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烟草种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56&run=13

第一节 品种

临朐栽种的烤烟先有老民烟、二尖子和柳叶青等品种。
烤烟品种最初由外商供给,译名"苟其",俗称大麻叶。后年年自留自种。至
40年代,临朐县烤烟有耷拉筋、大白筋、皮狐尾等品种。
50年代增加的品种有昌潍地区繁育的小黄金、 大黄金和从国外引进的401、
佛光、巴黎包皮、牛津一、二、四号等品种。上述品种易患黑胫病,产量低而不
稳。
60年代,以益都烟草研究所选育的金星6007为主栽品种。此外尚有临朐县选
育的临朐一号和从河南引进的乔庄黑苗、螺丝头、长脖黄和乔庄多叶。
70年代, 主栽品种为金星6007、临朐一号、G28(美国品种)、潘元黄。另
有单育一、二、三号、革新一、三、五号、偏筋黄、净叶黄、乔庄多叶、许金四
号、千斤黄、单倍体金星提纯和G140等共17个品种。
1980年, 为改变品种混杂的局面,县烟麻公司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00亩,与
特约良种繁殖队(户)签订合同,有计划地繁育良种;并在营子乡毕家沟进行烤
烟品种区域试验。经试验, 临朐确定潘元黄为主栽品种, 搭配品种为金星6007、
临朐一号、G28和G140。1982年,全县良种烟栽植面积占总栽植面积的95%。
1981、1983、1984年,分别在尧山公社的洼子、七贤公社的瞿家圈和辛寨公
社的大郝庄进行品种区域试验, 确定推广中烟14和中烟15两个品种, 压缩潘元
黄、 淘汰金星6007。
1985年,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以中烟15为主栽品种, 搭配品种为临朐一号、
G28、G140,淘汰叶窄、筋粗、味平淡的潘元黄。
1987年引进品种成为当家品种。 全县栽种面积17.23万亩。 NC82占40%,
NC89占20%, G140占10%,G28占2%,中烟15与中烟14各占10%,临朐一号占3
%。
良种简介
NC82 美国品种,1980年引进中国。1985年临朐试种约1000亩,效果较好。
该品种高抗黑胫病,叶面平展,叶片较厚,产上中等烟多,油分足,燃烧性较好,
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受欢迎,宜在平原和水肥条件较好地区种植,唯生长前期不耐
低寒,移栽期需比其他品种推迟10~15天。
G140 1978年从美国引进, 经多次比较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是适宜本县
推广的优质适产品种,宜在平原、丘陵中等肥力地区种植,抗黑胫病,叶片落黄
较好,后期成熟较集中。
临朐一号 是临朐唯一的地方品种,原名不下山,由营子公社齐家庙烟农从"
小黄金"中选育而成, 产上中等烟多,产量中等,抗赤星病和花叶病,适宜生茬
地和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1969年,由县科委定名,向全县推广。

第二节 栽培

自1916~1970年,临朐县烤烟均为夏烟,多分布在弥河两岸及平原区。民国
年间,为自由种植。5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种植。1950~1955年,年平均烟田面
积10.59万亩。 1965年,推广套种夏烟。1971年始推广春烟,烟田由平原区转向
山区及丘陵区。沿袭多年的栽培生产工艺逐渐趋向科学化,优质烟比例稳步增长。
栽种夏烟期间,育苗、移栽等生产技术改进不大。1960、1964年先后推广黄
烟与夏地瓜、花生间作,1965年推广小麦套种黄烟。1971年改种春烟,多为一年
一作。平原区烟田面积减少,山区丘陵春烟面积超过了宜烟面积,花生、杂粮种
植面积缩小,影响合理轮作。
在施肥上,50年代以饼肥为主,圈肥、草木灰为辅,化肥极少使用。因而叶
片大而厚, 每0.5公斤70~80片叶, 亩产稳定在150~175公斤的国际水平上。
1960年后,粮食、烤烟追求高产量,土杂肥、氮素化肥使用过多,氮、磷、钾比
例失调, 严重缺磷, 导致烟质下降,叶小而薄,每0.5公斤烤烟,叶片达120~
150片。 1979年,下峪村261亩烟田,平均亩施土杂肥7500公斤,鸡粪750公斤,
三元复合肥21.5公斤,豆饼7公斤,总计亩施纯氮19公斤多。亩产虽有211公斤,
而均价比当年全县均价少8分。 同年,全县上、中等烟平均不到50%。1982年,
县烟棉麻公司投资2万元建土壤分析化验室, 对各乡镇土壤及科学试验田进行取
样化验,将结果发至各乡镇,要求根据土壤实际养分及对肥料的需求量分别施肥,
初步取得成效。1983年,上、中烟比例由1981年的50.36%增至55.33%。1987年
上升到83.07%(含品种因素)。
根据栽培季节的气候特点,1980年县黄烟办公室技术员在临朐镇五里庄试验
从日本引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结果:地膜覆盖田比未覆盖的月平均
气温高5℃,含水率高5~10%,大雨季节肥土不流失且易排涝,产量提高35.4%
(亩产212.25公斤),中、上等烟增加9.3%(其中上等烟增加8%),亩产值增
长49%。 次年至1984年,先后在不同地区的100亩烟田进行地膜覆盖示范,效果
良好。此项试验成果于1982年被省农业厅编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验汇编》一
书中,1984年《中国烟草》予以转载。为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开拓国际市场销
路,1985年,临朐县与英国乐富门发展公司烟叶发展部合作,在冶源镇老崖崮和
七贤乡瞿家圈进行优质烟栽培技术开发试验, 由30户烟农承担63.72亩烟田的栽
种任务, 品种为G140和NC82。 试验结果为:平均亩产163.15公斤,上中等烟占
90.5%,均价2.554元,亩产值400多元。所产烤烟受到国内外商家的好评。

第三节 田间管理

40年代以前,黄烟田间管理较为细致,起垄、中耕、打头、摸叉及时认真,
但缺乏科学技术,除蚜虫用面筋粘或撒细土、草木灰除治。50年代始用药物喷洒。
60年代,新药物、新技术虽较普遍,但干活"大呼隆",质量不高。行之有效的起
垄栽培多被放弃,打头摸叉不及时,"花开满田"的现象时有所见。1979年后,县
烟草公司多次编印黄烟生产科普书籍, 各烟叶站共有120多名技术员走村串户宣
传指导,田间管理由粗放改为细致。在病虫害防治上,为害严重的黑胫病,亦有
所减轻,但在土层浅、土质散,肥水易流失和重茬连作的地块,黑胫病又屡有发
生。1981年,全县因黑胫病绝产的7583亩,占全县13万亩烟田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