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103&run=13

第一节 饮食业
民国时期, 临朐县经营饮食业的店铺多集中在县城, 次为各大集镇。1933
年,县城经营饮食的店铺较大者有百顺合、宴春园、义和园、王家菜铺、尹家菜
铺等8家, 最大者资本2000元,最小的资本200元,年营业额2万元;另有面食铺
20多家。冶源、五井、蒋峪等集镇均有饭店。较大集市逢集日,面食户则设摊营
业。日军入侵临朐期间,饮食业萧条。
1948年4月临朐全境解放后, 饮食业开始恢复发展。 同年县政府在冶源设
“大众饭店”。次年县政府迁入临朐城,将“大众饭店”交给冶源供销社,这是
供销社在农村最早的饭店。 1956年完成对私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县有167户个
体饮食业户过渡到供销社。1956年国营大众饭店经理部成立后,国营饮食业开始
发展。
1958年6月, 供销社并入商业局,改为全民所有制商业,基层供销社饭店随
之改为国营饭店,个体饮食业被取消。全县城乡只有国营饭店独家经营。1961年
10月,供销社从商业局分出,恢复原体制,原集体饮食业随之恢复为集体经营。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饭店只销售大众菜,大锅菜,取消服务员送饭
菜到桌的服务方式,实行顾客“自我服务”,破坏了正常的营业秩序。
1979年后,个体饮食业得到逐步恢复发展,国营和供销社饮食业恢复被“文
化大革命”破坏了的规章制度和服务项目,并逐步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饭菜质
量和服务质量大有提高。县城的国营“宴宾楼”是县内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饭
店。 至1987年底,全县有饮食业689家,从业人员1544人,其中国营18家、集体
33家、个体有证的638家;饮食业零售额644万元。

第二节 服务业
临朐服务业包括旅馆、理发、浴池、洗染、摄影、修理等业。至1987年,全
县服务业896家,从业人员1573人;其中国营6家、集体108家、个体有证的782家。

一、旅馆
1933年,县城旅馆业多由饭店、菜馆兼营,各集镇的饭店也多兼营旅馆业,
方便过往旅客。
建国后,县城各饭店均设有客房,分房间、通铺两种。各基层供销社先后建
立旅馆, 一般设吊铺或通铺,旅客自带行李。1979年1月,临朐旅馆建成开业,
有床位225个, 设备较全。现各旅馆一般是数人一室的小房间,单人床铺,冬有
双被,夏有蚊帐,常备有暖水瓶、茶杯、洗脸盆等生活用具。国营及集体较大的
旅馆有食堂、自来水、沙发、电话、暖气、电视机等设备。1987年全县有旅馆53
家(在县城5家),从业人员356人。另外,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有的自设招待所,
为来往公务人员提供食宿方便。

二、理发
1935年前后,县城有理发店1家,农村设店经营的极少,多数理发员肩挑锅、
盆等工具赶集上市或走村串巷营业。
1955年11月,张录德等15人组成合作理发社,社址在临朐城民主路中段西侧,
下设北关、南关、汽车站3个理发店。1966年合并为2处,职工19人。其隶属关系
多次更变,1980年9月划入商业综合公司。
1987年全县有理发业197户,从业人员248人。

三、浴池
1931~1936年, 县城浴池有“中华”、“建新”、“裕德”3家,日军占领
后,仅剩1家。
1952年建新浴池恢复营业。“文化大革命”时期,搓背、修脚等营业项目被
视为“四旧”而取消。1972年10月,在建设街新建的东风浴池开始营业,从业人
员10人。建新浴池划归北关饭店后,旋即停业。另有焦化厂浴池也对外营业,方
便群众。

四、洗染
建国前,农村染坊多系农民兼营,用种植的靛蓝或化学染料,有浅蓝、深蓝、
真青等数种颜色。后随机织布的增多,经营此业者渐少。
1987年有洗染店2家,主要烫洗毛料等高档服装。

五、摄影
临朐县最早经营摄影的,是民国年间夏姓开设的庆云照像馆。建国后,庆云、
丽生照像馆先后恢复营业。
1965年2月, 庆云、 丽生两家照像馆组成合作性质的工农兵照像馆。1979
年后,摄影业发展较快,至1987年全县有摄影业47家,从业人员73人,经营黑白、
彩色摄影及彩色扩印等业务。

六、修理业
建国前,修理及其他服务业,主要有日用铁制、陶瓷家具的修理及布鞋修补
等行业,多为流动服务。建国后,自行车、收音机、钟表、修理业增多。1987年,
全县有修理及其他服务业596户,从业人员882人,占服务业总户数的66.5%。服
务项目有较大发展,可修理摩托车、汽车、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
制冷机等各种机电工具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