和等5人为执行委员,张得昌等3人为监察委员。1933年,召开国民党潍县第四届代表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执监委员会,张永和等5人为执行委员,郎枢尉等3人为监察委员。1934年10月28日,省党部因潍县第四届执监委工作不力,纠纷屡起,下令解散,改派石道远等5人为潍县党务整理委员,成立整理委员会。1935年9月,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各市县党部暂停活动,潍县党部解体。
1940年,恢复县党部,辛景章任书记,实行书记长制,不设委员,只设干事若干人。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窃踞潍城,由王有为任县党部书记。1946年后由王佩任书记,直至潍城解放。
主要活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县内同盟会员郭恩敷、程瞿梅、郭伯民、张永和等积极进行武装革命,敦促清政府陆军第五师标统马良宣告独立,马良以势孤为由,拒不独立。于是,同盟会员投笔从戎,或南下安徽凤阳参加陈干组织的淮泗讨虏军,或参加诸城、高密、烟台等县的独立工作。清朝灭亡,民国宣告成立,全县同盟会员功成不居,纷纷辞去军职、政职,返归故里。1915年袁世凯称帝,全国各地纷纷组织讨袁军。同盟会员朱霁青、赵中玉、尹德山等组织义军参加讨袁、杜佐宸、李咸升、刘东侯、于宗汉、杜瑶等投笔从戎。曹星五、刘杲、张永和、邰相吾、柴文升、李超英、郭伯民等数十名同盟会员,奔赴高密参加讨袁军。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全县学生闻风而起,国民党员张永和等乘机领导学生投入救国运动,以县立中学、文华中学、县立商业小学等9处学校,组成外交后援会,后改为学生联合会。敦促各界组织国货维持会,抵制日货。又组织学生查禁日货,上街游行示威。1925年,为响应北伐,李昌龄、郭家范、张永和、朱风鸾、范振民、李传宗、郎会宾等相继奔赴广州入黄埔军校受军事训练。毕业后,张永和奉命在济南、徐州等地秘密活动,作军事运动,以扰乱张宗昌的后方。张耘南等则由粤返县作民众运动工作。郭家范等充任北伐军下级军官,随军北伐。1927年“四·一二”政变,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潍县的国民党组织日趋反动。1928年国民党潍县党部开始所谓清党,进行反苏反共宣传,并于10月杀害了中共潍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庄龙甲。1929年,国民党上层分裂为顽固派和改组派。潍县的国民党党部和党员也分裂为两派,矛盾重重。后来,顽固反共派占上风,潍县国民党改组派遭到排挤打击,顽固派以整理党务为名,贬斥改组派,镇压群众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潍县党部在名义上领导民众作救国运动,劝募捐款,慰劳抗日将士,实则从各方面控制限制人民群众抗日救国,镇压共产党。1935年,潍县设县大队,并开办壮丁训练班,县党部着手收揽地方武装。1938年1月,日军侵占潍城,国民党县政府流亡乡下,县党部只剩下一个空名。1939年,国民党县政府与县党部成立了“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内设总务、组训、宣传、调查、情报5个组,区、乡设动员委员会,保设动员办事处,各级机构均由党、政、军负责人兼任。此会名为抗日,实为监视共产党、八路军及抗日人民的行动。1941年,原潍县县长厉文礼投降日军,其县党部也与日军勾结,多次袭击抗日
民主政府党政机关,搜捕抗日民主政府县、区、村干部和共产党员。1942年,以县党部书记王有为为首,举办教员训练班,对受训人员进行三民主义教育、乡民奴化和特务教育,诬蔑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进行反共宣传。
1946年8月至1947年10月,流亡党部在潍城、青岛,大肆网罗潍县籍地主、兵痞等流亡匪徒,发展党员,扩充反动武装,建立三青团分部,制定“还乡”计划。1947年10月,成立潍县还乡团,由县党部派1名干事率领第一批党政人员、乡保队、血债累累的地主、惯匪,随国民党军队回到潍县四乡,疯狂逮捕、杀害共产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进行阶级报复。据统计,从1947年秋到1948年4月,破坏共产党支部39个,杀害共产党员573名,县、区、村干部298名,党员、干部和革命军人家属1245名,积极分子346名,捉壮丁498名,烧拆房屋1726间,倒算财物价值108万元,粮食448万公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王固庄、李家营等惨案。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潍县地方组织 1939年8月16日,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山东支部潍县区团、潍县分团筹建处在朱里镇埠下村建立,山东支团主任秦启荣指派王明义为干事兼主任,亓为行为干事兼书记,郭莘野、张恩科、韩心清为干事,周会民为总务股长、裴洪为组织股长、刘汉英为宣传股长。筹建处建立后,即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团员,建立基层组织。1941年底,辖7个区队,8个分部。1942年开始在省立潍县中学师范学校师生中发展团员。1945年日军投降后,发展中心转移到潍县城区各中学。1946年底,潍县区团辖19个区队、167个分队。1947年11月,三青团与国民党合并,县区团书记王明义改任国民党潍县党部副书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