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56&run=13

第十篇 军事

安丘县地处山东半岛“咽喉”部位,古有水运(潍河)及多条驿道,今有胶济铁路及纵横交错的公路干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公元前20世纪,“夏帝相二十七年甲子,浇伐斟鄩。大战于潍水,复其舟灭之”。此次战役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首次水战。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汉将韩信在潍河上游雍水,水淹楚将龙且20万大军,擒楚将周兰,斩龙且,此为历史上有名的韩信斩龙且之说。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赖文光、任柱领导的东捻军曾4次进军安丘,足迹遍全境,并攻克县城,杀死多名贪官污吏。进入20世纪后,安丘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更加高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德军进驻岞山、黄旗堡后,抓丁修筑铁路,杀伤人命,当地群众奋起反抗。
1938年1月,日军侵入安丘。活动在安丘的中共地下党员,宣传和组织群众,发动全民抗战,组织了自卫团,3月编入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二大队,并向日伪军反击。10月,中共安丘县委成立,同时创建了安丘县独立营。1939年1月,共产党帮助爱国人士王麟阁在安丘、莒县边沿地区建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这一时期,几支抗日武装力量协同作战,不断向日伪发动攻势。仅1939年春,在几次袭击驻安丘城敌军的战斗中,就消灭日伪军2 00余名。1939年7月,国民党五一军一一三师六七四团,奇袭在李家沟扫荡的日伪军,打死七八十人。1940年4月,六七四团又在金线与日军激战,歼灭日伪军百余人。1942年8月,日伪军2万余人,在擂鼓山附近包围一一三师及鲁苏(先称苏鲁)战区总司令部。激战一天,一一三师突出重围,双方死伤三四百人。1943年2月日伪军2.5万余人,在城顶山附近包围了一一三师和鲁苏战区政治部,激战7天,日伪军被击毙千余人,五一军也大伤元气,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被俘,率部降日。6月,五一军撤离安丘。这时,山东省政府驻鲁南办事处主任、国民党鲁苏战区挺进第三纵队司令秦启荣,率党政要员由临朐逃至安丘,托庇于伪厉文礼部,暗中布置反共,不断制造磨擦。1945年6月,共产党地方武装配合八路军鲁中军区,发动了“讨厉(文礼)战役”,歼灭日伪军7300余人。至此,安丘城以南,临朐以东,景芝以西1700平方公里的地区全部解放。7月,淮安县政府在景芝建立,同时组建了县大队,并陆续建立了区、村级抗日武装组织。此时,日伪军龟缩在安丘城周围50多个村庄的范围内,成为瓮中之鳖。9月,日军投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抢占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山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张天佐派嫡系部队占据县城,制造事端,抢夺地盘。1946年,国民党驻安丘军队向解放区猖狂进攻,并组织“还乡团”不断下乡抓、捕、烧、杀。是年11月5日,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发起了“安丘战役”,全歼城内张天佐部3000余人。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安丘为敌我“拉锯”地带,全县党政军民坚持斗争,地方武装不断壮大。1948年初,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4月27日攻克潍县城,29日盘踞在安丘城的国民党守敌弃城南逃,全境彻底解放。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全县人民胸怀大局,积极支援前线,参加支前民工、民兵近十万人次,为夺取济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建国后,全县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1.3万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军,有数千人赴朝作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全县民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