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68&run=13

第一节 树种
临朐县桑树品种历来以鲁桑为主。鲁桑叶大而厚、耐寒、长寿,经过长期自
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多种优良地方品种。自1954~1961年,镇江蚕业研究
所、浙江农学院、中国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及山东省蚕校等单位先后来调查发掘了
33个品种,故临朐有山东地方桑树品种"陈列室"之称。主要品种有:
黄鲁头(黄鲁桑、大鲁桑) 黄鲁头为鲁桑中叶形最大的品种。耐寒、抗旱、
抗赤锈病能力强,生长快,耐砍伐,秋叶硬化较迟,为春、秋两用的优良品种。
据寺头镇东峪村61株的抽样调查: 树龄8年, 平均株产叶11.2公斤。 全县现有
68.24万株,主要分布在寺头、九山、石家河等乡镇。
大鸡冠(黑鸡冠、龙头鸡冠、红条鸡冠) 大鸡冠枝条粗而直立,枝条上部
微曲处有扁平突起,形似鸡冠,叶片小而厚,凋萎慢,耐贮藏,叶硬化快,潜伏
芽萌发力较差。冶源、五井两镇栽植较多。
小鸡冠 小鸡冠与大鸡冠形态相似,只是顶部"鸡冠"略小,分布地点和特性
与大鸡冠同。全县现有大小鸡冠桑树208.73万株。纸坊乡殷家河村有一株明代小
鸡冠桑, 树龄380多年,树高7.6米,主干高1.7米,胸围3.61米;四大支干呈开
心形伸展, 形成平衡匀称的漏斗状树冠, 树冠轮廓110.25平方米;现春叶仍产
100多公斤。
黑鲁采桑(红条黑桑、大黑鲁桑) 黑鲁采桑比大鸡冠发芽稍早,宜饲稚蚕,
对白粉病抵抗力强,抗细菌病和污叶病能力弱。全县有黑鲁采桑38.6万株,以赵
家楼和傅家李召两村栽植最多。
黑鲁接桑 叶片易萎凋,不耐贮藏,秋叶硬化迟,耐涝性强,抗寒力较差。
龙岗乡有成片栽植。
梨叶大桑 梨叶大桑主要分布在大关、蒋峪等山区乡、镇,系中生中熟品种,
叶片稍大较薄、易采,可密植,桑条产量高。
黑鲁桑 黑鲁桑枝态直立,叶色浓绿,叶面光滑,发芽率高,叶片萎凋慢,
耐贮藏,叶质好,秋叶硬化和止芯期较早。九山镇夏庄一带栽植最多。
羊角桑(营子桑) 属早生品种,分布于赵家楼、傅家李召、营子等地。
大白条 此品种发芽力强,耐砍伐,落叶迟。多分布在辛寨、七贤、营子、
盘阳等乡镇。
除上述品种以外,还有黄芯采桑、梧桐桑、铁叶黄鲁、小白条、驴耳朵、铁
叶子、小白皮、尖枝子、羊耳朵、黄鸡冠、早青、薄叶子、杨善黑鲁等品种。
此外, 还有从浙江湖州(今吴兴) 先后引进的望海、桐乡青、红皮大种、
197号、199号、32号等品种(俗称湖桑)、其中以32号最多。其枝条一般粗而长,
叶大而厚,耐砍伐,秋叶硬化较晚,适于春秋两季用叶,但耐旱耐瘠力差。全县
各地均有成片栽植,栽植湖桑最多的辛寨镇有桑园1937亩,占全县桑园的20%。
全县现有实生桑(俗称一生子)28.75万株。实生桑又分葚用、叶用、条用3
种,多栽于山区丘陵地边,以冶源、五井、嵩山3乡镇为最多。实生桑叶小而薄,
产叶量低,但用于养蚕所做的茧丝质好,故至今仍有栽植。

第二节 栽培
一、育苗
民国年间,桑苗繁育多用实生桑移栽、嫁接,此法费工旷时。现多采用春秋
两季均可进行的实播法,春播后如管理得好,第二年即可嫁接。1958年,大关公
社池子村孙延和创造了当年育苗、 当年嫁接的快速育苗法,后逐步推广此法。
1962年,县政府对全县1014亩育苗地免征农业税和粮食征购任务,以鼓励农民育
苗。 至1966年,共育苗4000亩。"文化大革命"的前5年,生产秩序混乱,原育苗
木移栽甚少,多被废弃。1971年后,始趋正常,平均每年育苗200~300亩。
二、嫁接
传统的嫁接法是哨接(又名管接、鞘接),建国初期仍沿用此法。1950年开
始采用袋接法。1960年后,由春袋接发展到早春室内袋接和劈头装根及揭皮装根
法进行嫁接,加快了良种改换的速度。
三、栽植
临朐县桑树的传统栽植形式为粮桑间作和堰边路旁植桑。 一般每大亩(3市
亩)植桑22株,蚕丝年收入44元。蚕丝利厚,刺激了农民的植桑积极性。1923年
后,丝价下跌,新桑不植,老桑被毁,桑蚕生产每况愈下。1925年,山东省规定
大县每年栽桑15万株,中县9万株,小县4.5万株。但临朐县桑树增植不多。1933
年, 省实业厅颁布蚕桑奖励章程,鼓励农民植桑,规定个人1年栽种鲁桑或湖桑
5000株以上者, 得一等奖;对5年栽种桑树6000株以上、培养实生桑在20万株以
上或培养实生桑苗每年出售达10万株、 培养接桑出售达5万株以上的团体核给一
等奖;对各县长及县政府第四科科长劝导栽桑超过法定数目者,酌量给奖;不足
者分别惩戒。虽采取上述措施,但丝价逐年下降,桑树仍有减无增。及至日军侵
占临朐后的8年间,桑树损失过半;此后的3年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队的
进攻、骚扰,至1948年初,全县桑树仅有58万株。
新中国建立后,临朐县在恢复桑蚕生产中,初期曾出现重蚕轻桑偏向。1954
年12月, 中共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的方针,要各地"在适于栽桑养蚕的
山区和丘陵地带迅速开辟新蚕区并利用田边、堤岸、河畔、屋前屋后等隙地,发
动和组织农民大力开辟新桑园。"1955年,临朐县调进桑苗20万株分发各区栽植。
次年,县与各区特约育苗150亩,农户自育150亩,计1200万株,基本满足需要。
1958年,大炼钢铁、伐桑代炭,老桑砍伐严重。次年,县人民政府对大力发展新
桑园, 加强桑树肥培、 除虫管理,养蚕实行责任制和严禁杀伐桑树等事宜发布
《布告》。1962年2月,贯彻全国蚕茶专业会议精神,对桑树重新估产作价, 树
随地走,明确权属;推行管桑、养蚕责任制,以促进桑蚕生产。至1966年共栽高
干桑44.31万株。 1967~1968年,是桑蚕生产受"文革"摧残最严重的年份,农业
生产管理混乱,各地所育桑苗,多弃置不栽,老桑被毁事件时有发生。1970年,
中央召开北方农业会议后,情况有所好转。1971年,全县有计划地进行山、水、
林、田、路、树综合治理,植桑形式由零乱的粮桑间作改为以"三边"(路边、渠
边、堰边)和建专用桑园为主。1980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桑随地分到户,
桑园进行承包,有的村因重视不够和管理不善,桑树减少。1982年,县人民政府
发布《关于严禁刨桑毁桑的布告》,在全县开展群众性的植桑和管护桑树活动,
制定护桑公约;对集体和个人随意杀伐桑树和毁坏桑园的,按经济损失大小进行
处罚;对植桑奖励也作了具体规定:1982年人均栽桑4~6株,经业务部门验收达
到标准的生产队和大队, 奖200元。当年得奖的有东峪、西福泉、栗行、黑山、
吕家河、陡沟、冯家庄、石家河、彭家庄、柳子、小山东、崮山、邬家官庄、庄
科、申家庄、上峪、青杨峪、蜂子窝、下城隍、房家台子等20个单位。同年,县
丝绸公司扶持植桑支出抗旱浇桑款21867元。1987年,全县有高干桑483.5万株,
比1949年增长8.3倍, 专用桑园9637亩。全县宜桑面积60.82万亩,已栽31.18万
亩, 占宜桑面积的51.3%; 临朐镇、 杨善乡已完成植桑面积的90%。 全县"
三边"宜栽长度2069.18万米,已栽1088.55万米,占宜栽长度的52.6%。

附:临朐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刨桑毁桑的布告
植桑养蚕是我县农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发展桑蚕生产对增加集体和社员
收入、支援外贸出口、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县桑蚕生
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有些单位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放松了桑树管理,
甚至发生刨桑毁桑现象。为了加强桑树培育管护和杜绝刨桑毁桑,特布告如下:
一、开展群众性的植桑和管护桑树活动。各社队要广泛宣传植桑养蚕的重要
意义,深入进行培育管护桑树教育,普遍制订护桑公约,互相监督,共同遵守。
对破坏桑树的行为,人人有权劝阻和检举,造成人人爱桑的良好风尚。
二、严禁刨桑毁桑。今后大队、生产队因水利、交通、建房等需移栽或必须
杀伐的桑树,要经公社(镇)严格审查批准。对不经批准任意刨桑毁桑的视情节
轻重进行经济或法律制裁。攀折桑树者,按其经济损失给予罚款。毁掉一株幼桑,
罚栽五株,自备桑苗,保栽保活;杀伐一株大桑,除追回原物外,按五年经济收
入罚款;刨掉专用桑园的,由破坏者自备资金重建;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
依法惩处。对护桑有功人员,应给予表彰奖励。
三、加强领导,稳定完善桑蚕生产责任制。坚持树权归集体,因地制宜采取
多种形式,尽快地把管理养蚕的责任制完善、稳定下来,不要随意变动,以调动
社员植桑养蚕的积极性。同时搞好桑树的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桑蚕
生产的发展,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
临朐县人民政府
1982年3月8日

第三节 砍桑
砍桑为临朐独有的桑树管理法,主要方法有三:
留枝留芽法 因树制宜地选留一部分青眼(当年生长出来的新梢),适当多
留活眼(新稍顶端是生长芽的),巧留死眼(新梢顶端是止芯芽的);活眼当年
可长成健壮的枝条,死眼势弱,但多生于枝条下部,对防止支干虚长和充分利用
空间有重要作用,并能为次年砍伐打下基础(俗叫留斧窝)。所留芽眼力求分布
均匀,数目适中,死眼活眼搭配得当,一般留下的芽眼应占砍伐前总数的10~15
%。砍桑能手能根据树势进行砍伐,促其枝繁叶茂。现砍桑多数操作粗放,影响
桑叶产量。
一"春"一"箍"法 对萌发力较强的黄鲁桑和实生桑多用此法。"春"就是在春
壮蚕期,将前一年长出的枝条砍去三分之二。"箍"就是次年春将前一年留下的所
有枝条从基部全部砍去,使基部的休眠芽和潜伏芽萌发长成新枝,形成树冠,第
三年再"春",第四年再"箍",交替进行。
年年"箍"法 实生桑的收获和专用桑园的夏伐多用此法。

第四节 病害防治
临朐县桑病主要有5种, 可用摘除病枝、加强肥水管理、喷洒药物、土壤消
毒等办法进行防治。
萎缩病 此病是从浙江购进桑苗未经检疫传入的。1980年,七贤乡有的桑园
发现此病,蔓延较快,严重的地块发病率高达50%以上,并逐渐危及高干桑。多
采用挖除病株、药杀介体昆虫、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用叶及加强检疫等措施进行
防治。
桑疫病(旧称桑细菌病,又称烂头病) 此病是危害桑树新梢和叶片的主要
病害,县内专用桑园和零星桑均有发生,用摘除病枝、消灭虫害、减少伤口等法
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芽枯病和干枯病 此病是桑树枝、干的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用叶过度
的桑树,尤为严重。多采用修剪、加强肥水管理及合理用叶等措施进行防治。
赤锈病 赤锈病是危害桑芽、花葚、叶片和新梢的真菌病害,大小鸡冠及大
白条发病尤为严重。 1985年,全县发病株数200多万株,有的地区高达30%,桑
叶减产2~3成。五井、临朐、寺头、杨善等乡镇为重病区。临朐蚕场曾用粉锈宁、
多菌灵溶液喷洒,效果明显。群众多在病芽孢喷散之前,摘除病芽剪除病枝进行
防治,但往往因农事繁忙,不能坚持始终。
桑根瘤线虫病 此病系由根瘤线虫生在桑树根部引起。1967年临朐蚕场(北
场)30亩桑园发生此病,桑树损失一半。1972年采用溴氯丙烷进行土壤消毒,效
果良好。1982年,临朐蚕场用上述方法,使30亩桑园根瘤线虫病得以控制。

第五节 虫害防治
桑树害虫有30多种,临朐县用药物喷洒、摘除害虫卵块、捕捉幼虫等办法防
治。
桑蟥 桑蟥是危害零星高干桑叶片的主要害虫,全县各地均有发生,以临朐、
杨善、五井、寺头、七贤、辛寨为重。采取秋季药杀和冬季刮卵等综合措施,防
治较为彻底。但因树高冠大,药械短缺,1967年以前很少防治,因而年年桑蟥为
害。 1968年7月,昌潍地区革命委员会免费发给"六六六"等药物1824.5公斤,用
以除治桑蟥。 1978年冬至1981年, 县林业局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收购桑蟥卵块
3150多公斤。 1982年,县丝绸公司投放药物3725公斤,除治桑蟥。1983年春,
县委接连4次召开除治桑蟥紧急会议, 动员全县人民防治桑蟥。同年,县丝绸公
司投资20万元, 购买各式喷雾器1561部,农药13931公斤,免费供应农户灭蟥。
1984~1987年,丝绸公司共扶持灭蟥药费13万元,因而桑蟥虽年年发生,但均未
成灾。
野蚕 各乡镇均有发生,以临朐、杨善、五井、七贤、辛寨最重。1983年夏
秋, 野蚕暴发先于桑蟥,将不少桑树的桑叶抢食一光。杨善乡常年养夏秋蚕656
张,1983年因野蚕危害,少养376张。同年冬,县丝绸公司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
购野蚕750公斤,次年危害大减。
桑尺蠖 危害叶芽,尤以危害春芽为甚。多采用捕杀幼虫、喷洒敌百虫等法
防治。
除上述主要害虫外,还有危害桑叶的桑螟虫、桑毛虫、桑蓟马、红蜘蛛,危
害桑芽的桑瘿蚊和桑象虫、金龟子、桑虱子,危害桑树枝干的桑天牛、大绿浮尘
子和传染桑萎缩病的介体昆虫菱纹叶蝉等,这些害虫多用药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