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边移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48&run=13

第七章 支边移民

自1953年至1976年,县政府响应党中央关于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先后动员大批青壮年及水库区移民迁往黑龙江、甘肃、云南、新疆等地,支援边区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4月,250名女青年自愿报名迁往新疆建设兵团落户。1955年3月,县内部分人多地少、生活贫困地区的1200户,近6000人自愿迁往黑龙江省定居。1956年4月,城关、景芝、郚山、夏坡4个区的200名青壮年(男175人,女25人,其中党员15人,团员23人)迁往黑龙江省北安县(现北安市)幸福乡建村落户,参加边疆建设,10月,其家属800余人,迁去与亲人同居。同年8月,1659名男女青年,分往四省一区参加支边工作。其中去吉林省300人,黑龙江省600人,甘肃省100人,云南省200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59人。
1958年有600人去黑龙江省修筑铁路,400人去福建省南平市伐木。1959年有300人去吉林省参加舒兰煤矿建设。1965年4月有200名汽车司机、修理工去云南省开发林区,5月又有100名建设安装工去甘肃省支援基本建设。
1960年3月,200名青壮年前往渤海湾参加开发建设。3月13日至4月16日,10处公社,83个水库区村庄,3745户17906人迁居吉林省通化、辉南、抚松三市、县。同年冬至1966年夏陆续返回2648户11164人,在县内做了安置。1967年至1972年,峡山、牟山水库区的6处公社,有400户2052人迁往昌邑县,283户1455人移居高密县。1974年,牟山水库区的城关、凌河、慈山等公社19户102人移居昌邑县。1976年,孙孟、景芝、凌河等公社水库区的102户520人迁往黑龙江省同江县建设兵团。
自1958年兴建水库以来,县内作集体移居建新村83个,安置9557户47324人。分散于县内30个乡镇近500个村庄插队安置的有2200户1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