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农民协会 农救会 贫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437&run=13

农民协会 1925年1月,共产党员庄龙甲在从事建党工作中,组织发动农民运动。1926年,中共潍县县委领导组织牟家院、小庄子、东西曹庄、柳科、萧家营等30多个村庄的贫苦农民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5000余名。农民协会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道理。在“一切权力归农会”口号下,组建了农民赤卫队,进行抗租抢粮斗争,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分给穷苦的农民,并发动青年农民参加北伐军。
农救会 1941年,中共潍县县委在央子成立各救会,农民抗日救国会,向农民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宣传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组织抗日根据地的贫苦农民,参加减租减斗争,开展敌后大生产运动,发动青年农民参加民兵,站岗放哨、保家保田,号召青年农民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农救会带领农民参加反奸反霸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发动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解放区,保卫胜利果实,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协同解放军作战。1948年5月,县境全部解放,各救会、农救会均撤销。
贫协 1962年1月,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委会,县委书记信同先兼任主任。1964年12月27日,召开第一次全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与会代表888名,正式选举产生了潍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45名,常委7名,主席信同先。会后,各公社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也相继建立,委员会为17人至21人组成,其中脱产干部2名,主席由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兼任,另设1名专职副主席。各生产大队也普遍建立贫下中农协会,设正副主任各1名。1966年,县社两级贫下中农协会筹委会主席皆改称主任。1966年底,贫下中农代表会取代各级贫协筹委会。1968年10月7日至12日,召开全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到会代表810人,选举产生贫代会委员会,委员32人,常务委员8人。1971年8月23日,召开第三次全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到会代表948名,红卫兵造反派、工人和中农代表共32人列席了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由35名委员组成,县革委会主任申云璞任主任,刘树声、胡兆坤为副主任。1974年6月20日,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改称县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1975年3月9日至12日,召开全县第四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与会正式代表933人,特邀知识青年代表45名,选举产生了第四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由37名委员组成,其中常委11人、正副主任5名。1979年11月,县、社、大队贫协组织撤销。
1964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贫协组织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制订生产计划、落实生产措施、安排生产物资、确定收益分配方案、改进生产管理制度、密切联系群众、了解贫下中农意愿、帮助贫下中农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等方面进行工作。1966年底至1976年10月,各级贫协组织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全力抓阶级斗争,忽视了群众生产和生活,疏远了和贫下中农间的关系。1968年12月,贫协组织派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进驻各中学,对师生进行管理和“再教育”,因为进驻的人员不懂教育,缺乏知识,致使学校纪律混乱,教育质量下降,教师学生与贫管会矛盾尖锐。据1974年7月统计,全县186处高中和初中,727处小学及23处公社供销合作社,558处农村代购代销店全部被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管理,管理人员多达4114人,1976年10月,贫管会撤离学校和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