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域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9&run=13


第三章 境域区划


第一节 境域

明、清以来及至解放前夕,安丘境域无大的变化,其四界为:东界,北段以潍河以东的岞山、留戈庄、张家大村、高戈庄、戴家埠与昌邑县搭界;南段以潍河以东的窎兰、七里兰、后店,潍河以西的于戈庄、东庄子、景芝、南杨庄、大市留、宋官疃与高密县为邻。西界以太平山、伏山、七宝山、黑山与临朐县为界。南界,东段以杨家山前、河埠、西朱耿、宋家井子、东古河及渠河南岸的里丈、孙家楼子、马武沟、西莳家庄子、涝洼官庄与诸城县相接;中段至北孙家庄、后庄、上株梧、芦家河、宴峪、东召忽、罗家官庄、崔家官庄、任家旺、祝家庄、辛庄子与莒县毗连;西段以磨山、石虎山、石门顶、太平山与沂水县为界。北界,西段至汶河以北的胡家官庄、黄崖头、石匠官庄、老沟岔、韩家沟、丘家庄、孔家庄、王家董孟、陈家埠、椿树岭、侯家河、李家峪、归家疃与昌乐县相邻;东段沿汶河北岸的葛庄、水西、魏家埠、刘家洼、石坑、刘家营子、港涘、前苏、东苏、狮子口、安丘庄子与潍县接壤。
1943年9月,县境西南部山区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安丘县政府后,莒县五区渠河以北的63个村庄划归安丘,同时,安丘沿渠河北岸的北孙家庄、张靳、孝河口、雷家清河、周家屯等10个村及安丘在渠河南岸的里丈、马武沟、涝洼官庄等17个村划属诸莒边县(后属诸城县)。
1945年7月,县境东南部解放,建立淮安县政府后,诸城县渠河以北的38个村和高密县在潍河以西的57个村划归淮安县。安丘在潍河以东岞山附近的16个村,高戈庄附近的8个村,1947年3月解放时,分别划归昌南县和高密县。
1948年5月(新)安丘县政府建立后,境域变化比较大:安丘县汶河以北的高崖、汶河两区147个村划属昌乐县;昌乐县的平柳、阿陀两个区和潍县九区南流、刘家尧一带88个村划归(新)安丘县。
1952年6月潍安县并入安丘县,安丘县的平柳(七区)、阿陀(八区)两区划属昌乐县。同时原属慈山区的侯家河划归昌乐县,原阿陀区的涝洼、薛家庄、辛家庄、石羊官庄、马连官庄、张家石龙子、丰台7个村留在县内,现属刘家尧乡。
1953年8月丘南县并入安丘县。时,全县总面积为2042平方公里。1965年8月,凉台公社划归诸城县,诸城县石埠子公社所属渠河以北的16个村和石桥子公社所属渠河以北的4个村划归安丘县。时,全县总面积为2021平方公里。
1983年10月,刘家尧公社的程家营、姜家庄、石泉子、霸王泉、仕子口、西房仕、东房仕、裴家河、大园、范家沟、才子宫庄、北才子宫庄、辛庄等13个村和荆山洼厂、矿划属坊子区。总面积减至2010平方公里。
第二节 区划

县内行政区划,明万历年间始有记载。时,全县划为5坊厢6乡,174社。清康熙年间,设6乡,58社。清乾隆十六年仍设6乡,划为66社。清光绪末年仍为6乡,改划为54社,共辖村庄1092个。即:一乡辖11社:许戈庄、大埠后、担山、韩吉、邢戈庄、杞城、逄王、安泰、赵戈庄、朱子、高戈庄,共187个村;二乡辖8社:西关厢、北关厢、十里河、石堆、莲池、甘泉、孙孟、景芝,共150个村;三乡辖8社:石泉、金堆、市留、官庄、管公、利见、寨庄、岐山,共185个村;四乡辖8社:南关厢、东关厢、白芬、夏坡、雹泉、辉渠、峒峪、南郚,共185个村;五乡辖9社:牟山、凌河、兴福、偕户、平原、大盛、牛沐、南逯、贾孟,共207个村;六乡辖10社:归家疃、关王庙、光甫、慈埠、阳旭、成官、红河、漳河、包庄、高崖,共178个村。
中华民国成立后,县下设区,区下设乡镇,乡镇辖村。1932年全县划为6个区54个乡镇,共辖1462个村。
1943年,县境西南部的安丘县(后改名丘南县)设柘山、夏坡、南郚、召忽、唐山(次年3月改名郚山)5个区。随着解放区的扩大,1944年增设高崖区,1945年又增设寿山、汶河、石泉、凌河4个区。1948年5月,石泉区划归(新)安丘县,汶河区划属昌乐县,高崖区改称牛沐区。
1945年,淮安县设景芝、朱子、渠河、甘泉、官庄、金堆、古城子、留晃8个区和新二区。1946年1月,古城子区改名石堆区,7月,朱子区改名孙孟区。1947年2月,将甘泉区南部划出,置临浯区,3月增置灵山区。1948年5月,撤销新二区、留晃区、灵山区,8月撤销石堆区。
1932年区、乡镇、村情况一览表

┌─────┬─────┬──────┬───────────────────────────────────┬─────┐
│区名称 │驻地 │所辖乡镇数 │所辖乡镇驻地名称 │村数 │
├─────┼─────┼──────┼───────────────────────────────────┼─────┤
│第一区 │安丘城 │12 │归家疃、关王庙、牟山店子、大石泉、周家十里、白芬子、许戈庄、大埠后、西│839 │
│ │ │ │关厢、东关厢、北关厢、南关厢。 │ │
├─────┼─────┼──────┼───────────────────────────────────┼─────┤
│第二区 │逄王 │9 │安泰、杞城、韩吉、邢戈庄、担山、赵戈庄、朱子、高戈庄、逄王。 │166 │
├─────┼─────┼──────┼───────────────────────────────────┼─────┤
│第三区 │景芝 │7 │石堆、莲池、大孙孟、甘泉、金堆、大市留、景芝。 │161 │
├─────┼─────┼──────┼───────────────────────────────────┼─────┤
│第四区 │凌河 │9 │阳旭、慈埠店子、大光甫、偕户、川里院、夏坡、辉渠、儒林庄、凌河。 │230 │
├─────┼─────┼──────┼───────────────────────────────────┼─────┤
│第五区 │平原 │10 │胡家漳河、红河、包庄、高崖、大盛、南郚、朱沐、南逯、贾孟、平原。 │396 │
├─────┼─────┼──────┼───────────────────────────────────┼─────┤
│第六区 │官庄 │7 │雹泉、上峒峪、岐山、利见、毛家寨庄、阎家管公、官庄。 │170 │
├─────┼─────┼──────┼───────────────────────────────────┼─────┤
│合计 │6 │54 │ │1462 │
└─────┴─────┴──────┴───────────────────────────────────┴─────┘

1948年5月,(新)安丘县(后称安丘县)设城关、王封、赵戈、逄王、南流、许营、平柳、阿陀、慈山、石泉、十里、尧洼12个区。
  1950年三县分设时,丘南县设8个区,潍安县设7个区,安丘县设12个区。
  1952年6月潍安县并入安丘后,将第七(平柳)、第八(阿陀)两个区划属昌乐县。1953年8月,丘南县并入安丘县后,全县共设置1个镇25个区,其具体顺序是:景芝镇、一区(城关)、二区(王封)、三区(赵戈)、四区(逄王)、五区(南流)、六区(许营)、七区(石堆)、八区(金堆)、九区(慈山)、十区(石泉)、十一区(十里)、十二区(尧洼)、十三区(官庄)、十四区(临浯)、十五区(渠河)、十六区(东庄子)、十七区(孙孟)、十八区(雹泉)、十九区(夏坡)、二十区(凌河)、二十一区(南郚)、二十二区(牛沐)、二十三区(岐山)、二十四区(柘山)、二十五区(郚山)。区下设245个乡。
  1955年9月,撤销二区、八区、十区、十二区、十六区,区名改为以区所在地命名。1956年4月,撤销十里区,成立鹿村区;撤销城关区,改置城关镇、城埠区。时,全县设置20个区2个镇,区下设187个乡。
1956年区、乡镇名称一览表

┌──────┬─────────────────────────────────────────┬────────┐
│区镇名称 │所糟乡名称 │乡数 │
├──────┼─────────────────────────────────────────┼────────┤
│南流 │南流、庄头、李家、王皋、尚庄、郎郡庄、石埠、小坡。 │8 │
├──────┼─────────────────────────────────────────┼────────┤
│许营 │房士、辛庄、许营、王李、石马、张排、灵山、石龙。 │8 │
├──────┼─────────────────────────────────────────┼────────┤
│慈山 │关王、南谢、慈埠、新生、申明、井戈、李戈、光甫。 │8 │
├──────┼─────────────────────────────────────────┼────────┤
│逄王 │夹河、黄旗堡、汶畔、东楼、逄王、韩吉、仓上、城里、杞城、套里。 │10 │
├──────┼─────────────────────────────────────────┼────────┤
│赵戈 │贺戈、双沟头,小庄、院庄、诸城、赵戈、解戈、荆阳、东邵。 │9 │
├──────┼─────────────────────────────────────────┼────────┤
│孙孟 │朱子、留晃、孙孟、张庄、河头、兴山、徐村、河套、凉台、薛家庄、傅岗。 │11 │
├──────┼─────────────────────────────────────────┼────────┤
│鹿村 │河北、甘泉、古城子、杨家庄子、会沟于、北景芝、鹿村、市留、潘家庄。 │9 │
├──────┼─────────────────────────────────────────┼────────┤
│渠河 │郭庄、王交、郭家屯、洛屯、前院、彭旺、油房、沙浯、里岗、芝畔。 │10 │
├──────┼─────────────────────────────────────────┼────────┤
│临浯 │水崖、宅科、东营、临浯、高家庄、朱耿、古河、兴隆、南戈。 │9 │
├──────┼─────────────────────────────────────────┼────────┤
│官庄 │官庄、别家屯、挑河、高家营、孔家埠、老庄、李戈、马留、三十里铺 │9 │
├──────┼─────────────────────────────────────────┼────────┤
│石堆 │金堆、军屯、石堆、孟戈、石人坡、坡庄、莲池、常河、许戈庄、三合。 │10 │
├──────┼─────────────────────────────────────────┼────────┤
│凌河 │白芬子、阡里、营里、下庄、山前、黄家坡、凌河、郑家河、儒林庄、吕家埠、山后。 │11 │
├──────┼─────────────────────────────────────────┼────────┤
│岐山 │歧山、寺后、金鸡、胡峪、水连、保国、后河、张解、张相。 │9 │
├──────┼─────────────────────────────────────────┼────────┤
│雹泉 │陆戈、南坦、寨里、雹泉、峒峪、水润道、管公、河崖。 │8 │
├──────┼─────────────────────────────────────────┼────────┤
│夏坡 │绪泉、辉渠、倪家沟、顺流河、回鹿山前、杏山子、祖官、泉子崖、大沟崖、夏坡。 │10 │
├──────┼─────────────────────────────────────────┼────────┤
│柘山 │磨山、大苑、车庄、张家宅、秋峪、章庄、古庙、柿子园、辛庄子、华家宅、王庄。 │11 │
├──────┼─────────────────────────────────────────┼────────┤
│郚山 │芦河、徐家沟、云家庄子、金崖、墨黑、泥溪、陡山子、曹家峪、马朗沟。 │9 │
├──────┼─────────────────────────────────────────┼────────┤
│牛沐 │北山、大盛、丁家沟、黑山、辛兴、石崖子、田庄。 │7 │
├──────┼─────────────────────────────────────────┼────────┤
│南郚 │南郚、纪庄、浒崖、陈家沟、花石涧、赤埠、温泉、桃园、常家岭、偕户。 │10 │
├──────┼─────────────────────────────────────────┼────────┤
│城埠 │十里、营子、城埠、五里、石泉、王封、贾戈、田戈、杨戈、七里、三里。 │11 │
├──────┼─────────────────────────────────────────┼────────┤
│城关镇 │ │ │
├──────┼─────────────────────────────────────────┼────────┤
│景芝镇 │ │ │
├──────┼─────────────────────────────────────────┼────────┤
│计 │ │187 │
└──────┴─────────────────────────────────────────┴────────┘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38个乡2个镇。即赵戈、贾戈、逄王、韩吉、南流、水坡、石堆、甘泉、石泉、牟山、许营、关王、慈埠、凌河、白芬子、官庄、金堆、孙孟、朱子、临浯、宋官疃、凉台、彭旺、东庄子、南郚、温泉、雹泉、胡峪、牛沐、大盛、岐山、召忽、古庙、老子、南逯、店子、夏坡、辉渠乡和城关、景芝镇。
  1958年9月,撤销乡镇建置,全县成立23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0月,沂水县官庄人民公社划归安丘县,改称何家庄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又划回沂水县。1962年4月,划出城关公社北部村庄置贾戈公社,划出临浯公社北部村庄置宋官疃公社。1965年8月凉台公社划归诸城县,诸城县石埠子公社划归安丘县。至此全县共辖25处公社,即:城关、贾戈、景芝、石堆、赵戈、担山、逄王、临浯、宋官疃、金堆、白芬子、南郚、雹泉、南流、许营、慈山、凌河、孙孟、石埠子、牛沐、夏坡、官庄、岐山、柘山、郚山。
  1981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暂行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有8处公社因公社名与驻地村名不一致而更名,即将孙孟、逄王、许营、南郚、岐山、牛沐、夏坡、金堆公社更名为王家庄、黄旗堡、刘家尧、红沙沟、庵上、大盛、辉渠、金冢子公社。
  1982年1月,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9月,黄旗堡公社改建为黄旗堡区。
  1984年4月,机构改革,实行政社分开,撤销公社建制,改建为22个乡,10个镇,其中贾戈、石堆、赵戈、担山、刘家尧、王家庄、临浯、宋官疃、金冢子、白芬子10处公社改称乡。城关镇改称安丘镇,黄旗堡区改称黄旗堡镇。景芝、南流、凌河、大盛4处公社改称镇。红沙沟、慈山、辉渠、郚山4处公社均分为两个单位,即红沙沟公社分为红沙沟镇、温泉乡;慈山公社分为关王、慈埠乡;辉渠公社分为辉渠、夏坡乡;郚山公社分为郚山、南逯乡。庵上、雹泉、官庄、石埠子、柘山5处公社打破社界,重行划为庵上、雹泉、官庄镇和石埠子、召忽、柘山、车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