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170&run=13

建国前,河道堤防,年久失修,每逢雨季洪水暴涨,造成漫溢决口。人们误认为是蛟或鳖作怪,面水祷告或抛食品于水中,以求龙王爷、老天爷恩典,让一方之人平安度日。虽有的人自发地护守堤段监视水情。因缺乏统一组织领导,不能全线防守,难免溃堤成灾,仍受其害。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防汛工作,领导人民破除迷信,修建了大量蓄水、排水工程,提高了防洪能力。自1950年到1988年,每年从6月开始,组成各级防汛机构,逐级召开专门会议部署防汛工作,对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进行汛期检查,分工划段落实防汛任务,并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组织抢险队,普通民兵组成常备队和予备队。同时,筹措麻袋、木桩、草包、铁丝、草垛、照明器材等防汛抢险物资。县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保证车辆调用、电话畅通、防汛器材齐全。县防汛重点有白浪河水库、峡山灌区、潍河、白浪河、县驻地。其他小河流、小水库、洼地等均由各公社负责防汛,整个汛期全面进行防洪排涝工作,免除或减轻洪涝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57年7月18日,潍河干、支流上游普降暴雨110毫米,19日潍河水位上涨,出现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高达7850秒立方米,超出设计流量2850秒立方米。潍河大桥以南堤段,水位高出堤顶10至20厘米,多处出现险情。各级领导干部亲临现场与沿河人民一起进行抗洪抢险斗争,参加防汛抢险的3万余人,长达10公里多的堤段上,防汛大军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一方面从堤外抬土背土,抢修子埝,筑高20—30厘米,一方面在堤内入水堵塞漏洞80余处,村中妇女两次送饭到前沿阵地,奋战一昼夜,终于转危为安,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