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层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427&run=13

区党委、乡镇(公社)党委及党总支 1926年6月,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相继成立了中共城南、城北、城西南、城东南4个区委。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党组织的壮大,各区先后成立了区委。1942年8月,有6个区委。1949年有26个区委。1950年下半年,各区普遍召开了党代会,选举产生了区委。潍北县17个区委,潍县(新)9个区委均设书记、副书记及组织、宣传、武装等委员。1951年,区委下设乡党总支,党总支设半脱产的书记、副书记。1953年8月,潍县县委辖18个区委。1955年4月,调整为16个区委。1956年4月,又调整为12个区委。1958年1月,撤销区委和乡党总支,全县设21个乡党委,4个镇党委。1958年,10月,撤销乡、镇党委,设寒亭、固堤、南村、高里、双杨店、廿里堡、于河、望留、成章、沟西、治浑街、车留庄、段家、穆村、朱里、东庄、泊子17个人民公社党委,党委设书记、副书记、组织、宣传、监察、财贸等委员。1965年,有26个公社党委。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公社党委受群众组织冲击而停止工作。1969年9月至1970年,各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0年底至1971年春,公社召开党代会,建立了党委,设公社党委常委会。1983年,潍县县委辖1个镇党委和21个公社党委。1988年,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辖寒亭、固堤、央子、高里、双杨店、朱里6个镇党委和东庄、郭家官庄、里疃、泊子、南孙、萧家营6个乡党委。党委设正、副书记和组织、宣传、纪律检查等委员。
区(县)委直属机关党委、党组织及党总支 1952年6月,设潍北县政府党组。1953年底,设潍县县政府党组。1956年,设县直机关党总支委员会。1957年1月,设县法院、县检察院党组。1962年1月,设机关党委、武装部党委。1966年5月,设公安局党组。时县直机关有党委1个,党组4个,党总支7个。1971年9月,设政治部、生产指挥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6年10月,县直机关的党委、党组及党总支,陆续恢复或设立,到1978年,有党委1个,党组3个,党总支8个。1981年1月,设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县政协党组。1983年,有党委2个,党组10个,党总支21个。1984年至1987年,党委、党组和党总支,又有增加和调整,到1988年12月,区委直属机关有党委9个,党组31个。党总支13个。
党支部 1925年2月,中共潍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潍南庄家村建立,庄龙甲任支部书记。支部直属中共山东省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1926年春,潍南庄家、茂子庄、南屯、西曹庄、东曹庄等村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并在坊子成立了铁路支部。同年秋,牟鸿礼在潍北建立了牟家院和小庄子村党支部,牟鸿礼任支部书记。1927年春,根据中共山东省执委的指示,潍县县委派党员傅锡泽去地处益都、寿光、昌乐三县交界的尧沟集开设“济生大药房”作为党秘密活动的联络点,并建立了尧沟党支部。同年11月,县委辖基层党支部10个,其中工人党支部1个,农民党支部6个。1928年10月,辖党支部13个。1930年12月,全县党支部发展到15个。1933年7月,省临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带领国民党捕共队逮捕杀害了中共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刘良才,全县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1934年6月,中共鲁东工委在潍北发展党员,积极恢复基层组织,建立了4个党支部。11月,县工委书记乔天华被捕,潍县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7年11月,中共鲁东工委书记纪方华来潍,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了牟家温庄、北仲寨、耿家小官庄等党支部。全县发展到17个党支部。1945年8月,潍县、潍南两县党支部发展到63个,1946年到1947年国民党军队两次进攻解放区,党组织发展缓慢。1948年4月,全县解放后,经重新整顿,恢复发展。到1949年底,潍县(新)、潍南县、潍北县共有基层党支部256个,其中机关支部196个,企业及农村党支部60个。1950年乡村党支部公开,潍北县有乡村党支部274个,潍县有64个。1966年初,全县党支部有1034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基层党支部受到冲击,被迫停止工作。1971年整党后,党员恢复组织生活,重建党支部。1983年潍县共有党支部1246个,1988年底,寒亭区共有党支部759个,其中农村党支部40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