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对外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328&run=13

潍县对外贸易起步于清代。出口商品多系鱼盐、豆饼年画等。清末,嵌银、仿古铜器、核雕、猪鬃等手工艺品蜚声海外。1904年,潍县辟为商埠后,出口商品大增,货物绝大部分由胶济线输往青岛港口外运,主要有粮食、鱼盐、豆饼、豆油、花生油、猪鬃、发网、烟叶、煤炭等。1928年至1931年,出口煤炭16万吨。1923年至1932年出口土特产品3.5万吨,其中:鸡蛋0.5万吨,豆油、花生油1.96万吨。1937年仅猪鬃就出口125万吨。出口货物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出口物资骤减,主要有发网、猪鬃等手工艺品。
新中国成立后,出口产品以手工艺品为主。畜产品、海产品次之。出口渠道、数额由国家统一计划、统一调拨,供销社统一收购。至70年代出口商品主要有手工艺品、土产品、畜产品、粮食和纺织品5大类,近50个品种,年出口总值近300万元。1983年潍县出口总值为642.3万元。主要出口商品分为食品、土产、畜产、工艺、纺织、轻工6大类100余品种。1984年后寒亭区扩大外贸出口基地,出口产品增加粮油、抽纱、服装、化工、医保、五矿、设备7个类别80余种产品,外贸出口产品收购额剧增。1988年全区外贸出口额达4570.6万元,为1983年原潍县的7.1倍。
1948年前从国外进口潍县销售的物资主要有火柴、火油、布匹、水泥、铁片及西药、圆钉等。均通过商人、店铺在城乡市场销售。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皆由国家有计划地调拨分配。主要有化肥、木材、钢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