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195&run=13

第三章 礼仪习俗

第一节 嫁娶

解放前,婚事多由媒婆撮合,父母包办。富裕之家讲求门当户对,贫穷人家多买卖婚姻。一般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还6步,称“六礼”。实际上分4步做完:一为相亲(多由双方之母出面),二为定亲,也称投启,送柬;三为请期,即定迎娶之日,也称要日子;四为迎娶。迎娶时喇叭号头,鼓乐笙笛,新郎礼帽长袍马褂,披红戴花,坐青轿,另备花轿一顶至女家。新娘凤冠霞披、莽袍玉带,坐于花轿抬回,拜天地入洞房。西南山里多用毛驴迎娶。这种习惯延至解放初。解放后花轿绝迹,60年代前迎娶时用大车,后自行车、拖拉机、汽车等机动车辆加入了娶亲行列。50年代始,青年男女大都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礼程序从简。双方同意后,到当地政府领取结婚证,即为法定婚姻。只要举行婚礼即为夫妇,否则不被人们承认。婚礼形式多样,有的用传统形式,有的旅行度蜜月,有的由团体出面举行集体婚礼。农村用传统形式举行婚礼的仍占多数。结婚的前一天,男方多用传统方式请客,赴宴者称“看喜”。传统的看喜方式为:看喜者用大筦子装上几元钱的猪肉(一般6—10斤)、带根的蔬菜、两斤粉条,送于喜主,喜主仅留下猪肉的一多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今除较偏僻的农村外,大都改为拿喜钱。喜钱多少不等。用红纸一包交于喜主,然后坐而饮之,尽兴方休。解放前,嫁妆多为女家赔送,解放后逐渐改为男家筹办,并加大了聘礼的数量和价值,以及请客的规模,80年代尤甚。
第二节 丧葬

解放前,殡葬方式有普通殡、旌祭殡、半棚殡、全棚殡4种。一般分报庙、成殓、成服、讣闻、开圹、发盘缠、安葬等步骤。报庙又称送浆水,指于三日内一日三次到土地庙用汤水祭奠。意为人死后至土地庙为死者报到。成殓,又称入殓,即死者24小时后入棺。成服即子孙为死者戴孝守灵。讣闻,也称报丧,即将死讯告知亲友,以便亲友奔丧。开圹,即挖掘墓穴。开圹前孝子手捧灵位至墓地祭拜,长子行破土礼后挖掘。发盘缠,即送死者上西天。人死后的第二天傍晚在土地庙前或“十”字路口进行,在宣读路引(意为去西天的通行证)后将纸扎轿车、马匹、元宝之类一火焚之。安葬,也称出殡。午时进行,孝子谢客、封棺、谢抬夫后打棺起灵。长子顶老盆(摆在棺前烧纸用的泥盆),次子顶灰包(若无次子,孙子亦可)。孝子皆执哀杖。男性送葬者在灵柩前哭行,女性送丧者乘车(大车、二把手车等)于灵柩后啼哭,一直送死者至墓地。若途中有送路奠者,需停柩让设祭人祭拜。坟墓附近设茔祭,以便让亲戚朋友等来客祭拜。长子扫穴宫(称扫福)毕,死者入穴下葬,堆土成坟。送丧者回丧主家(称回丧)后,分吃祭奠死者用的大饼(称福饽饽),摸脸盆水(钉棺前为死者象征性洗脸用过的水)中的钱,摸到者算接了死者的福份。待送丧者散去,便招待帮忙人,称酬劳。帮忙人酒饭毕,孝子于门前跪谢。帮忙人走后,由邻人扶起,丧事结束。
解放后至1975年仍行土葬,但葬仪不断简化,迷信色彩大减。1975年改土葬为火葬。自此,人死后家人痛哭一场,由孝子和近亲陪灵至火葬场火化,捧骨灰盒回归。骨灰或送往集体灵堂,或留在家中,或埋入地下。国家干部、职工、名人死后开追悼会,送花圈、挽联、挽幛、简朴隆重。
第三节 喜庆

县内群众历来有婚事、寿诞、小孩百日等喜庆日吃酒庆贺的风习。建国前后农家多于炕上待客,后陆续改由炕下矮桌或高桌待客。贵客坐上席,一般客人依次排列,陪酒者于下首。酒至半酣时,大都猜拳行令。行令者称童关,童关视客人酒量大小决定行令多寡。行令时不分辈份、老幼,俗称“行令无老少”。饮宴时间取决于贵客,贵客不传饭,陪酒者不能止饮。止饮前,喜主入席劝酒,传饭前入席者满、饮一盅,称全家福。若饮婚酒,来客入席前要至洞房浏览,以示对主家尊重。若饮寿酒,要把寿者推让至显要位置,说一些福寿长存的吉利话。若饮百日酒,行令前往往由小儿父母将婴儿抱至客人面前,客人褒扬一番后即拿百岁钱。不管何类筵席,入席者都要讲究吃菜的姿式,咀嚼的声音。贵客未开盘的菜肴不能下筷,更不能下连筷,甚至探身、立起乱吃一通。菜肴大都以“十”为佳,称十大盘或十大碗。除瓜果点心盘外,余者席散方能撤下。客人离去时要通知主人,主人要送客人至大门外,客人要说些“酒足饭饱”、“免送”之类的话。
第四节 祭祀

解放前农村兴祭祀活动,祭祀对象分为两类,一为神,二为鬼。祭神时祭品等要“三”,即菜3个、筷3双、香3柱。祭鬼时祭品等要“四”,即菜4个、筷4双,称“神三鬼四”。但往往超出“三”与“四”这个框子,祭神时用奇数,祭鬼时用偶数,祭祀结束的时间根据烧纸燃尽的时间而定。纸燃尽后磕头跪拜,磕头之数也是神三鬼四。祭祀用的酒菜饭之类,祭祀后由祭祀者分享。解放后,祭祀活动减少,今仅有部分老妇逢年过节进行传统的祭祀活动,且迷信色彩渐少。
第五节 亲友称呼

旧时称谓繁琐,今多已不用。下面是亲友常用的称呼。
爷、爹、大大、爸爸——父亲
娘、娘娘、婶婶、妈——母亲
爷爷——祖父
妈妈、奶奶、妈(ma)妈(ma)——祖母
大爷——伯父
大娘——伯母
叔、大大——叔父
婶子——叔母
家里、老婆——妻子
当家的、外头、他爹(爷、爸)——丈夫
大伯——丈夫之兄
小叔子——丈夫之弟
大姑子——丈夫的姐姐
小姑子——丈夫的妹妹
丈人、泰山、爹、爸爸——岳父
丈母娘、娘、妈——岳母
姥爷、外公——外祖父
姥娘、姥姥、外婆——外祖母
舅舅——舅父
妗子——舅母
舅子——妻子的兄弟
姨子——妻子的姊妹
姨——母亲的姊妹
姨夫——姨的丈夫
姑——父亲的姐妹
姑夫——姑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