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 防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86&run=13

第四章 排水·防汛

第一节 排水

一、河道治理
于河岸险段打桩编柳培土护岸之事自古不绝,大都为群众的自发行动,收效甚微。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知县福淳捐资修潍河岸。后,县人刘祚远修汶河东堤,日久堤坏,其孙瑶重修40余里。解放后,1950年至1976年,先后对洪沟河及渠河、汶河中下游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理,其后又治理了潍、汶两河下游重点险段。至1985年,对上述四河治理投资73.5万元,疏河筑堤136.6公里,砌石护岸7.1公里,河道两旁全部绿化。1975年后,结合大规模的整地改土,以公社为单位,分别对社内小型河流截弯取直或改线,共治理24条,总长71.1公里。缩河造地的有古庙、秋峪、港涘、小汶、红河、伍家庄、干河子、辉渠、鲤龙、温泉10条河,总计治理21.4公里,造田2450亩。1975年,临浯公社将10公里长的弯弯曲曲的运粮河改为符合规划要求的东西河道,将原来宽阔的河床垫为耕地,次年峻工。累计挖土石31万立方米,投工210万个,颇见成效。
县内主要河流有5条,重点治理了4条。
潍河 1950年,县人民政府以工代赈、组织潍、汶二河交汇处的安丘庄子、东楼、狮子口、夹河套、乙甲庄等村居民于险工河段打桩编柳、培堤护岸、砌石护坡。1955年至1957年,3期工程共干砌石护岸2000米,筑堤1.38万米。1963年,于安丘庄子至东楼河段干砌石护岸700米。次年于东楼河段干砌石护岸1800米。1966年于东楼至高家庄段疏河筑堤3000米。1967年,昌潍地区组织四县民工建峡山水库围堤,安丘修了景芝公社于家庄至孙孟公社大孙孟村前围堤6公里。1975年至1982年,国家3次拨款6.6万元,3次重点治理东楼河段,先后干砌石护岸1600米,解决了险情。
汶河 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组织沿河居民对该河进行治理。1956年至1958年,逄王乡城后村群众打桩编柳护岸200米,用三合土护岸600米。1963年,对西门口、石佛寺两处险段干砌石护岸。1976年春,县成立治汶指挥部,投资30万元,组织沿河城关、贾戈、慈山、担山4社161个大队4万人于2月2日施工,至2月19日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完成土沙60万立方。此后,治汶指挥部又组织4000人的专业队伍,对南岸西起城关公社三里庄村北,东至汶河大桥下段截弯取直、清淤筑堤,在汶河大桥左右南岸.500米至1000米地段和河洽村前险工段浆砌石护岸,余段三合土护岸。是年冬,国家投资2.6万元,由逄王公社施工,在于家汶畔险段三合土护岸350米。1977年冬至1978年春,国家投资3.6万元,于逄王公社夹河套村北的潍、汶二河汇流处干砌石护岸3000米,于城后段浆砌石护岸600米。经治理、基本免除了洪水灾害。
渠河(中上游段亦称浯河) 1961年景芝、凉台两社于彭旺桥以下河段筑堤,并清理芦苇百余亩。1968年,郭岗村前至入潍处加高河堤10公里。1974年冬至次年春,县成立治渠指挥部,国家投资20万元,组织沿河岐山、石埠子、官庄、临浯、景芝5社2万余名民工挖河筑堤,完成了自里丈桥至峡山水库围堤段的挖河筑堤工程及上游自里丈桥至西利见、陈家楼至殷家清河、王家庄至河北营子村、张解至车苗庄等局部河段的复堤筑堤及初步清障工程。计投工日98.5万个,完成土石方66.55万个,修筑河堤31.5公里。经治理,提高了防洪能力,开发了渠河水利资源。
洪沟河 1950年3月,淮安、丘南、安丘三县人民政府以工代赈,进行了初步治理。次年春,丘南、潍安两县组织5000名民工清淤筑堤,加深展宽了河道。1956年又大规模地疏挖了河道。1975年冬,县成立治理洪沟河指挥部,组织沿河公社4万名民工施工,加深展宽河床20公里,并局部截弯取直改道,沙灰护岸。投工日200万个,动用土石167万立方,基本消除了洪水灾害。
二、除涝
洼地除涝 县内主要有金冢子、官庄、友兰三大洼地,洼地的除涝工程以排水沟为主。解放前,大部分农户也挖沟排水,由于小农经济的束缚,又无统一管理,水排不出去,遇涝成灾。1950年至次年春,淮安、丘南两县在洪沟河中游一带洼地开挖排水沟,并疏通了洪沟河道,基本消除了积涝。1953年,对境内洼地采取了以河道为排水骨干,按自然地势及地表径流水的流向,疏浚旧排水系统与挖沟修桥相结合的措施,至1963年底,大部分洼地基本消除了积涝。1964年至1970年,对洼地分片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仍以排水为主。经治理,小埠后、川里院、偕户、陆戈、十里铺、柳杭、宋官疃、金冢子8处洼地一般年景不发生涝灾。1971年以来,特别是1975年,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加强了对主要排水骨干河道的治理,弥补了以前忽视积涝外排工程的不足。其间,改作排水沟用的河道有20余条。1976年,按流域统一规划,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基线路和骨干排水工程,有洼地的公社制定了本社排涝规划,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逐年实施。经此次治理,金冢子、官庄两大洼地,及友兰洼中的部分土地,遇频率5年或7年一遇的洪水不积涝,余者亦有涝能排。但排水系统除重点地片已配套外,余者桥涵不足,时有堵塞。1976年以来,县内连续干旱,部分排水工程未经洪涝的考验。
山区、岭地、平原排涝 县内山区、岭地多为梯田,每阶堰下设一排水沟与主排水沟相通,以防山洪、懈涝。平原地区随路设排水沟,以排积水。
第二节 防汛

解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全面开展防汛工作。
防汛机构 每年汛前,县委都建立13至17人组成的防汛指挥部,各大中型水库也建立防汛指挥部,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分工包水库安全。乡镇(公社)的防汛指挥部由各乡镇(公社)主要负责人任指挥,并向各小型水库、塘坝派出包库、包坝负责人。
防汛队伍 各水库,特别是大中型水库,汛前皆从附近村庄抽调防汛常备队,大中型水库10至20人,小型水库3至5人,同时组织抢险队,大型水库五六千人,中型水库一二千人,小型水库三五百人,预备队人数略多于抢险队。
防汛料物 各级防汛组织都于汛前备足土、沙、石、铁丝、麻袋、草袋等防汛料物,不足部分就近号用。
汛前查修 各防汛指挥机构对所辖各项水利工程,都于汛前进行检查,对险工险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堵复缺口、清淤、清障、处理尾工、加固堤坝等。
建立汛期雨量站 1952年始,先后于景芝、雹泉、店子、老子、南郚、北章庄、阿陀、马时沟设站,负责向昌潍专署水文站汇报汛情、雨情、同时服务于县内防汛。
洪水的控制运用 每年汛前,都按上级规定和要求编报水库汛期控制运用计划,由省、地审批下达。各水库按审批计划控制运用,根据气象、雨情合理蓄泄。
保安全与岁修工程 主要以保安全为重点。大中型及小(一)型水库大都采取了加高大坝,坝前砌石后反虑,设排水沟,坝顶铺沙石路面,修防汛公路、防浪墙、导流墙(堤),加宽溢洪道,架设照明线路,备防震沙等措施,牟山水库还进行了大规模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