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缫丝织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71&run=13

第一节 缫丝

一、个体缫丝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蚕丝对外贸易日盛,临朐缫丝业也随之发展。蚕农多
三五家集资置框(俗称大框)缫丝。用大框缫出的丝条份粗、丝周大,称大框丝,
即土丝。临朐丝商为争夺市场,开始用小框代替大框。1915年,郝家庄李兴成从
益都请来4名技士, 帮助建成临朐第一家小框丝厂--裕成丝厂。用小框缫出的丝
叫小框丝, 即厂经丝。这种丝色泽鲜洁、 丝质好、销路广、价格高。次年,县
内大框改小框和新建小框丝厂增多。1919年,省立蚕丝劝业场制丝部从临朐招收
徒工,学习制丝技术,回县后各丝厂争相聘用,以提高蚕丝质量。至1924年,小
框丝厂增至130多家,连同大框丝厂共300余家。其中,城关有50多家,冶源、杨
善各30多家。 1925年,李家营村正太丝厂贷款1万元,从济南购买蒸汽机、抽水
机、缫丝机,改手工缫丝为半机械化缫丝。改为半机械化后,虽节省人力,减轻
劳动强度,但因技术等原因,丝产量与小框相仿,又加资金不足,次年丝厂停产。
丝厂对缫丝工匠采取定额奖励制度,一般每人每天缫丝8~9两,在丝质合格
的前提下多缫多得,少缫少得,完成定额领取基本工资。一般缫丝工匠每人每季
可得六七十元,多者达百元。
1929年后,日商铃木丝厂夺去山东蚕丝的销路;又加人造丝的输入,丝价下
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人造丝价格为蚕丝的一半。1923年,全省人造丝入口
仅40万公斤,到1929年则增至72万公斤,价格为蚕丝的三分之一。周村、益都、
潍县等地素以土丝为原料的丝织厂家,改用人造丝的竟达十之七八。1931年,全
县丝厂减为151家。"九7一八"事变后,各丝厂运往上海的丝新旧相积,销售无主,
资金耗竭而债款难偿,丝厂经营的艰难,农民生活的困苦,地方金融的拮据已达
顶点。据1931年10月《山东工商报告》载:临朐县裕成、裕泰兴、义记等13家丝
厂, 全部资本25万元, 1928年无一家亏损,全年盈利8.12万元,平均每家盈利
0.62万元。1929年,有2家盈利,2家平,其余9家共亏损2.8万元,平均每家亏损
0.31万元。 至1930年,全部亏损,总计9.9万元,平均每家亏损0.76万元,占资
金的40%。 1932年,全县丝厂仅剩95家。同年,省实业、民政、财政3厅及县商
会设立"丝业基金保管委员会"发行救济券100万元,以挽救大宗财源锐减的局面。
但国内政局不稳,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丝价愈跌,自此,临朐缫丝业日渐衰
落。
表9-5 1922年临朐县较大丝厂统计表
┏━━━━━┯━━━━━┯━━━━━┯━━━━━━━━┯━━━━━┯━━━━━━┯━━━━━━━┓
┃厂名 │地址 │经理人 │购茧数(万公斤) │丝车数 │机器种类 │设立年代 ┃
┠─────┼─────┼─────┼────────┼─────┼──────┼───────┨
┃裕成 │郝家庄 │李晋安 │3.15 │80 │改良足踏 │清宣统三年 ┃
┠─────┼─────┼─────┼────────┼─────┼──────┼───────┨
┃天增义 │冶源 │丁谱 │3.00 │80 │改良足踏 │清宣统三年 ┃
┠─────┼─────┼─────┼────────┼─────┼──────┼───────┨
┃南裕 │平安峪 │刘某 │2.30 │70 │改良足踏 │清宣统三年 ┃
┠─────┼─────┼─────┼────────┼─────┼──────┼───────┨
┃裕源 │孔村 │ │2.25 │70 │改良足踏 │清宣统三年 ┃
┠─────┼─────┼─────┼────────┼─────┼──────┼───────┨
┃恒裕太 │平安峪 │刘相贤 │1.35 │40 │改良足踏 │清宣统三年 ┃
┠─────┼─────┼─────┼────────┼─────┼──────┼───────┨
┃同裕和 │东门里 │李万泰 │2.75 │70 │改良足踏 │1912 ┃
┠─────┼─────┼─────┼────────┼─────┼──────┼───────┨
┃德泰 │闵家庄 │闵叔功 │1.75 │40 │改良足踏 │1912 ┃
┠─────┼─────┼─────┼────────┼─────┼──────┼───────┨
┃万顺泰 │南杨善 │李次泉 │1.75 │50 │改良足踏 │1913 ┃
┠─────┼─────┼─────┼────────┼─────┼──────┼───────┨
┃泉祥栈 │冶源 │ │2.25 │60 │改良足踏 │1913 ┃
┠─────┼─────┼─────┼────────┼─────┼──────┼───────┨
┃裕成记 │ │李晋安 │2.10 │54 │改良足踏 │1913 ┃
┠─────┼─────┼─────┼────────┼─────┼──────┼───────┨
┃福记 │纸坊 │王兴帮 │1.15 │45 │改良足踏 │1914 ┃
┠─────┼─────┼─────┼────────┼─────┼──────┼───────┨
┃元成 │郝家庄 │李静安 │1.25 │43 │改良足踏 │1914 ┃
┠─────┼─────┼─────┼────────┼─────┼──────┼───────┨
┃遵记 │ │闵少文 │2.00 │40 │改良足踏 │1916 ┃
┠─────┼─────┼─────┼────────┼─────┼──────┼───────┨
┃裕和泰 │北关大街 │曾广恩 │1.75 │40 │改良足踏 │1916 ┃
┠─────┼─────┼─────┼────────┼─────┼──────┼───────┨
┃隆盛 │南流 │夏汝敬 │1.20 │40 │改良足踏 │1916 ┃
┠─────┼─────┼─────┼────────┼─────┼──────┼───────┨
┃永记 │冶源 │李甫治 │0.15 │50 │改良足踏 │1917 ┃
┠─────┼─────┼─────┼────────┼─────┼──────┼───────┨
┃同祥太 │冶源 │马忱臣 │0.75 │32 │改良足踏 │1917 ┃
┠─────┼─────┼─────┼────────┼─────┼──────┼───────┨
┃厚记 │文庙街 │马博亭 │1.80 │40 │改良足踏 │1917 ┃
┠─────┼─────┼─────┼────────┼─────┼──────┼───────┨
┃长太号 │闵家庄 │闵成斋 │0.65 │30 │改良足踏 │1918 ┃
┠─────┼─────┼─────┼────────┼─────┼──────┼───────┨
┃恒丰太 │冶源 │许集三 │1.50 │60 │改良足踏 │1918 ┃
┠─────┼─────┼─────┼────────┼─────┼──────┼───────┨
┃同聚成 │寺头 │井成元 │0.65 │35 │改良足踏 │1918 ┃
┠─────┼─────┼─────┼────────┼─────┼──────┼───────┨
┃恒顺德 │李家营 │李有德 │1.50 │36 │改良足踏 │1920 ┃
┠─────┼─────┼─────┼────────┼─────┼──────┼───────┨
┃恒丰 │李家营 │房礼德 │1.90 │40 │改良足踏 │1920 ┃
┠─────┼─────┼─────┼────────┼─────┼──────┼───────┨
┃同仁泰 │蒋峪 │王道敬 │2.00 │50 │改良足踏 │1920 ┃
┠─────┼─────┼─────┼────────┼─────┼──────┼───────┨
┃裕祥泰 │王舍庄 │ │1.25 │35 │改良足踏 │1920 ┃
┠─────┼─────┼─────┼────────┼─────┼──────┼───────┨
┃永泰和 │南岳庄 │刘同德 │0.30 │10 │改良足踏 │1920 ┃
┠─────┼─────┼─────┼────────┼─────┼──────┼───────┨
┃同德堂 │朱位 │马福顺 │0.10 │20 │改良足踏 │1920 ┃
┗━━━━━┷━━━━━┷━━━━━┷━━━━━━━━┷━━━━━┷━━━━━━┷━━━━━━━┛
二、集体缫丝
建国后的20多年内, 县内无缫丝厂。 所产茧除少数农户自缫自用外, 全
部运往周村。自1971~1973年,洼子、傅家李召、潘家埠、西朱和田村等大队,
先后建立缫丝厂, 每厂建塘6根,24支框,给昌潍地区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代缫28
/30白厂丝(用机器缫成的丝) 。每公斤加工费6.5元,年产丝3000公斤。1977
~1979年又给蚕丝公司加工,利用下脚茧缫制50/70、28/30、20/22农工丝和
白厂丝。
表9-6 1987年临朐县乡镇缫丝厂一览表
┏━━━━━━━┯━━━━┯━━━━━┯━━━━━━━━━━━━━━━━━━┯━━━━━━━┯━━━━━━┓
┃厂名 │建厂年月│职工数 │产品 │产量(公斤) │产值(万元) ┃
┠───────┼────┼─────┼──────────────────┼───────┼──────┨
┃冶源缫丝厂 │1977.6 │250 │20/20白厂丝、20/22农工丝 │25200 │175.0 ┃
┠───────┼────┼─────┼──────────────────┼───────┼──────┨
┃辛寨缫丝厂 │1977.2 │240 │20/22、28/30、50/70农工丝 │25000 │166.0 ┃
┠───────┼────┼─────┼──────────────────┼───────┼──────┨
┃沂山缫丝厂 │1977.9 │140 │20/22、28/30、50/70农工丝 │14100 │114.2 ┃
┠───────┼────┼─────┼──────────────────┼───────┼──────┨
┃石佛缫丝厂 │1977 │135 │20/22、28/30、50/70农工丝 │16820 │95.0 ┃
┠───────┼────┼─────┼──────────────────┼───────┼──────┨
┃合计 │ │765 │ │81120 │550.2 ┃
┗━━━━━━━┷━━━━┷━━━━━┷━━━━━━━━━━━━━━━━━━┷━━━━━━━┷━━━━━━┛
1977年,五井、冶源、营子、七贤、辛寨、寺头和九山等公社相继建起不同
规模的机械缫丝厂,队办缫丝厂随之停业。1983~1984年,五井、营子、七贤公
社缫丝厂先后转产。
1987年,九山村办缫丝厂产丝5900公斤。

三、国营缫丝
1975年, 在冶源筹建临朐县第一座机械化缫丝厂,次年5月建成投产。厂址
位于冶源村西、 腊山东麓, 引用水质优良的老龙湾水缫丝, 自然条件得天独
厚。厂建筑总面积23345平方米,主要设备有自动缫丝机6组120台,立缫机160台,
千叶式长龙煮茧机2台。复摇机2组280窗,8兰烘箱、五百克干量天秤、旦尼尔秤
各1台, 真空检验系统1套, 打包机2座,选茧机2组,锅炉2座,发电机组2组、
168千瓦。 建厂初期主要生产28/30白厂丝,后又生产19/20和19/22白厂丝,
年产近14万公斤。白厂丝于1983、1986、1987年连续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7年,
产丝22.27万公斤,产值980.88万元,上交税金91.4万元,实现利润111万元。同
年,被评为省、市先进企业。

第二节 织绸
明嘉靖《临朐县志》载:"耕农务蚕,织作绸绢"。清朝,临朐县所产丝绸曾
远销至北京。当时丝织品有山绸、绵绸、绢等品种。
山绸 一名山茧绸,即柞蚕丝绸。至清朝,放养柞蚕已成为山区居民的一项
重要副业。柞蚕茧除临朐县自用外,还贩往周村。所产山绸,以其厚薄分为单绸
和粗绸两种,粗绸居多。单绸用精白茧丝织成,具有薄、白、轻、凉的特点,宜
作夏令服装。粗绸用粗丝织成,粗厚、温暖,宜作秋冬装。后因柞源枯竭,粗绸
消失。
绵绸 用出蛾之茧,练后手捻成丝而织成。20世纪50年代,西南山区的乡村
老人仍有用捻子捻制绵线制作绵绸的,今已不见。
绢 一名陆机绸, 用陆机制作,因机体庞大,两间屋方能容下,每机需2人
操作,技术熟练的,每天可织幅宽0.4米的绢7米多。民国初年,以潘家埠织机最
多,最盛时织机达36台,并能织出带有牡丹、竹、梅等图案的产品,大部销往潍
县。1933年,临朐织绸的有20家,工人100人,年产绢1000匹,价值1.2万元。日
军入侵后,随着桑蚕业的衰败,丝织业倒闭。
1978年6月, 杨善公社织绸厂建成投产。有职工77人,织绸机32台,年产人
绵线绨、人造软缎12万米,总产值25万余元,多销售于安丘、五莲、莒县等地。
1987年,产15万米,产值43万元。
临朐县缫丝厂于1979年5月建成织丝车间, 1982年,织丝车间分出,改建为
临朐丝织厂, 占地1440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518平方米,有准备、力织两个
车间。有窄幅素机38台,落籰机3台,锅炉1座,汽车4辆,干部职工154人,产品
以花线绨为主,同时生产软缎被面、线绨被面。1985年,自己设计的素花绫和花
爽绫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填补了山东省丝绸产品的空白。1987年的产品
有人丝线绨、 彩旗绸、人棉羽纱、寿字葛、线绨被面等12个品种,产量达42.54
万米,产值126.89万元。

附:桑蚕副产品
桑皮、桑条、桑葚分别可作造纸、条编、酿酒的原料。桑白皮、霜桑叶和僵
蚕可入药。
蚕沙(即蚕屎),旧时一般用来沤肥或拌种下地,也有用作配合饲料的。养
一张蚕种的蚕可产蚕沙120公斤, 按每公斤蚕沙0.14元计算,每张蚕种的蚕沙可
收入16.8元。 全县每年喂养4万多张,如蚕沙全部出售可收入近80万元。蚕沙中
还可提取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植物醇、果胶等多种物质。
蚕蛹,既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又是很好的工业原料。能提取蛋白质和各种氨
基酸,并能制取高级蛹油,出油率高达50%;蛹渣可作制酱油的原料及鱼饲料。
县内各丝厂的蚕蛹,年年供不应求,但只作佐酒菜肴,未能科学利用。
此外,经霜后的桑叶还可作牲畜饲料。 按每株产叶1公斤计算,全县年产干
桑叶近500万公斤,可惜未能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