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烘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57&run=13

第一节 初烤

种植烤烟之初,临朐县用英国式的烤房。烤房采用卧式气眼,多用三道铁皮
火管,主火管管壁用砖垒砌,用脊瓦做管顶。因铁皮火管造价高,后被土坯代替。
每座烤房一般容量为200~300杆,烘期为5~7天。
1960年,临朐开始对烤房的加热装置和通风排气装置进行改革,三火管基本
被淘汰, 改为四火管、 五火管、 六火管、 七火管等多种形式。火管有圆管、
方管,管壁改薄。1966年, 试验成功五管倒虹吸型烤房, 后改进成悬管暖风式
烤房, 全县有近8000座。1970年开始推广五管大烤房(容量800~1000杆),全
县建4000座。 1975年,冶源公社迟家庄大队试建大型循环式烤房(即一条龙)1
座。1977年,嵩山公社朱家坡大队试建堆积烤房4座,因投资大、耗煤多等原因,
未能全面推广,仅在辛寨、五井、嵩山、辛山等地建30座。
1981年,推广"土巴西烤房"。1983年,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
展小烤房(容量70~200杆)。1987年,全县共有小烤房2万多座,大型烤房4000
座。
经过几十年的烘烤实践,烘烤技术渐趋科学化。1950年以前,烟农大部凭眼
看、手摸,照老经验烘烤,烟叶色泽不稳定,质量无保证。1951年后,随着品种
的更换、烤房的改造,烘烤技术也随之不断改进。烤房大都配有温度、湿度表,
根据烟叶的变化灵活进行操作。 1959年,全县上、中烟比例为34.84%,1965年
提高到41.96%。1972年,县烟叶公司技术员在七贤试验成功"高温顿火"烘烤法,
迅速在全县推广,此法既能保证烟叶质量,又能节省燃料,尤其适用于高产而不
易烘烤的金星6007品种。进入80年代,为提高小烤房烘烤质量,县烟草公司印发
技术资料,技术人员进行巡回指导,科学烘烤技术普遍被群众接受。

第二节 复烤

1958年,临朐烟草支公司筹建复烤厂(因规模小,称小烤房)。次年建成投
产, 总建筑面积945平方米,全为人工操作,日复烤10吨左右,年复烤量(每年
生产3~4个月) 800吨左右。复烤厂的建成,既减轻了二十里堡复烤厂的部分负
担,又增加了经济收入。1977年扩建, 厂址面积为1545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
87.21万元,年产5000~6000吨。1984年扩建出口复烤车间, 日产出口复烤烟25
吨。 1986年再次扩建,当年竣工投产。自1972~1987年,累计复烤1934.24万公
斤,产值16635.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