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47&run=13

临朐是农业县,盛产粮油作物和烟草、桑蚕。但在清末民国年间的半封建半
殖民地社会里,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生产工具陈旧,耕作方式原始,抗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脆弱,正常年景粮食亩产仅80公斤左右。勤劳的临朐人民虽经年劳动,
却仍过着缺衣少食、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1938年日军入侵后,战事频繁,兵
匪为患, 农事难顾,致大量土地荒芜。1942年前后,临朐变成了骇人听闻的"无
人区"。
1946~1951年,人民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
现了耕者有其田。社会秩序安定,农业生产开始恢复。50年代初开始的农业合作
化,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
配为基本特征的新的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 体制改变过快, 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
1959~1961年的经济困难, 使临朐农业元气大挫。"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
主义尾巴", 批"唯生产力论",忽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片面强调
以粮为纲,统购过多,县内出现部分高产穷队和农民口粮偏低的现象,农业生产
再度受到挫伤。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和广大农民战天斗地的业绩,仍使
自然面貌和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始于50年代后期的水利和农田基本建
设从未间断。临朐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挖河截潜筑塘坝,穿山引渠修水库;
劈岭造田,改良土壤;改良、更换生产工具;引进优良品种,改进耕作制度,推
广科学技术,兴利造福之举涉及各个方面。至70年代末,全县水浇地和机耕地面
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56%和62%。县政府年年拨出专款支援农业生产,最少83
万元,多达495万元。粮食产量逐年稳步增长。
1980年,县内推行生产责任制,适合县情、顺乎民心的农业政策,调动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兴。1985年,全县完成综合农业区
划,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持续增长。198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
分别为1949年的3.73倍和5.5倍。 农业商品率为63.7%,比1986年增长12.9%。
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出现的重副轻农倾向,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