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众文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170&run=13

民国初年,县民众宣讲所曾开展阅报活动。1930年县民众教育馆成立后,开
展借阅图书,组织宣讲国内外大事,辅导民众戏剧、音乐、体育,指导读书、教
学,解答民众问字、问事,以及张贴画报、壁报、编写文艺材料等项活动。农村
冬闲季节,群众自愿结合成立子弟班,集资聘师学戏。春节后搭台演出,乡村之
间相互交流义演。麦秋前后,或庆贺丰收,或祈雨还愿,或物资交流大会,或香
火庙会,有些村庄也聘请一些有名气的戏班,唱三五天戏。日军侵占临朐期间,
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文化活动停止。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演出活动非常活跃,演出《小放牛》、
《兄妹开荒》等新剧目,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新中国建立后,群众欢庆解放,庆贺土地改革胜利,情绪高昂,农村纷纷成
立业余剧团。除了演出龙灯、马灯、狮子、麒麟、花棍、秧歌等民间节目以外,
还演出歌剧、活报剧、京剧、吕剧以及曲艺、歌舞等多种形式的节目,文艺舞台
呈现百花齐放局面。1955年后,文化馆引进黄梅戏、评剧、话剧等新剧种。1958
年, 农村、厂矿、学校业余剧团560个。“文化大革命”期间,老剧目禁演,只
演“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演出内容单调。1976年后群众演出活
动又呈现新高潮。1978年在县城举办大规模的新年春节灯火联欢晚会,参加者有
11处公社34个单位。1980~1987年春节期间,城乡分别举行文艺灯火晚会,表演
各种杂耍和放焰火,表演形式有20余种。1982年后,由于电影和电视的普及,群
众演出活动相对减少。

第一节 民歌·故事
一、民歌
清末民初,在农村流传的民歌内容多为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也有反映广大
农民反抗封建地主残酷压迫剥削的民谣。如:“要吃财主饭、拿着命来换,清晨
早上坡,插锄一支箭,晌午大犒劳,两人一瓣蒜,凉水晒成汤,煎饼没法咽,晚
上要工钱,抠了好几遍,出了北庄岭,骂声王八蛋”。
新中国建立前后,群众自编了不少反映农村欢唱解放,庆贺土地还家的民歌。
1956年文化馆组织力量收集民歌、民谣40多首,主要有《茉莉花》、《闹元宵》、
《丢戒指》、《打秋千》等。在地区民间音乐会演中,朱桂凤独唱的《茉莉花》
获三等奖。1963年春,文化馆再次组织人搜集民歌250多首,打印成册。
二、故事
清朝和民国时期,县内即流传许多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有的故
事宣传惩恶扬善,有的劝人莫要贪心,有的教人勤劳勇敢,有的要人孝敬父母。
流传较广的有“石门开”的故事、“断金窝”的故事,以及关于沂山、嵩山、老
龙湾的故事和有关地名、村名的传说故事等。这些故事一直到建国前后,只在民
间流传。50年代,著名作家董均伦、江源夫妇来临朐搜集整理了部分民间故事,
集于他们出版的民间故事集《石门开》一书中。60年代初,临朐文联创办《临朐
文艺》,亦整理发表过民间故事。自70年代末至今,民间文学被重视,县内部分
文艺作者整理了一些民间故事,有的在报刊上发表。
附 故事一则
断金窝
相传很早的时候,李季庄附近有座桥,桥下面有个石窝。不知哪个朝代,来
了个精通地质、擅长淘金的外乡人。一天,他在这座桥下面发现了河床石板上有
个石窝,仔细一看,里面竟有金子。于是,他每日至此取金,总有收获。时过半
年,收到家书,说母亲病危,令其速归。临行之前,他为感激房东的照料,便把
取金的秘密告诉了房东,并嘱其按他的办法取金,不可多贪。房东照他所说,如
法取金,果有所得。不久,他嫌数量太少,心想:我何不把这石窝凿大些,以多
得些金子,于是他用凿子把石窝凿大了。次日清晨又去取金,一看一粒无有,一
连数日竟毫无收获。气愤之余,想起外乡人的嘱咐,顿觉醒悟:人不可贪心,物
不可强取。这件事很快就传了出去。从此以后,这座桥就叫“断金桥”,这个石
窝就叫“断金窝”。

第二节 民间艺术
一、龙灯旱船
玩龙灯时,一人手擎纸扎的“明珠”引进,龙头摆动戏珠,龙身龙尾按规定
的姿势翻动滚舞向前。龙灯所到单位、村庄,群众鸣放鞭炮祝贺,场内外一片欢
腾。辛寨镇大辛中、北关太平的龙灯较为有名。
旱船多用彩绸(或布)扎制,有顶。一男子在前划浆,女郎则乘(驾)船跟
随前进,其状如在水上游荡。每逢春节,部分农村和机关单位表演跑旱船。
二、高跷马灯驴灯
高跷、马灯一般三四十人,多至六七十人,首领带队,在场内摆列阵势(八
卦阵、长蛇阵、杀四门、旋风阵等),时而奔跑,时而缓行,时而串花,加以锣
鼓伴奏。驴灯、抬阁一般在高跷队伍后边随行。高跷、马灯、驴灯等节目,县内
各地皆有演出。
三、耍狮子舞麒麟跑水族
部分村庄有演出。西坦、朱堡的狮子,田村集的麒麟较为出色。冶源等村常
有跑水族的节目,扮演者妆扮成鱼、鳖、虾、蟹、蚌等,摹仿其动态,加以夸张
表演,饶有情趣。
四、花棍花鼓秧歌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初期,县内各乡村皆有演出。以后,部分农村
和单位也曾组织演出。
五、焰火
七贤乡弥南村的鞭炮、焰火闻名一方。有万盏灯、草船借箭、金花腾空、伞
高灯明、凤凰展翅、空中花寨、白菊万朵、三度风轮、空中雷鸣、科研新花、红
梅迎春、葡萄满架等40多个传统项目,多次在临朐城演出。195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时,曾晋京献技。
六、剪纸
县内民众喜欢的传统剪纸艺术是过门笺。春节期间,张贴在住户的门楣、窗
楣和影壁墙上,也贴在牛棚、猪圈的门楣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新中国建立前, 过门笺上镂刻的图案, 多是“吉祥如意”、“福、禄、寿”、
“人财两旺”、“吉庆有余”、“招财童子”等字样。建国后,图案不断更新。
1963年,从外地引进十余种新图案,配有“麦穗”、“齿轮”图样和“五谷丰登”、
“社会主义好”、“共产党万岁”、“增产节约”、“丰衣足食”等美术字。
剪“喜”字、剪窗花在民间亦有流传。
七、民间吹打乐
县内民间器乐,有打击乐、管弦乐。打击乐器主要有锣、钹、镲、手锣、碰
铃、木鱼、羯鼓、板等。管乐器有唢呐、笙、笛、箫、管子、扎子、大号(大喇
叭)。弦乐器有二胡、京胡、板胡、坠琴、三弦、琵琶等。分布广泛,多数村庄
都有。用于节日庆贺、演出伴奏、婚丧礼仪等。
吹鼓手是民间职业艺人,常临时搭班为民间喜丧事吹奏不同的曲调,表示喜
庆与哀悼。 井家田村的岳家吹鼓手祖传4代,对笙、管、笛、唢呐、大号等样样
皆通,能吹奏曲牌40多个,打鼓掌板能唱数十出京剧。在昌潍地区会演中,临朐
民间艺人吹奏双管《貂蝉悲》、笛子吹奏《柳摇金》均获地区二等奖。
1960年前,杨善、纸坊一带的吹鼓手,在除夕夜半到各村吹奏唢呐,意即叫
醒大家起来过春节,名曰“响宅”,春节后到各村收礼。
铜鼓、军号,1930年书院小学始有购置,以后各区立小学陆续增置,为童子
军训练和召开纪念周会演奏。1952年始,较大的学校先后购置铜鼓、军号,成立
军乐队,用于少先队活动仪式及节日、会议庆贺。

第三节 会演·调演
为促进城乡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的开展,1953年开始组织文艺会演。当时主要
演出传统剧目和在报刊上发表的节目。60年代,开始演出县内创作的节目。70年
代以后,会演节目以自编为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戏剧、曲艺、音乐、舞
蹈、表演唱等20余种。通过观摩、评比,表彰先进单位、优秀节目和演员。1953
~1987年,县组织群众文艺会演、中小学文艺会演、妇女文艺会演、职工文艺会
演、国庆献演、调演等大型演出活动20余次。在参加昌潍地区文艺会演和调演中
获奖的节目,有《送伞》、《风雨别》、《告亲夫》、《过湖》、《借媳妇》、
《考女婿》、《好亲家》、《一根檩杆》、《心满意足》 等。 1972年,快板剧
《半边天》参加山东省调演。1974年,小歌剧《雏鹰展翅》、小吕剧《永不生锈》
参加省调演。次年,《永不生锈》参加全国调演,均获得好评。

第四节 文化院
1982年后,县内出现集镇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大院。其设施包括影剧院(场)、
图书阅览室、展览室、电视室、游艺室及篮排球场等。至1987年底,建成七贤、
杨善、冶源、五井、寺头、蒋峪、柳山、辛寨、九山、石家河等10处乡镇文化中
心和60个村文化大院,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第五节 文化户
1982年后,随着农村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县内出现了文化户,从事录像、
摄影、花卉、盆景、书法美术、图书阅览等业务活动。文化户的发展,引起中央
和省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视。1984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在临
朐召开文化户代表座谈会,成立临朐县文化户协会。
在文化户的基础上,出现了文化联合体。石家河乡“沂蒙花石工艺公司”利
用当地嶙峋怪石制盆景、假山,作品销往东营、潍坊、蓬莱、诸城等19个县市。
临朐书画社由退休干部和美术爱好者在冶源水库成立,从事书画、装裱、装潢、
假山制造,作品销往国内外。冶源烙画艺术社熔国画、油画特点于木板烙画之中,
发展了古朴典雅的烙画艺术,其作品《奔马》、《牛犊》、《葡萄》等销往河南、
河北、济南、青岛等省市,七贤书画院李达源的墨竹和书法作品亦曾同临朐县文
化户书画作品一起进京展出。
1985年4月, 文化部邀请临朐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村文化户
座谈会。同年9月15日~10月5日,文化部群众文化管理局和《光明日报》社文艺
部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展厅联合举办“临朐县文化户书画、盆景展览”,历
时20天,展出77名作者的国画、年画、书法、烙画、盆景、根雕、版画、雕塑、
红丝砚等作品160件, 受到文化部领导及新闻界、文化界人士的称赞。文化部群
众文化管理局局长常泊为展览题词“山花生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罗工柳题词
“齐鲁新花” ;先后有14家电台、电视台、报刊发表消息和专题报道。1986年1
月,山东省文化厅在临朐召开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向全省推广临朐的经验。1987
年,全县专业文化户200户,兼营的29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