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皮革制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248&run=13

明万历年间,三角埠等村已有细牛皮条、多股牛皮绳等产品的生产。清代中期,三角埠村的皮拉绳、鞭头、鞍皮、鞦鞾等产品日趋精致,开始销往省内各地。清末民初,形成以潍城为主的皮货业,以三角埠为主的车马鞔具业,以潘尔庄、文家、小庄一带的皮袄、皮裤、皮褥子加工业、张家院一带的戏装和以解家沿村为主的原皮加工业生产布局。1920年。常年皮革业加工户,大都由原来土法制革改为化学方法泡制加工,对外销路顿开。到1935年,皮革产品除供当地使用,还向国外出口1万余件。年底,潍城10余家皮革加工作坊年收购狐皮3万余张,狗皮1万余张,工业总产值达10万元(银元)。1951年,境内皮革业加工户有190户,常年从业者370人,所用牛、马、驴、骡以及猪、羊、狗皮等原料大都购自当地。1953年,县内有21个皮革加工合作组,购进原皮后,佐以石灰、盐碱、皮硝、豆油、鸽粪等辅料,经过浸皮、脱毛、灰皮、脱灰剥皮、硝油、割皮等工序方开始成品加工。生产工具主要有刮刀、割刀、割床、大缸、拧子、剪子、大铲等。1956年3月,三角埠、解家沿村分别成立了皮革业生产合作社,当年产品达5万余件。1959年,境内马、牛、羊、猪因饲料不足大量死亡,皮革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各种皮革12.9万件,工业总产值17万元。此后十年无大发展。1976年,县建皮革厂,投资8万元建起1800平方米加工车间,后转产工艺品。1977年,泊子一带人造皮革加工业兴起,到1985年,个体从业者达3000余人,其中黑、红、黄各色提包、皮包、自行车座套年产达20余万件,销往20余省、市、自治区。1988年,寒亭区从事皮革业生产的常年专业户达250余家,乡镇办企业有4家,其中泊子乡皮革厂职工近百人,工业总产值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