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物古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2&rec=89&run=13

第一节 古遗址

一、魏家遗址
位于柳山镇魏家村东南20米处, 在孟津河西岸第一级台地上,高出河床约5
米, 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2~3米。该遗址是临朐县迄20世纪末发现
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古文化遗址。所采集的
标本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石镞、石铲、石斧、夹砂红陶、黑陶、鼎足以及象征权势
和地位的蛋壳陶高柄杯残片等。还有东周文化遗物夹砂灰陶鬲足,泥质灰陶盆、
罐、豆等器物的碎片。1984年12月临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董家沟遗址
位于龙岗镇董家沟村南约500米处高地上, 西邻弥河,高出河床近15米,南
距盘龙山约1000米,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文化堆积层厚达1米。采集到的标本有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饰有刻划纹的夹砂红陶鼎足,黑色花岗岩石斧,石凿及泥质红
陶片等;龙山文化早期的磨光黑陶片、夹砂黑陶器盖、鼎足等;东周时期的豆盘,
盆罐口沿等。 遗址西部破坏严重。为加强保护,1991年1月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穆家庄遗址
位于柳山镇穆家庄村南,西靠孟津河,高出河床约5米,属河岸第一级台地,
面积约2万平方米。 文化堆积层厚1~2米。采集到的标本有大汶口文化晚期夹砂
红陶鼎足,龙山文化磨光黑陶球,黑陶器皿残片,白、褐陶鬶,东周时期绳纹灰
陶罐残片、灰陶高柄豆座、盘等。1991年1月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东陈家楼遗址
位于龙岗镇东陈家楼村,村东和村西各有以龙山文化为主的古遗址。村东遗
址位于村东南隆起的土埠上, 距村25米,南靠弥河支流,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文化堆积层厚约1.5米。 采集的标本有鼎口沿、陶杯把、鬶足、残石器等。村西
遗址位于村西30米处的高台地上,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米。文
化内涵较为丰富,采集的标本有龙山文化的鼎足、鼎口沿、夹砂黑陶片等。

五、冢子山遗址
位于大关镇万家坪村东南500米处冢子山顶部, 东西长90米,南北宽40米,
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整个遗址已垦为农田,田内散布着大量的红、灰、黑陶片,
文化堆积层厚1~2米。采集的标本有石斧、石铲、石镰、骨针、石镞。陶器多为
残部,有鬲足、鼎足、豆把、罐沿、盆沿等,属龙山文化晚期遗址。

六、七贤店遗址
位于七贤镇七贤店村北高台地上,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3米。
采集的标本有鼎、鬲足及豆、盂、罐口沿和底座等。陶质分泥质、夹砂两大类,
纹饰为弦纹、 绳纹等,是内涵丰富的东周至汉代遗址,1991年1月县政府公布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阎家郚遗址
位于上林镇阎家郚村南120米处的高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
层厚0.5~2米。采集的标本有春秋时代的遗物,如鬲口沿、足等;有汉代的遗物
板瓦、筒瓦、汉砖、罐口沿等;东周遗物夹砂灰陶绳纹鬲足,泥质灰陶豆盘、豆
座等。1991年1月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古墓葬

一、湾头河春秋墓
1986年5月, 冶源镇湾头河村村民在砖场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经文物工
作人员现场清理, 墓葬轮廓清楚,墓底长2.7米,宽1.6米,墓底距地表3.2米,
随葬物有陶器、青铜器、骨器等30余件。陶器多数被群众挖碎丢弃,仅存完整陶
罐1件, 敞口,鼓腹,球形底,肩部双鼻,腹中间以下饰细绳纹,泥质灰陶,口
径13.5厘米,通高18.6厘米。铜器16件,其中车軎2件,辖1件,马衔2件,剑2支,
戈2件, 矛1件,镞6件,有一戈有铭文“侯散戈”。从随葬物品断定当属春秋晚
期,墓主身份属贵族。

二、西坦宋墓
1987年4月,县丝绸公司在石门小区建楼时,距地表1.2米处发现一座古墓。
券形墓顶,正方形墓室,青灰砖块砌筑,边长2.8米,墓室高3.1米。墓室南壁中
央及墓底上方设龛, 龛顶部用厚约9厘米的薄板石覆盖,龛内均置有陶罐、盆等
器物多件。罐、盆内有锡铸的形似心、肺、肝、脾、肾五脏剖面薄片。因无人重
视而多被毁,唯心脏剖面模型保存较好。据说北部龛内一陶盆中有骨针数十枚,
因风化严重,随即损毁。心脏剖面模型为纵剖面,心房、心室、心脏主动脉都清
晰可辨,制作精细,工艺水平极高。同时出土的还有三彩三足罐1件,合同印记1
件。

三、西朱封龙山文化大墓
1989年10月,以韩榕教授带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以探讨性
课题研究为目的,对西朱封龙山文化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发掘出两座规模罕见
的龙山文化大型墓葬,M202和M203。M202墓底距地表2.02米,墓深2~2.1米,墓
室为长方形, 东西长6.68米,南北残存宽度2.2~3.15米,该墓为一棺一椁,椁
呈长方形, 墓中发现大量彩绘、随葬品。M203位于M202东北约3米处。墓室长方
形, 东西向。墓底距地表1.72~1.85米,墓深1.48~1.72米。东西长6.3~6.44
米, 南北宽4.1~4.55米。该墓为重椁一棺。外椁、内椁皆呈井字型。墓中随葬
品十分丰富,具有大量彩绘遗迹。韩榕教授在两墓的发掘简报上写道:迄今为止,
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墓葬数以百计,但是,像这两座墓葬的规模之大,墓室结构
之复杂,随葬器物之丰富多彩,则属首次发现。随葬的玉器等精品,无论是数量、
造型及制作工艺,均为以往发现中之罕见。尤其是色彩斑澜,面积较大,成片彩
绘之发现,更非其他已知的龙山文化墓葬所能比。

四、五井战国墓
1990年6月,五井镇五井西村砖窑场发现一座古墓,墓底距地表4.5米,墓底
长2.8米, 宽1.5米,墓底部有约1厘米厚的灰白色棺灰。棺长2.1米,宽0.6米。
随葬器物22件, 铜戈3件,其中一戈铸有铭文“高子戈”,铜剑1件,残矛2件,
桥梁币4枚,豆、盖豆、壶各1件。陶器皆为泥质灰陶。从随葬物品断定墓葬的年
代应在战国中晚期。

五、刘家峪战国墓
1991年12月, 沂山乡刘家峪村新村规划时,基建工地上发现铜剑、铜戈各1
件。 县文物工作人员闻讯赶赴现场,勘定为一座战国墓。墓底距地表1.5米,墓
底长2.5米,宽1.5米。地面散布有战国时期的豆、罐、盆等陶器残片,出土的陶
器已被损坏丢弃。戈有铭文“武城戈”。从随葬物品断定墓葬的年代为战国中晚
期。

六、衡宪王墓
1994年石家河乡石家河村村民举报,衡王墓发现盗洞。为防止衡王墓被盗掘,
经请示潍坊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同意,于1995年6月进行抢救性清理。
墓葬地处石家河乡王坟沟村北50米处的山坡高地上,东靠香炉山,西距石家
河村约1000米, 墓葬地面高出周围地面约7~10米。墓葬封土为覆斗形,封土周
围原有规整的青石条呈台阶式砌筑的墙壁,封土西边原有巨型石香炉、碑碣、石
翁仲等。墓室系用青石条块及青砖砌筑而成。墓门西向,门楼绿色琉璃瓦顶,石
雕斗拱,石制椽、板。门框正中有正楷镏金四个大字“钦建玄宫”。墓室地面距
地表6.3米, 墓室通长12.11米, 前室长5.56米,宽3.27米,高4.24米,后室长
6.55米,宽6.57米,高4.24米。墓后室东南角有一直径约38厘米的盗洞,墓室随
葬物品已被盗空,仅存残破瓷缸一个和残破桐木制作的黑色古筝一个。从盗洞冲
下的淤土半米多深,估计盗掘年代已久。前室设有放置墓志和“朱书”的龛室。
墓志上面篆刻“大明定王第一子衡宪王圹志”,墓志和“朱书”字迹清新。在后
室清理出仿唐代海兽葡萄铜镜1个, 开元通宝铜钱80余枚,粗瓷小罐3个,金珠1
枚,玉带片数块,玉片2块。

第三节 仿古建筑

一、沂山东镇庙
位于沂山东麓九龙口,东镇庙村东。庙始建于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
年),坐落于沂山主峰玉皇顶之巅,名“泰山祠”。宋初建隆三年(962),迁庙于
山下,即今之所在。此庙总造庙殿楼阁、道舍斋房93楹,改称“东镇庙”。后经
元、明、清屡加增修功饰,规模宏廓,庙貌巍然。南北长180米,东西210米,占
地3.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900平方米。1985~1987年,复立古碑90余幢,并
对9株古树砌筑栏杆围台, 重砌大殿祭台前石级。 1989年秋, 重修元代鼓楼。
1992年复修钟楼,建院墙4 00米。1993年重修东镇庙正殿5间,大门3楹,门前宽
阶数十级。1994年春,建立沂山东镇庙风景区旅游管理所,正式对外开放。

二、冶源海浮山庙
海浮山庙, 位于临朐城南12.5公里, 冶源老龙湾之南,海浮山之阿。古称
“钟灵寺”,后更名为“海浮山寺”、“浮山庙”。据史记载,“钟灵寺”始建
于北魏文成帝和平三年(462) ,孝文帝延兴初年拓址扩修,建殿堂斋舍30余楹,
至唐高宗龙朔间再次增修更名“浮山寺”。北宋重修更名“浮山庙”。后经民国
军阀混战、日伪盘踞,千年古建化为废墟。1993年春开始动工修建,先后建有碧
霞祠、东西两庑阎罗殿、玉皇阁、王母殿、魁星楼、钟楼、鼓楼、大小山门等35
楹, 砌筑墙垣600余米。造像20尊,绘制壁画百余平方米,使原来的建筑布局和
原貌得以恢复。

三、歪头崮碧霞祠
碧霞祠座坐于歪头崮顶之阴,宋称“昭真祠”,明称“碧霞灵佑宫”,清曰
“碧霞祠”。祠依山而建,座东面西,面阔3间,进深1间,四壁石砌,顶覆青瓦。
院内有石香炉、火池。日军侵华后天灾匪祸交加,祠顶陷落,只四壁石墙。1994
年在旧址外扩重修, “碧霞祠”依旧3间,祠左右两侧分别是眼光奶奶、送子娘
娘庙,庙院四面砖墙,山门垂花式,黄琉璃封顶。古朴典雅,造型玲珑。

四、沂山玉皇阁
沂山玉皇顶建有“泰山祠”或曰“玉皇庙”,相传为汉太初三年武帝刘彻祭
祀沂山时所建,有山门1座,门楣上嵌石匾额“泰山祠”。庙殿3楹,四壁石砌。
至明末倒塌圮毁。1994年在原“泰山祠”旧址建筑玉皇阁。此阁东西长11.5米,
南北宽7.9米, 总高15.3米。阁凡2层,底层基台,上层阁楼。阁楼面阔3间,进
深1间。墙以砖砌,门开前后,左右方窗,两山圆牖,周匝廊厦,柱间石栏相连,
封顶黄琉璃。斗拱层叠,牙檐翘出。体量庞宏,造型美观。

临朐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表15-4
┌───┬────┬──────┬─────┬─────┐
│乡镇 │类别 │名称 │方位 │时代 │
├───┼────┼──────┼─────┼─────┤
│柳山镇│古遗址 │魏家遗址 │魏家村东北│新石器时代│
├───┼────┼──────┼─────┼─────┤
│冶源镇│古墓葬 │海浮山北齐崔│海浮山南坡│北齐 │
│ │ │芬壁画墓 │ │ │
├───┼────┼──────┼─────┼─────┤
│纸坊镇│石刻造像│石门坊造像 │石门坊 │唐 │
└───┴────┴──────┴─────┴─────┘

五、委粟山东镇沂山神行宫
据《东镇述遗记札》载:东镇行祠,于委粟山上,去县三里许,元延二年
(13 15年)创建。造有祠堂三楹,道房一,单门楼,坯墙成院。明万历九年(1581
年) 重修。1947年,殿舍俱毁于临朐战役炮火。1993年春,粟山村群众为创建粟
山公园,恢复古迹,建筑正殿3楹,山门、钟楼、火池各1座,院墙数十米,石阶
近百级。室内塑像威武,四壁彩绘工整。

临朐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表15-5
┌───┬───┬───────┬─────┬─────┐
│乡镇 │类别 │名称 │方位 │时代 │
├───┼───┼───────┼─────┼─────┤
│临朐镇│古遗址│西朱封 │西朱封村南│新石器时代│
│ │ │新石器时代遗址│ │ │
├───┼───┼───────┼─────┼─────┤
│大关镇│石刻 │东镇庙碑林 │东镇庙村东│宋~民国 │
├───┼───┼───────┼─────┼─────┤
│冶源镇│古建 │江南亭 │冶源老龙湾│明代 │
├───┼───┼───────┼─────┼─────┤
│七贤镇│古墓葬│马愉墓 │朱位村西南│明代 │
├───┼───┼───────┼─────┼─────┤
│杨善镇│古遗址│西朱阳遗址 │西朱阳村南│新石器时代│
└───┴───┴───────┴─────┴─────┘

第四节 馆藏文物

一、玉器
玉头冠饰 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临朐西朱封龙山
文化遗址M202墓中出土。玉头冠饰通长23厘米,柄长18.4厘米,墨绿色玉质,通
体饰有凹弦纹、竹节纹、上端有卯口与首下端正中的浅槽相吻合。首高4.9厘米、
宽9厘米, 厚0.36厘米,乳白色半透明玉质、镂孔透雕而成。专家认定朱封大墓
出土的一件双色双件嵌合的玉头冠饰,是20世纪末所见的海岱系古玉之最精美者,
也是当时当地王者或上层人物的冠饰。
玉簪 1989年,在西朱封龙山大墓M202中出土。乳白色呈半透明状。两侧共
有3个浮雕人面像,长10.5厘米。
玉钺、玉矛、玉铲均为复合工具,皆出自西朱封龙山文化遗址。

二、石器
石斧 1991年在龙岗镇两县村东南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黑色花岗岩石质,
长8.4厘米,厚3.3厘米,双面刃有使用痕迹。
石刀 1986年在沂山乡下龙湾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
半两钱范 1993年七贤镇河水村一村民耕地时耕出汉半两钱范13块。淡绿色,
变质岩,因钱范石质松软,多被铁犁撞碎,仅捡回较好的3块送县文物部门。

三、佛像
馆藏佛造像有立佛像、立菩萨像,造像形式不一;质料分青石、砂石、滑石、
白陶、黄铜等,时代跨度大,早为北齐,晚至清末,出土地点主要在大关上寺院,
县城古寺院遗址。1994年,在打击文物走私过程中亦收缴一批。

四、青铜器
青铜银光剑 1991年原白塔乡孙家沟村出土。 剑长66.2厘米,宽4.7厘米。
通体银光色,剑刃锋利,保存完好,为战国时期。
星云纹镜 1993年杨家河乡中白沙村出土。
日光镜 1991年杨善镇西朱阳出土1件,1993年县城职工学校工地出土1件。
昭明连弧纹镜 1992年辛寨镇姬家河汉墓出土1件。
四乳四虺镜 1993年职工学校工地汉墓出土。
葡萄花卉镜 1992年营子镇曾家洼村出土。
雕得信 1990年嵩山乡青石崖村西东周遗址南端出土,系战国齐系古印。
邢章之印 1989年七贤镇林家庄窑场出土,年代为西汉。
合同印记 1987年县城西坦村西县丝绸公司宿舍工地出土,年代为宋、金时
期。
上青天书院印 1988年嵩山乡嵩山寺遗址出土,年代为宋代。
都统之印 1979年嵩山林场出土。都统为一军主帅,是金代领兵的高级将领。

五、瓷器
白瓷瓜棱罐 1988年5月临朐镇粟山窑场的南宋墓出土。
瓷枕 1991年营子镇齐家庙村西唐墓出土。

六、钱币
骨贝币 1996年在吕匣镇南峪村北春秋墓中出土,出土时群众不知何物而被
丢弃约500枚,仅存6枚。
齐刀币 1991年沂山乡傅兴村村民在村西北约1200米处山坡挖土整地时发现。
县文管所闻讯前去征集时,刀币已被当作废铜卖给商贩,计22公斤。后经追查,
追回230枚。其中节 (墨)之法化5枚,安阳之法化1枚,齐之法化3枚,齐建邦 
法化1枚,齐法化217枚。
窖藏货泉 1991年杨善镇洼子村西汉广宁城址出土。 铜钱盛于陶罐中,计8
公斤。
宋代窖藏铜钱 1995年6月, 县政府家属楼地基挖土时出土。钱币盛在一大
陶缸中,约700公斤,县博物馆仅征集到一部分。宋币约占总数的98%以上,另有
少量的汉半两、五铢、隋五铢及唐代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南唐的唐国通宝等。

第五节 革命纪念建筑物
临朐人民英雄纪念园(原临朐县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在朐山之阳,占地
61.27亩, 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区等。1992年,在革命烈
士纪念堂两侧建立临朐战役纪念碑亭。 1998年7月,县委、县政府根据陵园主要
设施建立已久、陈旧老化的实际,决定对烈士陵园分期进行全面改建,并更名为
临朐人民英雄纪念园。 县民政局等8个部门联合发出“我为烈士建丰碑”捐献活
动倡议书,两个月时间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50余万元。10月份铺开改建一期工程,
投资120万元, 新建花岗岩大型卧式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无名烈士碑、烈士墓
区和广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
为纪念碑题写碑文。一期改建工程到1999年清明节告竣。第二期改建工程于1999
年10月开始,投资300万元,新建人民英雄事迹陈列馆(建筑面积660平方米),高
标准硬化广场、 甬道6600平方米。 新建烈士英雄碑长廊和捐资碑, 绿化草坪
15000平方米,铺设自动喷灌管道2500米,自动喷头110个,草坪灯50盏。第二期
改建工程到2000年清明节圆满结束,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有省、市、县各级领
导,驻临部队官兵及各界干部群众5000多人参加的人民英雄纪念园改建工程竣工
典礼。到2000年,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着1481位烈士的英名,安葬革命烈士
446名。 1988~2000年,来此接受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中小学
生达25万人次。该园先后被山东省国防教育委员会授予“国防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称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