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戏曲电影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168&run=13

第一节 戏曲
一、京剧 吕剧
1.京剧 1931年后,县内演出京剧较多。新中国建立初,农村京剧子弟班遍
及全县。成立较早颇有影响的有上五井、魏家庄子、冶源、王家圈、纸坊、梨花
埠等村的子弟班。演出剧目有《陈州放粮》、《打龙袍》、《铁弓缘》、《回荆
州》 、《甘露寺》、《三岔口》、《武松》、《武家坡》等100多出。1951年群
众京剧团成立,1955年改编为临朐京剧团。遵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除了演出传统的京剧节目以外, 还将《九件衣》 、《刘介梅》、《槐树庄》、
《芦荡火种》、《两垄地》等移植改编为京剧节目演出。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内的京剧节目只有“样板戏”。1978年后,演出京
剧节目渐少。
2.吕剧 1950年后,吕剧大兴。县内流传较广,颇得群众喜爱。城关、杨善、
五井、营子、冶源一带新吕剧兴盛一时,许多村庄的文艺宣传队都演出吕剧节目。
演出的剧目有《风筝记》 、 《王小赶脚》 、 《小姑贤》、《王定保借当》、
《龙凤面》、《王汉喜借年》、《李二嫂改嫁》等60多个。1960年县吕剧团成立
后,演出吕剧。农村和机关的文艺演出中亦不乏吕剧节目。1978年后,县文工团
改为吕剧团,排演40多出吕剧。各公社文艺宣传队也经常演出吕剧节目。进入80
年代,吕剧演出渐少。
二、其他剧种
1.周姑戏(亦称肘鼓戏) 建国前,演出较盛。周姑戏《张郎休妻》等剧目
的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东白沙村(今属杨家河乡)周姑戏子弟班演员冯奎
虽系文盲,但能背诵60出戏的台词,1954年出席昌潍地区文艺代表会。建国后,
周姑戏演出较少,为研究保存这个剧种,1979年,县组织人员对周姑戏进行了挖
掘和整理。
2.梆子戏 1949年前,流传于尧山一带,较京剧为早。演出节目有《辕门斩
子》、《薛平贵与王宝钏》、《天仙配》、《破洪州》等。
3.高跷戏 由民间舞蹈发展而来,剧情简单,脚踩高跷,边唱边舞。唱段词
尾常带呀儿哟、呀呼嗨,故又称“呀哟戏”,各地流传。
4.歌剧、活报剧 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业余剧团演出歌剧有《白毛
女》、《小二黑结婚》、《王秀鸾》、《小女婿》、《三世仇》等。有的业余剧
团自编活报剧《美帝纸老虎》等进行街头宣传。
三、歌舞曲艺
1.歌舞 1953年县内举行的文艺会演中即有舞蹈节目。1955~1956年,先后
派人去潍坊和济南参加舞蹈学习班,学习胶州秧歌、东北二人转、河北秧歌、锔
大缸、东北秧歌、放风筝等节目。继之在县直机关、学校、驻军、企业等部门时
兴舞蹈活动,曾排演《采茶灯》、《十大姐》等节目。1958年演出舞蹈《夸地瓜》、
表演唱《新人新事出在新国家》。次年,临朐代表队在昌潍地区文艺会演中演出
《黄烟丰收舞》。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主要跳“忠”字舞。1973年,利用冶源中学校舍举
办有170人参加的舞蹈培训班, 学习舞蹈基础知识,排练《知识青年下乡来》、
《做军鞋》、《喜晒战备粮》、《送粮》等舞蹈节目。此次培训,为县内开展舞
蹈活动奠定了基础。次年,临朐一中排演《烟叶舞》,营子公社排演《蚕茧丰收
舞》,五井公社排演《采桑舞》,杨善公社排演《小麦丰收舞》。1975年,山东
省歌舞团来五井公社茹家庄大队体验生活,为临朐培训文艺骨干近50人,排演了
大型歌舞《大寨花开春满园》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召开,县举行盛大文艺
游行以示庆贺,游行演出大型集体舞《花环舞》、秧歌等。在县内各级文艺会演、
调演中,演出了《葵花舞》、《鞭炮舞》、《扑蝶舞》、《花棍舞》、《彩扇舞》、
《花伞舞》 等多种舞蹈节目。 1985年后,在城镇青年和部分城镇居民中,兴跳
《迪斯科舞》。
2.曲艺 1949年前,县内有平词、大鼓、渔鼓等曲艺节目的说唱活动。1950
年后,山东快书、快板书、三句半、相声、山东柳琴、河南坠子等逐步流传开来。
县文化馆于1952、 1978、1981年对临朐的盲艺人和说书人举办过3次培训班,教
育他们说新书、唱新段,每次都在20人左右。石家河乡宝畔台村打渔鼓说书的职
业艺人孙氏,1978年以后,赶集串村,先后到过青岛、临沂、日照、莒县、沂水、
诸城、 安丘、 沂源等十几个县市,不仅能说《包公案》、《济公传》、《七侠
五义》等旧本,也说《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新书,还创作一些配合形
势宣传法制和社会公德的新段,颇受群众欢迎。

第二节 电影
一、放映单位
1952年,山东省教育厅第353放映队(用16mm放映机)来临朐城乡巡回放映。
1954年春,353放映队下放给临朐县管理。1957年16mm放映队发展到3个。1958~
1971年,先后增加6个16mm放映队。各队划片分工,在城乡巡回放映。1972年6月,
大关、白塔、杨家河、石家河、九山、寺头、五井等7处公社建立8.75mm放映队。
1975年茹家庄大队建立8.75mm放映队。至1979年,社办和队办8.75mm放映队发展
到18个, 16mm放映队4个,每队配两名亦工亦农放映人员。1982年,举办两期电
影放映学习班, 培训放映员149人。1987年,县内国营电影单位两个,乡镇办放
映队18个, 村办84个;电影放映机共110部,其中35mm的8部,16mm的102部;年
放映14405场,观众1130万人次;总收入51.1万元,其中国营27.7万元。
1987年,在全国农村科教电影汇映中,龙岗乡放影一队、辛山乡电影管理站
被农牧渔业部、林业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国家科委、国家科协授予全
国首届农林科教片汇映先进集体称号。
二、管理机构
1957年成立县电影中队。1974年春电影中队改为电影管理站。1981年冬,在
辛寨、 冶源设电影管理分站。次年5月,县电影管理站改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对16mm和8.75mm影片实行排片发行制度。 同年10月,九山、寺头、大关、尧山4
处公社建立电影管理站,柳山、辛寨、七贤、冶源建电影代办站。1984年撤销各
电影管理站和代办站,在寺头、辛寨、营子建立电影发行放映分公司。1985年撤
销分公司,建立临朐、五井、冶源、寺头、九山、蒲沟、蒋峪、辛寨、辛山、上
林等10个电影管理站。县电影公司设放管技术、宣传、发行、财务、器材、机修、
行政等股,共有干部职工70人。
三、幻灯
1954年春,县文化馆成立幻灯宣传组,备有幻灯机、汽灯、收音机、留声机
等器具,绘制幻灯图片,下乡巡回映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业技术等。因图
文结合,声情并茂,受到群众欢迎。尔后,县幻灯宣传组协同部分文化站绘制幻
灯片百余套,除自己放映外,还供给电影队在放映电影前映出。县电影中队成立
后,幻灯以刻粉子板形式,增加影片内容介绍,经常配合中心,自己采访制做幻
灯片,并增添说唱节目,增强了宣传效果。1965年,县电影队开始照像翻拍彩色
幻灯片,配以录音解说词。制做的幻灯片《坨峪岭换新颜》、《东刘家庄治山改
水干劲大》、《李家庄团支部事迹介绍》等参加地区、省和华东地区幻灯会演。
1966年3月,临朐作为山东省7个幻灯代表队之一在上海大光明影院进行幻灯表演,
受到好评。
70年代初,公社电影队相继成立后,均配备编写绘画表演人才,开展幻灯宣
传工作。1975年后,县电影管理站宣传组摄制的幻灯片多次参加地区、省幻灯会
演,获得表彰和奖励。

表29—3 临朐县获奖幻灯节目一览表

┏━━━━━━━━━━━┯━━━━━┯━━━━━━━━━┯━━━━━━━━┓
┃片名 │类型 │会演时间、地点 │受奖类型 ┃
┠───────────┼─────┼─────────┼────────┨
┃令日冶源气象新 │照相解说 │1975平度 │地区一等奖 ┃
┠───────────┼─────┼─────────┼────────┨
┃阎家郚的今昔 │照相解说 │1975平度 │地区二等奖 ┃
┠───────────┼─────┼─────────┼────────┨
┃颗颗白玉寄深情 │诗朗诵 │1977平度 │地区一等奖 ┃
┠───────────┼─────┼─────────┼────────┨
┃一对迷 │吕剧表演 │1975掖县 │省一等奖 ┃
┠───────────┼─────┼─────────┼────────┨
┃考考她 │吕剧表演 │1980潍坊 │地区一等奖 ┃
┠───────────┼─────┼─────────┼────────┨
┃争女婿 │吕剧表演 │1980潍坊 │地区二等奖 ┃
┠───────────┼─────┼─────────┼────────┨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独唱照相 │1980潍坊 │地区三等奖 ┃
┠───────────┼─────┼─────────┼────────┨
┃相亲 │小吕剧 │1981潍坊 │地区二等奖 ┃
┠───────────┼─────┼─────────┼────────┨
┃毛主席送来幸福水 │独唱照相 │1981潍坊 │地区二等奖 ┃
┠───────────┼─────┼─────────┼────────┨
┃珍珠潭边的彩虹 │诗朗诵 │1982坊子 │地区二等奖 ┃
┠───────────┼─────┼─────────┼────────┨
┃王老大种庄稼 │现场表演 │1982坊子 │地区二等奖 ┃
┠───────────┼─────┼─────────┼────────┨
┃黄菜花开 │照相介绍 │1982坊子 │地区二等奖 ┃
┠───────────┼─────┼─────────┼────────┨
┃小晶晶 │ │1983 │省二等奖 ┃
┠───────────┼─────┼─────────┼────────┨
┃好媳妇 │小吕剧 │1984 │省、市一等奖 ┃
┠───────────┼─────┼─────────┼────────┨
┃柳翠花与老面瓜 │ │1984 │省、市二等奖 ┃
┗━━━━━━━━━━━┷━━━━━┷━━━━━━━━━┷━━━━━━━━┛

第三节 影剧演出场所
一、戏楼
民国时期,部分地方存有清朝中后期所建的戏楼。其中,以城里城隍庙前、
南关山西会馆前、北关三元庙前、冶源老龙湾畔、辛寨丹河南岸、北朱村等地的
戏楼建筑较好。戏楼呈楼状,上层前为舞台,后为化妆室,左右两门向前,皆雕
梁画柱,瓦顶花背,木椽飞檐,颇为壮观,楼前广场可容数千人。后因无人管理,
多残破坍塌,至50年代中期,已荡然无存。
二、剧场(院)
草棚“戏院子” 1951年冬,群众京剧团在县城大寺庙(今鞋帽厂址)院内
搭一简陋草棚演出。当年,草棚被大雪压塌。1952年,剧团集资建成宽30米、长
70米可容千余人的草棚剧场,群众叫“戏院子”。1964年拆掉。
临朐剧场 前为县革委礼堂,1966年建成,多开会用。因县城没有剧场,临
朐和外地剧团来县演出,多在此处。1981年将舞台扩大后,改为剧场,座席1100
多个。
三、影剧院
1980年县城始有正式影院。1981年后,本着“加强领导、积极发展、因地制
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稳步前进”的方针,加速文化设施的发展。至1987年,
县内有影剧院16处(含五井煤矿影剧院),其中可容千人以上的影剧院5处。
临朐影院 位于县城民主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的西北角。1979年施工,次年10
月1日建成开业。 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一楼、二楼为观众厅,共有座席1681
个,三楼为机务放映室。
冶源镇影院 位于冶源村南、海浮山西。1982年施工,次年建成开业,共有
座席1200个。1987年5月毁于火灾。
蒋峪镇影院 位于蒋峪镇政府南,益新公路东侧。1982年施工,次年建成营
业,可容千人。
五井煤矿影剧院 1980年施工,次年建成,座席1251个。
洼子影剧院 1981年春,杨善公社洼子大队投资20万元建影剧院,4月动工,
8月建成,是县内第一个队办影剧院。建筑面积930平方米,座席1180个。
其他影剧院 自1981~1983年,先后有城关、九山、杨善、寺头、七贤、营
子、柳山、龙岗、白塔、石家河、大关等公社将礼堂改建为影剧院。
临朐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