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1&run=13

序一

《寒亭区志》是寒亭区首部社会主义地方志。盛世修志,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向往已久的渴求。对于促进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方志修纂,始于春秋,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潍县自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至1941年(民国30年),前后368年间,修纂繁简不同的潍县志共6部。这些志书虽记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概貌,但不乏封建主义思想之糟粕,宣扬旧统,贬低百姓。今日修志,以记载、反映、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体。正如1987年全国《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所指出:“新方志应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的革命斗争、社会变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况,重点记述建国后三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寒亭区志》正是遵循这一指导思想进行编纂的。
寒亭区文化历史悠久,上溯到四千余年,便有人类在此居住,鲁家口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足以佐证。潍县建置在公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至1984年设置寒亭区,历时600余年。其间,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进行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过艰辛历程,立下丰功伟绩。特别是把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载入史册,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古人云: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编修地方志的宗旨,在于考镜历史,鉴往知来,循规以振,有益当代,惠及后世。今日修志,力求达到“资政、存史、教化”之目的,为社会主义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寒亭区志》是一部地方性百科历史文献,它对旧志提供的一些可贵资料,大胆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创新,以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为先导,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确为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书。
《寒亭区志》规模宏大,编纂困难,任务繁重,洋洋100余万言。寒亭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成员以及所有参加编志的同志,十度春秋,艰辛努力,今日终于纂成。
时值新方志出版之际,我们谨以喜悦的心情,向全体编志人员和给予热心支持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真切希望本志能对寒亭区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挥有益的、深远的引鉴反馈作用,并希望听到广大读者稽考补削的见解,以期志书日臻完善。

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书记 王光明

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英文

1992年2月

序二

我国自古即置史官以记国政,方国亦各有记事之官。沿及赵宋,方记、图经之籍演为一方全史的方志。是后,郡县州府相袭修志,成为常例。今日省辖之市相当古之州府,市辖区相当古代繁剧之县。县既有志,则区亦必修志,实无庸置疑。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撰史修志,于是陕西石泉有《后柳区志》,四川重庆有《北碚区志》。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古时为寒国浞封地,隋改汉平寿县为潍州,明又废州改潍县,1984年为潍坊市寒亭区,今亦响应中央指示,编纂区志。盛世修志,猗欤休哉!
寒亭区山川毓秀,自古才智之士,彪炳史册。士女质而慧,勤劳勇敢,开发地利,货殖四方,且内抗压迫,外御顽寇,富于光荣的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巨浪推动了全区人民走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市区领导和群众今昔对比,了然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坚信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寒亭区的未来。本区为了保存古今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文献,为了提供建设社会主义的信息依据,更主要的是为了昭法守、备鉴戒以教育后代,因而设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延聘专家学者,发动群众新老协作,纂修新志。编辑之士,日夜辛勤工作,历经10年之久,始得成书,凡100余万言,诚为不朽之业,曷胜钦佩。
我拜读此书,体例参取中央《新编地方志暂行规定》的义例,篇目广而完整,内容丰而翔实,文词通俗简明。详今略古,具有时代性。其于国内外闻名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及风筝专立一编,可谓突出地方特点。大事记中以公元月日大部注以农历时日,新例亦可喜。新志既详述了新中国的成就,且实事求是,亦不讳言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和缺点,还勉励人民爱惜资源,控制人口,加强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诚不愧为资治之书,有用之作。
余昔读杜佑《通典·自序》云:“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既富且教,斯之谓矣。”可见儒家以民为邦本,谋国者,富民为先,富而后教。方今建设万端,竞言所急,或言教育为立国之本,或言科技是为生产力。时谚又云:公路通,百业兴,所可虑者,独匮于财。窃以为潍坊市实行改革开放,成效卓著。唯有人民既富之后,始有余力发展文化,普及教育,更进而与国际交流文化技艺,使科教文益愈提高,社会更加繁荣,贯彻改革开放,才有辉煌前途。今读《寒亭区志》有感,故表而出之。
一九九一年岁杪,傅振伦书于故元大都安贞门内寄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