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战事纪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62&run=13

第六章 重大战事纪略

第一节 捻军进安丘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农民起义军——捻军自潍县进入安丘,攻克县城与景芝,在雷家沟杀死知县陈用衡,在三山击毙把总石万魁,吓死卸印未走的县丞李辉,足迹遍全境。各地豪绅因率队抵抗,被杀者众多。捻军来安丘遇雨,5天后转移出境,是年农历八月,复经安丘北去潍县一带。
1867年(清同治六年)农历七月,捻军首领赖文光与任柱合股,经平度来安丘,在县境北乡一带遭清兵追杀。捻军击退清军,后西渡黄河时,因河水猛涨又返回。十二月捻军又来安丘。清军追至,捻军在杞城一带战败,由高密向南转移而去。
第二节 慈母山农民起义

1914年,安丘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歉收,农民生活很苦。但军阀政府和地主老财仍变本加厉地欺压和剥削穷苦百姓。1915年4月8日,沙里沟村人李万清领导关王庙一带农民在慈母山起义,在方圆数十里内活动,号召穷人组织起来,抗交苛捐杂税,反抗封建剥削,深受群众拥护。他们对付地主老财的主要办法是传条子,限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钱粮送到慈母山,否则,加倍惩罚。一次,凤凰官庄一地主没按规定时间交粮,起义军便派出20余名勇士直捣他的老窝,吓得他赶快把粮食送到。这一行动震慑了慈母山一带的8户地主,一次交出粮食2250公斤。店子、龙湾崖、柿子园等村的地主也都仿效纳粮,缓解了当地农民暂时的饥荒。起义军坚持两个月,后被官府残酷镇压而失败。
第三节 刘桂堂骚扰安丘

刘桂堂,外号刘黑七,为冀、鲁、豫等省巨匪,曾率部3次窜扰安丘。
1929年3月,自称军长的刘桂堂率万人窜入县城,向县内国民党政府勒索10万银元。因县内短期实难筹措,该部驻城达半月之久,在城郊大肆抢掠。时,西北军杨虎城部正在县内招兵买马,旅长曹国华与其所属的两位团长均为安丘人,得知此事后,联合四乡百姓讨伐刘匪,声势浩大,刘匪迫于声势不敢久驻,未达目的即离县境。
1931年11月,刘桂堂部自莒县窜至安丘。因兵力不足,未敢入县城。窜至羊埠岭附近时与迎击的县警备队接火交战。警备队因武器低劣,损失较大。刘部经凌河等地向昌乐方向窜去,所到之地,抢掠一空。
1934年4月,刘桂堂率千余人从诸城窜入县境官庄一带,后往西北昌乐被截回,又窜入辉渠、李家沟一带山区隐蔽。山东省政府令安丘、诸城、莒县三县地方武装力量协助第三路军对刘匪进行会剿。刘依山势负隅顽抗。政府军动用飞机、步兵、骑兵、炮兵配合作战,围剿数日。刘部人困马乏,补给无着,挤到茅子埠、胡家旺、范山子、峒峪一带。除刘桂堂及少数匪徒突围逃窜外,生俘刘部副司令张花脸以下300余人,缴获战马二三十匹,枪支弹药一宗。押往安丘的俘虏,数日后大部在城北汶河滩被枪决。
第四节 除夕之战

1939年2月18日(农历腊月三十),驻安丘日军中队长高岛纠集了200多名日伪军,向安丘西南山区扫荡,天黑前窜回安丘城,摆上酒宴,想过个“太平年”。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一团追击扫荡之敌,见日军逃回老窝,决定夜袭。安丘独立营也赶来配合行动。深夜,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包围了城东门和大墩的东北角,另一路包围了南关大门和大墩的其他三面。部队进入阵地后,据点里的敌人正在猜拳行令。四更时分,群众大都放鞭炮“发纸马”。这时战斗打响,整个县城一片劈劈拍拍声,日军顿时乱作一团。高岛从房里慌忙跑出来,一头跌倒在石崖下边,脑袋碰破,鲜血直流。待他组织起人马反扑时天已快亮。抗日部队已迅速撤出战斗。这是一次政治攻势,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五节 金线激战

1940年4月29日晚,驻城东南金线村一带的国民党陆军五一军一一三师三三七旅六七四团一营的肖营长先后收到几封“鸡毛信”,信中说日军次日扫荡金线村。肖营长决定率部拼死抗击,并马上做好了战斗部署。
30日凌晨,由县城、担山开来的日伪军300余人从北、西、南方向包围了金线村。驻景芝、岞山、黄旗堡等地的数百名日伪军陆续开至村西南埠和村北,用大炮轰击金线村。高密、丈岭等地的数百名日伪军也从潍河东岸包围上来。一营官兵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掷弹筒等向敌人还击,至上午9时许,与敌人拼了个三进三出。10时肖营长率众突围,牺牲官兵七八十人。日伪军进村后,大肆烧杀抢掠,全村有7名群众被当场枪杀,十几人被伤。这次激战,日伪军投入兵力千余人,被击毙百余人。之后,又两次伏击,毙敌50余人,大灭了敌人威风。战后,军民同开追悼会,为殉难官兵分别立了刻有传略的纪念碑。“斩倭殉仁”石碑尚存在金线村东南岭上,上面刻有56位士兵的职务、姓名、年龄、籍贯等。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47岁。籍贯隶属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浙江、湖北、甘肃、辽宁、热河9省。
第六节 擂鼓山战役

此战役亦称唐王山战役。以唐王山、虎眉山和擂鼓山三大山头,绵延20余里为主要战场。1942年8月20日,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独立第五、第六混成旅团(约1.5万余人)及伪军张步云部共2万余人包围了移驻此地的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及国民党驻军一一三师。国民党部队在总司令于学忠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兵力部署是:总部特务团600余人参加保卫总司令部的战斗;一一三师六七八团配合特务团在唐王山、虎眉山周围与敌人作战,六七四团驻守擂鼓山,牵制东、南两面进攻的敌人;六七七团负责外围作战策应和增援。
战役一开始就极为激烈,日军动用大炮几百门,飞机10余架,向各山头轮番轰炸。激战中于学忠被炮弹炸伤。下午5点,总部与师部撤离唐王山阵地,向东北方向突围。坚守擂鼓山阵地的部队打得很顽强,日军3次冲锋均未得逞,在阵地前丢下近200具尸体。战至天黑,守御擂鼓山的部队也突出了重围。
战役在方圆百余里的山区进行了5天5夜,击毙日伪军400余人,国民党驻军伤亡300余人,鲁苏战区少将军务处长兼高参张庆澍阵亡。
第七节 城顶山战役

擂鼓山战役之后,国民党五一军一一三师以城顶山为中心布置驻防,师司令部驻西南山区王家沟,鲁苏战区的党政分会、干训团和政治部也驻在本防区内,靠一一三师保卫。另有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部及特务团等驻防山北崔岜峪一带作外围。
1943年2月17日,日军独立第五、第六混成旅团及第七旅团一部,连同伪军2.5万余人,在山东派遣军第十二军司令土桥一茨的指挥下,向城顶山发动了拉网式的大扫荡,企图消灭鲁苏战区主力一一三师。
国民党驻军总兵力不足万人,战役一开始就抵挡不住日军的凶猛进攻。2月20日,厉文礼的“二纵”向南撤退,意在靠近一一三师。一一三师司令部及六七八团被困在城顶山下,战斗达白热化,两军多次短兵相接,杀声震天。六七八团团长率部奋力抗敌,不幸中弹身亡。次日,师部下令拼死突围,部队伤亡惨重。
是役激战6天,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周复亲率数十人的敢死队冲杀于第一线,不幸中弹身亡。同时阵亡的还有一一三师少将参谋长张植桴(字少舫)等。一一三师师长韩子乾和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被俘。此役共歼灭日伪军千余人,国民党阵亡将士460余人,伤者及被俘者数量极大。经此战役,鲁苏战区主力五一军元气大伤,战区机关也难以在山东立足。为保存实力,战区总部及所辖五一军南撤至安徽和河南驻防。结束了鲁苏战区在山东抗战的局面。
第八节 击毙秦启荣

1943年7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鲁苏战区挺进第三纵队司令兼鲁南办事处主任秦启荣率少数卫队队员及省党部机关部分人员,由临朐潜入安丘王家沟村,企图托庇于伪厉文礼部,控制其残部武装,继续反共反人民。秦系山东顽固势力的代表,早在1939年就制造了“太河惨案”等事件,杀害革命干部数百人。为进一步开辟莒沂安根据地,打击山东的反共核心,中共鲁中军区决定拔掉这个钉子。
是年7月24日,鲁中军区一团在团长李福泽、政委王一平的率领下,由沂水县箭滩出发,当晚包围了秦部驻地王家沟。一营担任主攻,很快打垮了国民党省府机关,打伤、毙、俘敌人500余名,缴获枪支、弹药、电台等大量物资。因秦外出未归,没有抓获。
王家沟战斗后,秦率残敌躲往辛庄子,受伪厉文礼部胡鼎三特务团保护。鲁中一团得悉确切情报后,8月6日傍晚从沂水县官庄出发,次日拂晓包围了胡团团部所在地,先以侦察班为前导,捕获敌人哨兵,接着二营发起主攻,其它连队配合,很快攻入村内,激战两小时,全歼守敌。在战斗中秦启荣被击毙,从其尸体上搜出铜制私章1枚,派克钢笔和左轮手枪各1支。
第九节 大安山战斗

大安山位于县境西南部,为一制高点,在中共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内。1943年9月4日上午,伪军厉文礼部配合日军共千余人向该地进犯,妄图控制这一带,他们占领大安山顶后,留400人固守,其余返回原防。
鲁中军区主力团决定趁敌立足未稳,迅速前往,给予有力打击,以巩固抗日根据地。下午,某团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向驻守大安山之敌发起进攻,激战10小时,将守敌击溃,收复了阵地。战斗中,毙、伤敌伪80余名,生俘伪军百余名,缴获大炮一门,轻机枪6挺,步枪80支,炮弹42发,马4匹。
第十节 黄石板坡反扫荡

1944年4月8日,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厉文礼部胡鼎三特务团千余人,于黎明前包围了黄石板坡村,先用炮火向村里轰击,然后发起进攻,阴谋摧垮这个仅百余户的抗日村庄并肆意抢掠。在村自卫团长李明和的指挥下,男女老少齐心协力,用仅有的300多支土枪,同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在村东南角,胡团先以猛烈的炮火轰击,然后集中了大量的手榴弹,企图炸毁围墙,打开缺口。自卫团排长李金奎指挥团员进行了惊险的“反手榴弹战”,把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又扔到敌群中去,敌人始终没有攻进村。村其余三面的战斗打得也很激烈。由于自卫团拼死抵抗,敌人未能前进一步。后来敌人用金钱收买,组织敢死队硬冲,也未能冲进村去。战斗到10点多钟,敌人占领了北面的山头。架起大炮向村内疯狂轰炸,村西北角炮楼的火药被敌炮击中,燃起大火,敌人乘机冲进村。自卫团员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弹药用完了,就用红缨枪扎,用石头砸,有的自卫团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午,县大队赶来救援,敌人狼狈逃窜。走前烧毁房屋92间,共杀害民兵,群众8人,打伤22人,抓走6人。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自卫团员李桐,打死打伤敌人多名,其中打死伪团副1名;李恩福掩护全村撤退,最后冲出;李修荣等掩护10余人安全突围;民兵李云茂在与敌肉搏中英勇献身,自卫团员李景友,衣服烧毁,光着膀子参加巷战,掩护24名群众安全转移;李文华、李勤来、李金华、李桐春、李桃春在激战中英勇牺牲在围墙顶上;70多岁的村民李吉、李义海用拐杖与敌人搏斗,直至牺牲。
这次战斗,共毙伤敌60余人,打破了日伪军南侵解放区的烧杀抢掠计划。5月19日《大众日报》以《黄石板坡人人是好汉,土枪土炮抗击千余伪军》为题,作了详细报道,称此战斗“创造了群众浴血苦战,保卫家乡的战斗范例”。省武委会奖给该村一面绣有“铜墙铁壁”的锦旗,三地委、三军分区奖给该村一面绣有“妇孺皆兵”的锦旗,同时授予该村“民兵英模单位”称号,县委奖给该村11支步枪和部分子弹、手榴弹。
第十一节 韩寺庄大捷

1944年5月28日黎明前,由潍县进入安丘县境的千余日伪军,带着迫击炮和轻、重机枪,沿安(丘)召(忽)路向南进犯,企图到岐山以南、以西方向的解放区“扫荡”。
驻王庄的鲁中军区一团一营和莒沂安大队得到此消息后,立即兵分三路伏击敌人。一路绕道登上了果山南坡,一路占领了长岭一带,另一路在韩寺庄埋伏下来,对日伪军形成包围。战斗于上午约十一时打响,伪军被打得掉头回窜,日军先头部队也被打得晕头转向,纷纷从山上退下来,逃到了韩寺庄以南的树林里,一排排炮弹在敌群里爆炸,敌人慌作一团,扔下十几具死尸,企图夺路逃走,伏击队伍迎头冲上去,展开了白刃战,战士们个个拼杀得浑身是血,有的刺刀拼弯了,有的受轻伤不下火线。周围村的民兵和群众赶来助战,并组织担架,救护伤员,激战中,一团二营急速赶来支援,敌人慌忙逃窜。
战斗中共打死打伤俘虏日伪军百余名,缴获枪炮弹药一宗。这次战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人民的抗日斗志。
第十二节 讨厉(文礼)战役

1943年2月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被日军俘虏后,宣布降日,日军内田旅团授其“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头衔。之后,厉文礼部8000余人驻守安丘境内。厉为了加强安丘外围守备,在夏坡一带配备了其主力特务团等5个团的兵力,另2个团分布于县东部、南部。随即修了以夏坡为中心的据点16个,大肆屠杀抗日志士和群众,积极为日军效劳。
鲁中军区为拔掉这颗毒钉,于1945年6月5日黄昏,集中5个团及部分地方武装万余人的优势兵力,在万余民兵和群众的支援下,向以夏坡为中心的据点发起了强大攻势。
“讨厉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于5日夜发起总攻,目的夺取伪军核心据点夏坡。先以主力部队分路插入敌人纵深处,分别包围了夏坡及其周围主要据点,分割了敌防御体系。并以部分主力担任安丘方面的打援任务,其余据点由地方武装和民兵封锁监视,然后,对各据点同时发动攻击。经过一天两夜的激烈战斗,打退了安丘城敌人的增援,攻克了夏坡及周围的16个据点,毙伤伪军400多名,俘虏2000余人。9日晚,八路军3个团挥师北上,深入昌乐腹地作战,一举攻克鄌郚据点,消灭一部分日伪军。次日主动撤出战斗。日军忙从潍县调遣机动部队,纠集1700余人,于15日晨分路重占夏坡据点,妄图顽抗。
第二阶段,鲁中军区4个团的兵力,自17日开始,分兵3路,仍以夏坡为中心,并向两翼展开攻势,西路一个团直逼临朐城,连续攻克城郊东、西、南三面据点,毙伤、生俘日伪军890多人,缴获枪枝弹药一批。东路两个团以突袭战术直捣安丘、景芝之间守敌,于石堆一带歼灭厉伪十六团主力大半,并解放了景芝。厉部十团等1800余人在军事压力和政治影响下,由团长韩寿臣率领,在古城子反正起义。八路军中路1个团和当地县区武装部队乘敌立足未稳,对夏坡实施重点围困和连续袭击,23日守敌被迫逃窜,夏坡彻底解放。
第三阶段,东路八路军占领景芝镇后,乘胜南下追击。24日一举攻克伏留、临浯两个据点,25日又向诸城西北的都吉台,石桥子一带扩大战果,至26日晚全歼伪军张步云2个团、1个营,毙俘伪军1700余人,使安丘解放区与诸、莒边区连成一片。
“讨厉战役”自6月5日发动攻势,至27日结束,先后22天,共毙伤、俘虏日伪军7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44挺、小炮、迫击炮24门,长短枪4374支,战马46匹,攻克据点60余处,解放村庄1214个,人口52万,解放了安丘以南,临朐以东、景芝以西1700平方公里的地区,打垮了胶济铁路中段南侧敌人的防御体系,扩大了胶东、渤海和鲁中各战区的联系,巩固了抗日革命根据地。
第十三节 韩寿臣率部起义

1937年,韩寿臣以自卫队为骨干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1938年春,被厉文礼部第七总队长王春和收编,韩任第七总队第二大队长。1939年8月,被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编为独立第十团,韩任团长。1943年2月,厉文礼公开降日,为笼络韩寿臣,授韩以“鲁东和平建国军”副司令兼十团团长的官衔。
1939年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来安丘驻防抗日。为扩大抗日统一战线,曾派代表与韩寿臣谈判共同抗日事宜。同时中共党组织派张俊千等十几名党员先后进入韩十团,向广大士兵宣传中共抗日救国的主张,在韩团内发展了40多名党员,建立了中共党支部,扩大了党在韩团中的影响,得到了国民党左派分子、该团政训处主任张竹坡的支持。从此,韩与八路军保持了较好的联系。1943年,抗日形势有所好转,韩为了保存自己的势力,曾派代表与中共谈判,表示“互不侵犯”。
随着八路军实力的日渐扩大和共产党在韩十团内组织力量的发展,1944年春,中共党组织命张俊千直接向韩寿臣摊牌,指出了只有起义才是唯一的出路。最后,韩寿臣答应八路军攻取夏坡后起义。1945年6月,“讨厉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韩寿臣下了起义决心。起义前三天,鲁中四军分区副政委李耀文、敌工科长兼昌潍办事处主任范筱文、敌工科干事张世祥、联络科长张俊千在城南车戈庄小学与韩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取得成功。23日凌晨,韩寿臣带领4个营在古城子宣布起义,部队直奔解放区,同时把其它3个营也带到了根据地,还有受其影响同时起义的特务团张立三营,共1800余名官兵。起义队伍携带出各种枪枝2000余支,战马300余匹,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弹药。
1945年7月15日,在解放区沂水县官庄村隆重举行了授名、宣誓典礼,起义部队被授予山东军区独立第四旅番号。韩寿臣任旅长,王芳任政治部主任,张俊千为副主任,张竹坡为秘书处长。
第十四节 淮安县委遇难

1945年8月,中共淮安县委建立,陈克任县委书记。县委驻地景芝地处高密、诸城、安丘三县交界处,情况极为复杂。在县大队成立之际,混进了一些伪顽散兵和土匪。原厉文礼部十六团中队长孙松山,混入了县大队,后县大队改编为山东军区十团三营八连,孙窃取了副排长职务。9月初,他与该连的陈金祥、董志华等人利用出操之机策划叛变。9月13日,他们又在一家酒店再次策划了具体行动。对这一阴谋活动,淮安县委没有觉察。
9月15日下午3时许,担任警卫县机关的八连以孙松山为首开始了反革命武装叛变。他们派人把住了县委机关驻地景芝教堂大门,孙松山伙同董志华等用枪逼住八连的瞿副连长和王排长等,缴下他们的枪,并捆绑看押起来。随后,孙松山、赵凤鸣、戴之聚等人持枪到教堂前院,抓捕参谋长巫景全和县委书记陈克等。他们毫无防备,均被突然绑架。
由于孙松山一伙把住了教堂大门,封锁了消息,放进不放出,致使在教堂和前来教堂开会的同志无一幸免。被捕的有县委书记陈克、十团参谋长巫景全、县委组织部长刘铭、民政科长宋焕臣、专署征收员刘洪远、县公安局股长张玉恒、景芝区指导员曹尚潜和区长孟迪安、八连瞿副连长和文化干事、王排长等20余人。当夜,孙松山等带人、携枪(长短枪40余支)窜逃安丘县投敌,先把被捕的人员押到安丘城东五里河村,第二天押进安丘城。后由国民党安丘县政府将陈克、巫景全、刘铭等几名主要干部解往潍县交给厉文礼部,经中共党组织多方营救无效,被捕的同志于是年冬在潍县被敌人残酷杀害。
事件发生后,地委派秦昆到景芝任中共淮安县委书记,并随派大批干部,逐步改变了淮安县的局势,首恶分子孙松山于1947年被人民政府处决。
第十五节 吕家埠自卫战

凌河镇吕家埠村地处汶河以南,东、南、西三面靠山,只有北面是平原。1945年夏坡解放后,八路军工作组帮助吕家埠成立了民兵队和自卫团,发动群众,拿起枪杆子,保卫胜利果实。这时,敌人常来骚扰破坏,抢粮抢东西。吕家埠人民警惕性很高,他们白天积极生产,晚上站岗放哨,敌人几次小型偷袭,都遭到了迎头痛击。
被赶跑的国民党凌河镇镇长孙士新不甘心失败,勾结国民党张天佐部孙玉田团和“还乡团”头子孙元富部1400多人,于1946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凌晨,偷偷把吕家埠包围,然后发动猛烈攻击。吕家埠的民兵、群众听到枪声后迅速集合起来,在民兵队长吕克彦的带领下,分兵把口,以步枪13支、子弹300发,抬枪6支,土炮28支,手枪6支,手榴弹48个的微弱兵力,同全部日械装备的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战斗中,全村的老人、妇女、儿童齐动手装药、救护伤员,修筑工事,敌人两次冲锋都遭到了惨败。吕克彦一面指挥民兵杀敌,一面掩护群众转移,他们边打边撤,退到村西北角的一个院内,凭借院墙阻击敌人,敌人往院里扔手榴弹,民兵们眼疾手快,迅速拾起来反投向敌人,子弹打光了,就用砖头打,石头砸。敌人发现民兵没有子弹了,叫嚷着要吕克彦带领民兵投降,吕克彦愤怒地大骂敌人,后不幸中弹牺牲。孙玉田指挥敌人刨墙,指导员王同芳发现后,指挥大家上刺刀,拿起棍棒、铁锨、红缨枪、二齿子等武器冲了出去,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王用枪托打死一个敌人后壮烈牺牲。民兵班长吕乐三负伤后,将最后两颗手榴弹投向敌群自己也英勇牺牲。60多岁的妇女吕江氏手持菜刀,猛砍匪徒,直至殉难,双手仍然紧握着那把沾满敌人鲜血的菜刀。由于众寡悬殊,吕家埠群众损失惨重,房屋大都被烧毁,财物被抢掠一空,20余名民兵、自卫队员和群众被杀害,100多名青壮年被抓走,但敌人也被打死几十名,受到了沉重地打击。
第十六节 安丘“一一·五”战役

1946年11月4日,鲁中军区第四、九两个师、警备二旅及第三军分区十二团(原沂山支队)奉命由沂水、临朐方面开来,驻扎在安丘城南、城西一带,中共安丘县委组织了1000多人的支前队伍,安丘独立团也准备参加外围战斗,还组织了柘山、召忽两个民兵连,由县武装部马参谋率领,担任为部队带路,攻打安丘城北门的任务。在探明安丘城守敌(3000余人)情况后,战役指挥部决定以九师组成攻城部队,力争11月5日突破城垣,全歼安丘守敌。四师进至安丘城北丰台一带埋伏,阻击可能由潍县、坊子来援之敌,确保攻城顺利。
11月4日下午3时,攻城各部队向县城围拢,黄昏时分均进入出击地点,同时展开对安丘城的进攻。二十五团三营围攻北阁子据点,二营围攻北关小学据点。三营指战员英勇顽强,在连续架桥不成后,突击爆破,终于炸开了北阁子一个缺口,指战员冲上前去同敌人展开肉搏。夜半,全歼北阁子守敌,同时二营也将北关小学守敌歼灭。此时,北城门附近之敌利用各种火力,妄图阻止解放军的进攻,手榴弹雨点般在战士面前爆炸。5日晨3时,九师利用各种火器一齐射击,压制和封锁敌人火力,一门火炮对准城楼连续三发命中,一营一连战斗英雄刘光荣率领爆破组对北门外的铁丝网及城门连续爆破,成功地开辟了冲锋的道路。第一营突进城内,攀登上北门楼,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随之沿城墙向西进攻。二十五团三营随一营突进城内,沿城墙向东南进攻,与敌展开巷战。后续部队二十五团二营、二十六团三营以及二十七团等在城东、西、南方面各攻击部队,先后突入城内投入战斗。在激烈的巷战中,敌军政人员一部分从城西北角突围,两个连的民兵冲到城下,跟敌人展开了肉搏。下午5时全歼守敌,攻克县城。同时连日击退了多次增援之敌。7日晨,攻城与阻击部队奉命撤出战斗。汶河上只有一座小桥,人马拥挤,两个连的民兵迅速搭起人桥,支援主力部队过河,安全撤离县城。此役共毙、伤、俘敌3000余人,缴获追击炮、八二炮15门,轻、重机枪100余挺,长短枪3750余支,枪弹13万余发,战马29匹,及其他物资一宗。
战斗中,安丘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徐仲林、第九师二十六团副团长黄奇士、二十五团一营战斗英雄刘光荣、张胜怀等英勇牺牲。16日在庆祝攻克安丘城的祝捷大会上,嘉奖安丘战役有功部队,授予一连为“安丘连”的光荣称号,命名七班为“刘光荣班”,追认刘光荣、张胜怀为战斗英雄。
第十七节 慈母山伏击战

1947年,汶河北的国民党杂牌军经常窜入解放区烧杀抢掠,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县独立团决定狠狠打击这股敌人的嚣张气焰。先派杨芝堂带人去侦察,摸清了驻凤凰官庄一带敌人的活动规律,制定了埋伏歼敌的战斗计划。12月20日傍晚,独立团一营一连、二连的指战员顶风冒雪急速行军,从赶牛路村开到娄子埠、儒林庄一带。21日晨2时,部队渡过汶河,各连按预定地点埋伏好。7时左右,国民党辛四团一个加强排60余人从慈母山西路向店子村走去。敌人刚下山,埋伏在慈母山顶庙内的一连发起冲锋,敌人慌忙向西北方向逃窜。这时,埋伏在阳旭庙内的二连向敌群开火。敌人被迫回头南逃。埋伏在柿子园的凌河区中队又堵住了敌人南逃之路。敌人退到慈埠村西梭头湾内顽抗,8名顽匪被击毙。余者全部投降。整个战斗只用40分钟,参战部队无一伤亡。
第十八节 牟山前突围战

1948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安丘独立团一营在县城南打了一次胜仗,由于领导存有轻敌思想,战斗结束后,部队未及时转移,仍住牟山一带。次日凌晨,国民党地方杂牌军秦三等部约一个团的兵力,以及驻安丘城的还乡团分子纠合一起突然包围了一营。战斗先从三连打响,营长袁长江、教导员张富贵看敌众我寡,立即组织各连突围。但敌人已占领了有利地形,控制了制高点,突围困难,许多战士中弹倒下。二连连长杨芝堂果断命令一排抢占吕家埠岭,堵击敌人,命令三排到北小沟村前涝洼子村东堵住前来增援的敌人,自己带领一个班,一挺机枪掩护营部突围。整个战斗持续了近4个小时,虽然突围成功,但全营伤亡100余人。
第十九节 安丘解放与“庵上事件”

1948年4月27日,山东兵团一举歼灭了国民党驻潍县主力部队以及地方部队张天佐部,解放了潍县。盘踞在安丘城的国民党王华五团、保安团、自卫总队、警备大队等部1000多人,于29日下午6时弃城南逃,安丘城解放。
南逃之敌一路烧杀抢掠,沿途群众、干部遭受了严重摧残。4月30日凌晨,敌人逃至庵上村,包围了召忽区政府。区政府人员在高新亭区长的指挥下,与敌人血战。敌人的几次进攻被打退,便将院墙挖开两个洞,架上机枪向院内扫射,高区长令区委组织委员鞠家庭和区干部崔承忠率先突围,2人刚冲出土墙便身负重伤被捕。敌人又爬上屋顶,用镢头刨开个大窟窿,向屋内扔手榴弹,区政府人员把被子顶在头上继续坚持战斗。最后,高区长与妇救会长吴凤兰、区干部刘树来、炊事员李希让等在跳出窗外与敌拼杀时壮烈牺牲。敌人逃跑途中又将被抓的老区长王建初和崔承忠、鞠家庭杀害。这就是国民党部队南逃时制造的“庵上事件”。惨案中还有10名村干部和群众殉难。
勇士们拖延了敌人南逃的时间,给解放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追歼部队快速赶上,歼灭了部分逃敌,余敌继续南逃。至此,县内残敌全部扫清,安丘全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