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71&run=13

第八章 农机具

第一节 耕种工具

一、耕作工具
主要有犁、耙、耢等。木犁是解放前的主要耕作工具,至今有些地方仍然使用。步犁是木犁的发展,属过渡型耕作工具,分五吋步犁、七吋步犁和双轮双铧犁3种。1952年推广使用,60年代初,随着机耕的引进和推广逐步淘汰。1952年始用拖拉机耕地,后相继引进“东方红—54”、“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泰山—12”、“泰山—25”、“泰山—50”、“天津铁牛—55”轮胎拖拉机。1985年,全县共有农用拖拉机4971台,9.97万马力,其中大中型1145台,5.38万马力,小型3826台,4.59万马力。机引犁是拖拉机的配套工具,分悬挂式和牵引式两类。县内常用的有二铧、三铧、四铧、五铧和七铧数种。1970年前多用牵引式,后为悬挂式所代替。
耙、耢在普及机耕前是主要的粉碎整平工具,耙装有铁质弯齿,重在粉碎,耢编有树条,重在抹平。拖拉机取代木犁以后,由拖拉机直接牵引的圆盘耙、钉齿耙及合墒器大量使用,但耙、耢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仍继续存在。
二、播种工具
耧是传统的播种工具,分独腿耧和双腿耧两种,1954年曾推广过3腿耧,维持时间很短,双腿耧至今仍在山丘地区继续使用。播种机是拖拉机的配套工具,1957年至1958年引进马拉10行播种机,因过于笨重,未能推广,1971年引进与“泰山—25”拖拉机配套的11行播种机,后因不适应窄畦种植规格的要求停用。1974年始,大量使用与“泰山—12”拖拉机配套的9行播种机,实现了小麦机播化。
第二节 田间管理工具

一、间苗工具
常用的有挖子和手锄,这是一种铁木结构的小型农具,多为农民自制,市场也有销售,主要用于谷子、高粱和玉米的间苗。因用途单一,至今仍无新品种问世。
二、中耕工具
主要有锄、耠子、耘锄等。锄是一种传统的小型农具,铁木结构,手工操作,除用于中耕松土外,还可用来间苗、除草、灭茬、起垄、培土、挑沟等,因轻便灵活,操作简单,至今仍广泛使用。耠子是改良的畜力农具,形似耧而简于耧,主要功能是中耕除草和灭茬,使用于合作化前期,后为耘锄所代替。耘锄有畜拉、机引两种和3齿、5齿之分。3齿耘锄主要用于作物行间的中耕除草,多用畜力牵拉。5齿耘锄除中耕除草外,主要用于灭茬,用“泰山—12”拖拉机牵引,效率很高,倍受农民欢迎。1958年推广畜力3齿耘锄,1974年,普及机引5齿耘锄至今。
三、施肥工具
主要有氨水耧、化肥耧等。传统的施肥工具是制作播种耧时加一托粪板,随种加施粪干、豆饼等,至今仍有不少农户沿用。70年代引进的氨水耧,是追施氨水的专用工具,形似耧而小于耧,畜力牵引。80年代初有较大发展,后随着颗粒化肥的增加,氨水耧逐渐被化肥耧所替代。化肥耧是耧的变异,同氨水耧相似,是追施化肥的专用工具。二人操作,一扶一拉。1980年推广至今。
四、植保工具
主要有喷雾器和喷粉器等。1952年引进并推广552型压缩喷雾器。1961年引进“东方红—18”型喷雾器。既能喷雾又能喷粉,适应于大面积灭虫。1970年,棉区有些农户仍使用单管式压缩喷雾器。1984年引进电动小容量喷雾器,劳动强度大为降低。1958年大量引进手摇喷粉机,后因粉药减少,使用渐少。
第三节 收打工具

一、收获工具
主要有镰和收割机,镰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收获工具,铁头木柄,结构简单,用途广泛,延用至今。收割机是拖拉机的配套工具,用于收割小麦。县内使用的小麦收割机主要有两种,一是1976年从高密引进的4GW—1.4型悬挂卧式收割机,二是诸城产4GL—1.4型立式收割机。立式收割机输运性能好,使用简便,不易损坏,适应性强,被广泛使用,卧式收割机性能欠佳,多被淘汰。
二、脱粒工具
传统的脱粒工具主要有呱嗒子(亦名呱子)、连枷和碌碡。呱嗒子是一端成把的短木棒,手工操作,敲砸脱粒。连枷是在一根长木柄上装有一组能够转动的短棍子,手工操作,靠转动棍组的惯力敲击脱粒,碌碡即带棱的石磙,畜力或人力牵拉,镇压脱粒,至今仍未绝迹。1965年,县内首次引进机动脱粒机,从而使脱粒这道工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县内使用的脱粒机主要有TS—1500型简易脱谷机、工农2—700型多功能单滚筒脱粒机,工农ZS—700型双滚筒脱粒机已遍布全县,很受农民欢迎,TS—1500型无精选装置未普及。
三、收打辅助工具
主要有锨、镢、铡子、烟刀子、扦刀子、胡杈、杈、耙、扫帚、木锨、簸箕、撮子、筛子等。1970年首次引进扬场机。后扬场机改装在脱粒机上,成为一体。
第四节 运输工具

1955年前,边远山区运输方式基本上是肩挑、人抬、牲口驮;平原地区除扁担外,广泛使用小独木轮推车(单人用)、大独木轮推车(也称二把手,两人推,外加牲口牵拉)、双轮马车(有木轮和铁瓦木轮两种,畜拉)。
1955年始,推广胶轮小车,木轮车很快被淘汰。1959年引进胶轮马车,迅速推广。60年代,出现轻便灵活的地盘车。1970年后,拖拉机大量进入农村。1980年,一些富裕村镇的农民开始购进汽车,1985年,农用汽车已发展到246辆,2.3万马力。马车、地盘车和小椎车仍普遍使用。
第五节 其它动力机械

一、锅陀机
1956年引进,1963年至1975年逐渐被柴油机代替。
二、柴油机
1937年引进,建国后逐年增多,1970年发展到1077台,1.26万马力。1985年,共有农用柴油机8442台,11.57万马力,其中户营6809台,8.46万马力,分别占全县总台数和总马力数的81%和73%。柴油机遍布全县农村,成为农业动力机械的支柱。
三、电动机
1963年引进3台,0.003万马力。1967年有15台,0.01万马力。1970年发展到134台,0.24万马力。1985年9227台,10.49万马力。工厂、农村普遍应用。
历年农业机械统计表

┌───────┬──────────┬───────────┬──────────┬────────┬──────────┐
│年度 │总动力(万马力) │拖拉机(台/万马力) │排灌机械(台/万马力 │机电井(眼) │提水站(处/万马力) │
│ │ │ │) │ │ │
├───────┼──────────┼───────────┼──────────┼────────┼──────────┤
│1958 │0.03 │ │34/0.03 │45 │ │
├───────┼──────────┼───────────┼──────────┼────────┼──────────┤
│1959 │0.19 │ │124/0.20 │44 │ │
├───────┼──────────┼───────────┼──────────┼────────┼──────────┤
│1960 │0.24 │4/0.02 │165/0.22 │29 │ │
├───────┼──────────┼───────────┼──────────┼────────┼──────────┤
│1961 │0.48 │12/0.06 │294/0.42 │29 │ │
├───────┼──────────┼───────────┼──────────┼────────┼──────────┤
│1962 │0.60 │22/0.12 │314/0.48 │32 │ │
├───────┼──────────┼───────────┼──────────┼────────┼──────────┤
│1963 │0.63 │36/0.19 │299/0.44 │39 │1/0.01 │
├───────┼──────────┼───────────┼──────────┼────────┼──────────┤
│1964 │0.81 │38/0.20 │491/0.62 │180 │27/0.06 │
├───────┼──────────┼───────────┼──────────┼────────┼──────────┤
│1965 │0.95 │41/0.20 │688/0.75 │206 │92/0.11 │
├───────┼──────────┼───────────┼──────────┼────────┼──────────┤
│1966 │1.05 │44/0.21 │780/0.84 │302 │103/0.16 │
├───────┼──────────┼───────────┼──────────┼────────┼──────────┤
│1967 │1.06 │47/0.23 │789/0.85 │310 │112/0.17 │
├───────┼──────────┼───────────┼──────────┼────────┼──────────┤
│1968 │1.28 │47/0.23 │949/1.05 │330 │146/0.28 │
├───────┼──────────┼───────────┼──────────┼────────┼──────────┤
│1969 │1.42 │64/0.25 │1119/1.17 │889 │140/0.28 │
├───────┼──────────┼───────────┼──────────┼────────┼──────────┤
│1970 │1.92 │87/0.30 │1619/1.62 │985 │150/0.41 │
├───────┼──────────┼───────────┼──────────┼────────┼──────────┤
│1971 │2.77 │116/0.35 │2007/2.11 │985 │212/0.47 │
├───────┼──────────┼───────────┼──────────┼────────┼──────────┤
│1972 │4.05 │212/0.53 │2818/3.02 │1467 │285/0.63 │
├───────┼──────────┼───────────┼──────────┼────────┼──────────┤
│1973 │5.71 │331/0.82 │3665/4.02 │2470 │335/0.70 │
├───────┼──────────┼───────────┼──────────┼────────┼──────────┤
│1974 │6.34 │465/1.17 │3916/4.43 │2702 │348/0.80 │
├───────┼──────────┼───────────┼──────────┼────────┼──────────┤
│1975 │7.64 │669/1.58 │4360/4.70 │2905 │376/0.94 │
├───────┼──────────┼───────────┼──────────┼────────┼──────────┤
│1976 │10.50 │756/1.72 │4747/5.41 │3146 │382/1.0 │
├───────┼──────────┼───────────┼──────────┼────────┼──────────┤
│1977 │12.27 │1308/3.10 │6276/7.91 │4133 │416/1.53 │
├───────┼──────────┼───────────┼──────────┼────────┼──────────┤
│1978 │15.16 │1902/4.50 │7245/9.30 │5588 │447/1.78 │
├───────┼──────────┼───────────┼──────────┼────────┼──────────┤
│1979 │18.64 │2631/5.96 │7848/10.29 │5820 │479/1.76 │
├───────┼──────────┼───────────┼──────────┼────────┼──────────┤
│1980 │20.23 │3076/6.95 │8265/10.84 │4966 │439/1.79 │
├───────┼──────────┼───────────┼──────────┼────────┼──────────┤
│1981 │23.73 │3530/8.04 │8925/11.75 │5343 │442/1.91 │
├───────┼──────────┼───────────┼──────────┼────────┼──────────┤
│1982 │27.16 │3624/8.61 │9505/12.73 │6520 │460/2.10 │
├───────┼──────────┼───────────┼──────────┼────────┼──────────┤
│1983 │30.02 │4026/9.12 │10602/14.2 │8172 │473/2.23 │
│ │ │ │4 │ │ │
├───────┼──────────┼───────────┼──────────┼────────┼──────────┤
│1984 │33.61 │3458/9.62 │12122/16.0 │9345 │458/2.25 │
│ │ │ │4 │ │ │
├───────┼──────────┼───────────┼──────────┼────────┼──────────┤
│1985 │34.48 │4971/9.97 │12481/16.4 │9248 │431/2.00 │
│ │ │ │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