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造纸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244&run=13

明万历年间,北纸房、大辛庄等村,利用附近虞河水深流缓之便,从事抄纸者已有百余户。清代中期,抄纸技术传至北张氏,黄埠等村。1911年(清宣统三年),仅480户,1878人的大辛庄村,就有1250人常年从事抄纸。1936年,县内造纸业已发展到1100余户,3500余人,工业总产值60余万元。昌邑、安丘、昌乐、寿光四县的民间造纸技术,均为潍县艺人所传。抗战期间,县内造纸业因战争受到极大破坏,民间抄纸陷于停产状态。1946年,胶东军区造纸厂秘密迁驻崖头村,辛庄一带30余名技术人员前往支援。1947年,应费县、临沂、莱阳、益都等地个体造纸业者聘请,造纸艺人纷纷前往传授技术。1950年,个体造纸户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30余个纸业生产合作组。1955年组成张氏、纸房纸业生产合作社。有社员500余人,工业总产值18万元,生产大烧包装纸、卫生纸等,产品皆由潍坊市工业局供销经理部包销。1958年,纸房、张氏纸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成造纸厂,次年,并于潍坊造纸厂。
1958年前的造纸,均沿袭传统工艺流程,制作工具为小池、石碾、木碓、割刀、撞包、席帘。草纸生产的工序为:先将麦穰、蒲棒等主要原料割碎、撞洗、碾成纸浆浸泡池中,后用席帘从池中逐一捞出,贴墙凉干即成。技术熟练者日产4至5刀(每刀120张,大小约1平方尺许),当地人称“水中抄钞”。比草纸略佳者为毛边纸、毛头纸、皮纸、香火纸、黄裱纸、绣花纸等。最名贵者为桑皮纸,因其平滑美观,用途广泛,畅销省内外。1977年,县建造纸厂,投资158万元,建厂房5575平方米,购进年产1000吨生产能力的机械设备。1979—1981年,该厂虽增购部分设备,形成年产2000吨以上生产能力、拥有切草蒸煮、压缩漂白、打浆、供气、抄成整装等六个车间,终因管理不善、技术力量薄弱、排污设施不够健全等原因,三年仅产有光纸、卫生纸、防潮纸等1099吨,企业亏损49万元。1982年并于潍坊造纸总厂。
东庄造纸厂为乡办企业。1972年建立时仅10余人。1973年只能生产包装纸。1976年购进打浆机、锅炉、抄纸机、切草机、84千瓦发电机组等设备,年产各类纸张913吨。该厂重视企业管理。用累计利润方式走扩大再生产的路子。1978年以废旧水泥袋为主要原料研制仿牛皮纸成功,即上流水线,当年形成1400吨的生产能力。1986年,该厂生产仿牛皮纸1200吨,工业总产值180万元;1988年,该厂有职工100人,获利润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