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简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109&run=13

远在4000余年前,从鲁家口文化遗址中(今属里疃乡)发掘的动物遗骸看就有畜禽饲养,其中牛、猪、鸡占动物遗骸的78.93%。1933年,潍县大家畜存养量34200头,其中驴占68.13%,牛占15.5%,骡占14.62%,马占1.75%。猪存养量5000头,羊2000只,鸡28.5万只,鸭5000只。三年后,牛数量增多,驴减少近半数,猪增6倍以上。
建国初,经过土改的翻身农民,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恢复、发展生产、保护和鼓励发展大家畜”的号召。纷纷购买耕畜。1955年,全县大家畜存养量达67512头,是1949年的2倍;家禽存养24.6万只。是1949年的1.4倍。
1956年大家畜改为集体饲养,数量减少10130头,其中,饲养不良而死的占40%;因使役过度而死的占30%;因各种疫病死亡的占10%;流出县境的占20%。到1958年,大家畜减少到43079头,比1955年减少36.2%。
1959~1961年,大家畜虽放到户养,但因饲料缺乏等原因。1961年。全县大家畜下降到25386头。
1962年以后,贯彻执行了党中央“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家畜实行自繁、自养、生猪实行“队繁户养、自繁自养、以私养为主”等办法。1966年大家畜存养量回升到38485头,生猪存栏达116867头,是1961年的4.7倍。家禽存养量达到221642只,是1961年的2.24倍。
“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片面强调“以养猪为中心,”要求“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忽视了其他食草畜禽的发展,造成了畜牧业内部比例失调。1976年,全县猪存栏高达277180头。但出栏率很低、仅占35.4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了农牧业比例关系,饲养业由过去单一抓养猪,转上以牛、羊等草食畜为主全面发展的轨道。到1983年底,大牲畜存养共36246头,其中牛14536头,马9635头,驴3908头,骡8167头。生猪存栏84711头,羊存栏27037只。家禽存养67.28万只,兔23840只,貂1652只。1984年全区大家畜存养24367头,其中牛1118l头,马6865头,驴2340头,骡3981头。生猪存养量34114头,羊存养6939只,兔51500只,水貂403只,家禽存养94.8万只。1988年。全区大牲畜存养33345头,生猪存养27789头,羊存养9991只,兔15861只,水貂613只,家禽存养58.5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