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食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316&run=13

清代,潍城即为鲁中重邑,饮食业较为发达。民国初年,有各种饮食网点100余家。1920年后,经营饮食的店户达到近200家。1933年,达到385家,其中,较有名气的饭馆、酒馆102家,点心铺44家;此外,分布于城镇和乡村的简易饭馆、酒店90余家,烧饼铺12家,水铺(专供茶水或白开水)50余家。尤以火烧铺最多,几乎遍及各个村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饭馆、酒铺在战乱中大都倒闭,至1947年,仅有50余家,勉强开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从事饮食业的有280人。1953年,有各种饭馆、酒馆、油条铺、烧饼铺、火烧铺、面条铺、包子铺等13245家。1957年,全县有4841人常年从事饮食服务业,年营业额达205万元。1958年后,饭馆、酒馆相继关门停业,参加“大办钢铁”和“大办水利”运动。到1963年,饮食业年营业额降为99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潮影响,饮食服务业受到严重干扰,火烧、油条、包子等食品除国营饭店和供销社饭店尚能买到,在集市上曾一度绝迹,致使饮食业销售连续下降。1969年全县营业额为40万元,1970年为37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饭馆迅速增多,各种面食类、菜类店铺陆续恢复和发展,1982年,全县有饭馆、酒馆962家,从业人员1667人,其中,全民35家,集体165家,个体762家,年营业销售额371万元,其中,全民247万元,占67%;集体8万元,占2%;个体110万元,占3l%;1984年,寒亭区常年从事饮食业的有843人,年零售额333万元。1986年后,经过对饮食业的初步整顿,国营、集体饮食业营业额比重下降,个体饮食业有了迅速发展。1988年,有宾馆、酒楼、饭店、餐馆442家。从业人员1399人,年零售额884万元;其中,全民占10%;集体占9.5%,个体占80.5%。
寒亭宾馆 其前身为潍县县委招待所,1950年建,1951年始有专人负责,1953年方配备厨师、会计等专职人员。1958年由寒亭街里迁民主街路南,至1965年,职工人数一直在10人左右,年营业额2—3万元。1983年,有铺位(80%为通铺)近400个,职工30人,年营业额20万元。同年底,迁民主西街路北,1989年,有高、中档房间74间,普通房间28间,总床位364张。有干部、职工98人,年营业额97万元。
望海楼宾馆 1990年2月开业,有高、中档房间13个,总床位60张,有干部、职工30人,年经营额32万元。
清末以来,潍县一带饮食品种丰富。面食类主要有三鲜水饺、烫面蒸饺、蒸大包、水煎包、小笼蒸包、烧麦、肉丝面、春面、虾仁炒面、鸡丝挂面、面叶、甩面、拉面(潍地称大皂面)、馅饼、葱花油饼、脂饼、锅贴、翻花卷、油卷、锅饼、烧饼、单饼、三层油盐饼、煎饼、卷子馒头、面火烧、酥火烧、硬面火烧、高粱米饭、金银饭、大小米饭等。糕点类分细点、中点、粗点3种,细点主要有蛋糕、蛋卷和四饯蜜果、绿豆糕、栗子糕、三叉酥、菊花酥、如意酥、百荷酥、山楂糕等。中点主要有雪糕、枣糕、芙蓉糕、枣泥糕、豆沙糕、桃酥、条酥、栗子酥、羊角蜜、雪球、银丝糕、兰花根、月饼等。粗点主要为三角、大京果、芝麻糖、麻酥饼、炒糖等。菜类有凉菜、热菜、甜菜、饭菜四类,主要为:香肠、包肚、五香牛肉、酱牛肉、烧鸡块、芥茉鸡、酱鸡、香酥鸡、芥茉肚丝、麻汁金针、椿芽豆腐、金钩芹菜、麻辣黄瓜、海米炝芹菜、白莲藕、炸鸡翅、炸板虾、炸蝴蝶(当年鸡炸为蝴蝶型),炸里脊、炸八块、炸银鱼、烤排骨、烤莲子、烤大虾、葱烧海参、红烧鱼、五香巴鱼、九转大肠、八宝辣椒、清蒸赤鳞鱼、清蒸大海蟹、盐水大虾、三鲜鱼翅、扒鱼肚、扒油菜、烩尤鱼、炒韭菜、烧肉丝、糖醋鱼、拔丝苹果、拔丝山药、清汤鸡丸、清汤肉丸、三鲜汤、一品火锅等。喜庆宴席城乡各有特色,乡村60年代前讲求八盘八碗和经济实惠,70年代始求花色摆设;城镇既重视实惠,更讲究花色。1986年以来,农村宴席一般为12—24个菜,先上果点,后上凉菜、再上热炒,最后上饭菜。城镇宴席大致分为八道程序。其一,上茶点,一般四种细点;其二,上四个凉盘,一般每盘三至五个花色;其三,上一个大件,此为宴席第一道主菜。一般属高档菜,并配一至二个附菜;其四,上四中件,加大席面这四道菜均为高档菜;其五,上二道点心,一般为春饼,炸元霄等;其六,再上一大件,此为宴席第二道主菜,一般为高档甜菜。仍附一至二道配菜;其七,上四饭菜,一般要有二个汤菜;其八,上面食,一般为春面、小笼包、甜馒头、金银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