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品调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312&run=13

清末民初,调入商品主要有棉布、棉纱、煤油、火柴、纸烟、铁钉、西药等。1923年至1934年,调入商品有6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调入煤炭24.8万吨,糖1.2万吨,木材0.8万立方米,烟叶1.1万吨,豆饼1.5万吨,棉纱5509吨,煤油1.98万吨,火柴4281件。1935年至1937年,潍城民族工商业发展较快,外地商品调入量加大,仅棉纱一项,年均调入达1.3万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县内商业比较萧条,商品调入大为减少,其中,棉纱调入量年均不足抗日战争前的五十分之一。潍城解放后,人民政府组织商户广开货源。1949年,调入商品主要有食糖、烟酒、棉布、棉毛织品、鞋袜、肥皂、火柴、纸张、煤油、圆钉、力车配件等,总值达72万元。1954年调入总值681万元。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后,集体商业充分利用人力、财力集中的优势,调入总值大为提高。1957年,仅供销系统国内商品纯购进总值达1492万元。1961年至1975年,潍县商品调入主要由商业局、供销社承担,年均调入总值为2600万元。1978年,商品调入总值4104万元,其中,商业局1955万元,供销社2149万元。1983年,潍县国营、集体商业商品购进总值9136万元,其中,国营商业2259万元,集体商业6877万元。1983年后,个体商户也间接从青岛、济南、烟台、潍坊等地购进商品,但数量不大。1984年,寒亭区国内商品纯购进总值7875万元,购进商品主要为五金交化,百货、副食、机电、农业机械等十余大类4000余品种。1988年,国营、集体商业国内商品纯购进总值12769万元,其中,国营占28%,集体占72%。
1955年前,县内工业、手工业产品多为自产自销。1956年开始,商业部门对铁木农具、手工艺品等采用包销、订购、送料加工等形式收购。1961年至1978年,对全县部分工业产品陆续实行包购包销,主要产品为猪鬃、服装、草织品、小型农机具等。1980年后,部分工业产品实行包购和工业系统自销外,一些商店、公司开始对工业产品实行订购、代购、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