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89&run=13

第十四篇 工业

解放前,县内工业基础薄弱,向以民间手工业为主,主要项目有红炉、酿造、纺织、榨油、造纸、木器等。明代曾开采过白石岭、担山银矿。清末建立了田家汶畔粉石笔厂。民国前期工业初现兴旺。1933年从业者200余人,主要产品有酒、金属制品、建筑材料、土陶、木制品、食品诸种,工业产值76万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工业萧条,1948年,仅有为数不多的五金、酿造、榨油、土陶、木业、食品加工、首饰和编织等作坊。从业人员、产品种类、产值等均不及民国初年。
解放后1948年中共领导下的淮安县建立了县内第一家国营企业——裕华酒店(今山东景芝酒厂)。1949年,(新)安丘县先后筹建了火柴厂、发袋厂和利民油坊。时,全县有正式职工9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78人,工业总产值201.9万元。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厂家、产品、产值、就业人员逐渐增加。1952年,全县有地方国营企业1处,合作社营企业2处,手工业合作组织9个,职工145人。产值增至381.6万元。1953年始,对私营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组建手工业合作社(组)106个,4500名个体手工者加入了社(组),经是年的工业整顿,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工业体系,产值增至1088万元,比建国初期增长4倍多。1958年“大跃进”中,国营企业盲目发展到31处,职工猛增至5315人,合作企业全部收归人民公社领导。后由于资金、原料、销路等原因,产值反而下降。有的厂矿被迫关、停、并、转。1961年,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左”倾错误,对工业战线进行了较大调整,至1965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40个,工业产值1209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10个,职工1500人,产值768万元,产品增加了水轮泵、机制纸、玻璃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几年,工业生产亦深受其害,发展缓慢。70年代初,工业企业才有了较快的发展。1971年公社办厂85个,主要产品由单一的小农具发展到39种,县办工业企业增加了化学、电子等门类。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增至1701个,其中全民27个,县属和公社集体164个,队办企业1510个。县属工业职工1.05万人。全县工业总产值12826万元,实现利税1872万元。主要产品发展到11个门类,65个品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尤其社队(乡镇)工业发展快,效益高。1985年,有工业企业9480个,其中全民所有制28个,县属和乡镇集体所有制247个,村办企业9205个。县属工业职工1.49万人,其中全民1.04万人。主要产品增至27个门类,96个品种,化学、电子、机械工业产品占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总产值53771万元,为1949年的266倍,1978年的4.2倍。实现利税5504万元。@636395390937883244577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