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121&run=13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经营机构

一、行政机构
清代,县衙设库房,有库总和衙役四五十人。民国前期,县公署财政科下设钱粮柜,有粮长和办事人员五六十人。1935年钱粮柜改称征收处,粮长改称征收主任。1938年后,县内有国民党政府的征收处和日伪军的统筹会两套征粮机构。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控制区设田粮科,后改为粮政科,1948年全境解放时解体。
1944年、1945年,中共领导的安丘、淮安两县先后设财粮科,科下设金库和粮库。1947年1月,两县分设粮食局。1948年7月,(新)安丘县政府设粮食局。1950年,三县粮食局三易其名:7月称县公粮分库,8月称县中央公粮分库,10月复称县人民政府粮食局。1952年6月、1953年8月,潍安、丘南二县粮食局先后并入安丘县粮食局,局内设人秘、购销、仓储、会计、计划5个股。1958年,农业局种子站划归粮食局,1962年又划回农业局。1967年粮食局称安丘县革命委员会粮油办公室。1969年改称安丘县革命委员会粮食科。1970年称安丘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1980年复称安丘县粮食局,内设政工、购销、仓储、会计股和办公室。1985年改设人事、购销、仓储、会计、行政5股和生活服务站,共有干部职工57人。
二、经营机构
解放前,县内没有官办粮油经营机构。解放初期,丘南、潍安、安丘三县设国营大华贸易公司粮油购销组,通过对市场粮油的吞吐控制粮价,调剂民需。1950年成立中国粮食公司安丘县支公司。丘南县的雹泉、潍安县的景芝设粮食经营组,归安丘县粮食支公司领导。1952年6月,粮食支公司撤销,购销业务并属粮食局。1950年安丘县设油脂经营组,1955年改建为县油脂公司。下设12个经营组,1957年撤并于粮食局。1959年设饲料购销管理站,历时一年撤销,1976年复设,1981年又撤。1966年县城设粮油经理部,1970年撤销。1962年设粮油储运站至今。1981年设粮油议价购销公司。
第二节 基层单位

清代,县衙委派粮胥下乡催征“钱粮”,基层由保正和地方办理。“催钱粮的下了乡,忙了保正和地方”就是清代基层征粮的写照。民国期间,由乡镇公所办理。日军投降后,解放区的区镇设财粮助理员,国民党统治区的区镇设财政指导员。1947年解放区设区粮库,国民党统治区设乡镇经济股。
全境解放初,(老)安丘、淮安、(新)安丘三县设28个区镇粮库,1950年7月划并为10个公粮支库。1952年6月,潍安县并入安丘时,阿陀、平柳两库划归昌乐县。1953年8月,丘南县并入安丘时,夏坡粮库分出雹泉粮库。1955年5月,随行政区划9大粮库划分成25个区镇粮库。1956年随行政区划,原25个区粮库改编为20个粮食管理所。1958年撤区并乡后,改划成40个乡镇粮油购销管理站。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又改编成24个粮食管理所(包括由沂水县划入的何家庄粮管所)。1960年公社增设粮食管理科,与粮管所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粮食科管社队粮油,粮管所管国库粮油。1961年公社粮食管理科撤销。何家庄粮管所划回沂水县。1962年城关、临浯两公社分别划出贾戈、宋官疃两社,同时增设两个粮管所。1965年全县25个粮管所按经济区划并为16个。1970年又恢复原25处粮管所。1984年25处公社改划成32个乡镇,原25个粮管所未动,新划出的乡镇粮油购销业务由原粮管所负责。1985年共有干部、职工6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