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87&run=13

第五章 吃水

自古平原地区吃水大都取自地下,挖井提用,部分靠河村吃用河水。1970年后,90%以上的村庄用上了手压井,个别村修建了水塔,用上了自来水。
建国前,山区及岭区有80多个自然村长期缺水,70多个自然村短时缺水,座落在山上、岭上的村庄缺水尤为严重,往往跋涉数里取水。建国后,县政府每年都拨出专款,并发动村社自筹资金,因地制宜,为山区解决水源。至1984年,共修建大小饮水设施174处,其中打深井16眼,大口井41眼,引泉7处,修扬水站57座,蓄水池53个,为56个自然村解决了吃水问题。总投资79.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5.7万元,社队自筹24万元。解放前人称雹泉镇莲花官庄为“呱拉板”,有歌谣说:“有女不嫁呱拉板,一去打水十里远,去时穿着绣花鞋,回来成了光脚板”。1974年,国家投资1.4万元,群众集资0.5万元,打深井1眼,修蓄水池和扬水站1个,改变了吃水困难的局面。辉渠乡东南山村原来吃水困难,1981年打深井1眼,建水池1个,铺设水管户户用上了自来水。1985年,因连年干旱,全县仍有75个自然村3万余人吃水困难。
县内有37个自然村,2.4万多人饮用水含氟量过高。1983年始,国家拨出专款,县卫生与水利部门采用打深井和借调水源等手段,为地下水含氟量过高的村庄解决了饮用水源。到1984年底,挑河、两河、小顺河、于家河、林家营5个自然村2480口人用上了优质水。还有11处乡镇的32个自然村2万余人的饮水问题正在解决,其中南流镇14个村,宋官疃乡5个村,刘家尧、贾戈、石堆、庵上4个乡镇各2个村,黄旗堡、赵戈、担山、安丘、金冢子乡镇各1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