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冯氏医学世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2&rec=147&run=13

临朐冯氏,自冯裕始,先后有冯惟敏、冯惟讷、冯琦、冯溥等人物,以文著
世,载入史册,海岱学者,皆首推之,誉称“临朐冯氏文学世家”,此1991年版
《临朐县志》已有记载。
18世纪中叶,冯氏一支,自祖居老龙湾畔迁居沂山北麓蒋峪西田峪口村,至
冯惟敏后第十三世冯殿升,尊祖训,继家学,毕生执教,且耳提面命,教诲子孙: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学而不必博,要之有用”,“须有一技之长……一
以福国利人”。力遣子孙就读学业,继之后裔四代,深得家学蕴奥,自20世纪30
年代至世纪末,从医者5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21人,
主治医师20多人,其中不乏医术精湛的国内外名医,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乃至世
界医学科学作出很大贡献,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钱忠信赞誉“岐黄医术,博古通今,
思邈遗风,济世寿人”,堪称“医学世家”。

冯兰馨

冯兰馨,冯文修(冯殿升次子)之长子,1904年出生,1921年益都守善中学毕业,
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在校时曾以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学院奖学金,并获得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8年毕业后供职于教会医院,矢志攻克疑难病症。
1932年,一位中年男子求其诊病,并告曾到齐鲁大学医学院被诊断为肝癌,不予
治疗。冯兰馨为病人做详细检查,包括肝穿刺检查,竟发现此人患的不是肝癌,
而是肝脏包虫囊病。他当即为病人作切除手术,从病人的肝脏中取出包虫囊 (大
的如鸡卵,小的如花生仁)百数十枚,整整装满6个大口瓶。病人很快痊愈。此事
被齐鲁大学医学院获知, 母校专家们自叹弗如,即派专人找到冯兰馨,将6大瓶
包虫囊标本带回,留作研究病例。冯兰馨还屡次为病人无偿输血,以医术和医德
博得“好大夫”称号。
1935年,冯兰馨被聘为大名府宣圣会医院外科主任医师。1937年“七七事变”
后,他被八路军聘往解放区行医,并多次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为正在挺进大别
山的第二野战军输送众多医务骨干。一位战士受伤后,腰部留有瘘管,长期漏尿,
痛苦不堪。冯兰馨为其手术,将伤肾摘除,使瘘管闭合,很快即恢复健康。1946
年,一位名叫凌静的女干部患严重甲状腺机能亢进,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冯兰馨
在农村极为简陋的条件下为其作甲状腺摘除术,使她很快康复。1960年,时任中
国人民大学监委书记的凌静见到冯兰馨,还再三表示感谢,说:“冯大夫,你使
得我又为党多做了十几年的工作!”
1945年日本投降后,冯兰馨担任冀鲁豫边区行署卫生顾问。解放后,任前平
原省卫生厅顾问、北京华北行政区医院 (现为北京西苑中医研究院) 外科主任。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遭受迫害。1959年起在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工
作,开始从事注射外科学的探索,并成立注射外科专门科室。注射外科技术中的
半月神经节注射疗法于1912年问世后,效果虽好,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很高,药
物注射往往不到位,以致创造这种疗法的美国海瑞斯、德国哈特尔逝世后,就几
乎无人再用。冯兰馨于1940年从旧文献中发现这一疗法,并大胆用于临床。经他
长期研究,于1972年创造半月神经节不同部位选择性注射疗法。此法安全、可靠,
男女老幼、身体强弱者,皆可就医,效果极佳。据冯兰馨和他的助手治疗三叉神
经痛患者3700例统计,无一例死亡,这个数字已超过80年代初国内外文献报道的
任何医疗纪录。
冯兰馨虽屡遭磨难,但壮志不颓,积几十年医疗经验而专心著述。自1952年
起,他先后发表医学论文18篇,特别是40万字的《注射外科学》于1985年由中国
科技出版社出版后,在医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冯兰馨始终不忘祖乡临朐。他几度探访故土,行医济世。除精湛的医术之外,
他的医德更为乡人广泛传颂。特别是他行医“六戒” (一戒看病分亲疏,二戒家
人闹特殊,三戒看病收分文,四戒看病接贿赂,五戒看病会亲友,六戒病人等大
夫),已成为医务界同仁的座右铭。
2001年6月,冯兰馨在河南省新乡病逝。

冯羲人

冯羲人,原名冯兰芬,乃冯兰馨的二弟,1909年生于山西太原,2001年12月病逝
于北京。他先后就读于济南进德中学及青州守善中学,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
1936年被聘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编译,参加全国医学教育规划、咨
询及国际交流工作。“七七事变”后,与同学多人参加空军医疗救护工作,编入
第四临时医务所,后辗转赴汉中、重庆等地,至兰州,先在空军总站医务室,后
调空军医院工作。之后应兰州安息会医院院长特邀,兼任该院内科医师,又赴四
川绵竹任圣公会医院内科主任兼医务主任。解放后携家返鲁,任青岛人民医院内
科主任。1952年,国家卫生部成立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冯羲人经同学举荐,调
任该委员会任编审。195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成立,与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合署
办公,冯羲人任教材编辑组组长,负责国内从基础到临床的各学科统一使用的教
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后任编辑室主任。196 0年后,任专职编审。
冯羲人1986年退休后,“甘为他人做嫁衣”,继续任医学杂志编审。他常谓:
“每发一得意稿,如得一宝;每改一重要错,如去一祸。天长日久,兴趣弥浓,
以至乐此不疲,终生以之。”这是他从事医学编辑工作的最大慰藉。他曾赋诗述
怀:
出了坏书害煞人,选题必须极认真。
作家务求能找准,内容层次细剖分。
质疑要多查问想,落笔绝须重千钧。
手不必高眼要高,为人作嫁甜在心。

冯兰洲

冯兰洲,冯文鸿长子,冯兰馨叔兄。中国当代著名寄生虫学家、医学专家,事迹
已被收入《辞海》。曾任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建国后,任中国协
和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科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中国科
学院学部委员(早期院士),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毕生从事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
和教学工作。对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微丝蚴的比较形态研究有很大成就。他首先
确定中国丝虫病和疟疾的主要蚊虫媒介,并对中国蚊虫区系分布的调查加以系统
整理。还对中国白蛉在传播黑热病方面的作用进行过深入研究。主要著作有《中
国血丝虫病之分布及其传染法》、《中国浙江马来微丝蚴的中间宿主》、《中华
按蚊传染马来丝虫的进一步研究》、《寄生虫病学》(与毛守白共同主编)、《医
学昆虫学》 等, 一生著述计达四十余部,颇为国内外医学界推崇。因1991年版
《临朐县志》已详载,故从略。
冯兰魁,冯殿升长孙、冯文友之长子。生于1897年。潍县乐道医院学习,先
在冶源开亚东医院,后迁蒋峪开广生诊所。他医德医风极佳,故乡亲联名赠匾一
块,上书“济世活人”,署名者达50人之多。1940年因患肺结核去世。

冯兰蓁

冯兰蓁,冯兰馨四弟,生于191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山东医学院,因战乱学校迁
往四川万县,他两次欲去该学院报名未遂,只好跟随胞兄冯兰馨在河南省濮阳习
医。 195 2年参加新乡地区中西医班,获优等成绩奖。曾任新乡地段医院业务副
院长,因侍奉母亲,1955年调至青州桃园医院工作,1977年在该院退休。

冯兰滨

冯兰滨,冯兰洲之三弟,1913年出生,1947年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中和医
院(现北京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951年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科工作,
后转附属三院传染科,直到1986年病逝。生前曾教授两名硕士研究生。
冯兰湘,冯兰洲之五弟,生于1923年。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现北
京医科大学),后又参加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寄生虫学高级师资训练班,
1953年任天津医学院寄生虫学助教,1955年调任上海中国医科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1961年调南京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由助教、讲师、副教授至教
授,直到1988年退休。他曾参加编写《人体寄生学》、《中国人体寄生虫病文献
提要》和《人体寄生虫电镜图谱》等书。其中,《图谱》一书获广东省科技成果
二等奖。

冯芝庭

冯芝庭,原名冯兰茂,冯殿升四子文选之长子,生于1906年。青年时期就以行医
为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中队长、支队后方司令部医务
处主任、鲁中军分区卫生处长、后勤处副处长、鲁中九师卫生处处长。解放战争
中,任八纵卫生部副部长、三野二十六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队长、华东军区公
安部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56年授予上校军衔。1959年转业任徐州医学院
中共党委书记兼院长,颇具声望。1988年于上海病逝。
巾帼“兰”字辈中,冯美英、冯奎英,亦为所供职地区医疗卫生界知名人物,
较之父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非过誉之辞。

冯克一

冯克一,冯兰馨之长子,1930年出生。1939~1944年在泰安耶稣家庭书院医药部
半工半读学医。 1944年6月到冀鲁豫军区卫生部任医生,后到医务干校学习,任
巡回手术队队长。1946年曾代表解放区在濮阳、郑州与国际救济总署美国代表谈
判兼作翻译。之后,他先后到北京同仁堂医院眼科、北京积水潭医院和中国医学
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进修,1952年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师证书,任原平原省人
民医院外科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虽遭冲击仍埋头钻研业务,仅1966年就
做大小手术500多例, 广受群众赞誉。1971年又在北京通县参加国家卫生部举办
的胸外科医师进修班学习一年。后到河南省结核病医院任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
师、外科教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外科教授,并任中华医学会新
乡分会会长、医学会河南省分会理事、省心胸外科分会理事、省普外科分会理事、
新乡市科委常委。同时兼中国农工民主党新乡市委主委、河南省委常委等职,他
是农工民主党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新乡市人大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政协委员、新乡市政协常委。1953年在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开展首例“食
道癌根治术”,帮助眼科开第一例“白内障瓣状摘除术”,继为第一例“肾上腺
肿瘤切除术” , 第一例“胰头癌切除术”……多年来发表有《氨水洗手法》、
《截肢术》、《胆囊切除术》、《口腔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症》、《横
膈膨升症》等文章。1985年与其父冯兰馨合著的40万字《注射外科学》由中国科
技出版社出版,并在香港、莫斯科等地展出,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80年代近
60次与外国医学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举办专题讲座70多次。1985年接受德、美、
日、荷兰等国际友人捐助,创建新乡和平眼科医院,自任董事长。1992年与河南
医科大学合作,筹建河南医大平原分校,任校长。冯克一以精湛的医术被群众誉
称为“冯一刀”。2000年于加拿大病逝。

冯敬一

冯敬一,冯兰馨之长女,1934年出生,2001年在河南新乡病逝。生前任河南省新
乡市公立医院中共党委书记、副院长。她1949年从医,1954年考入河南汲县医科
学校学习3年, 毕业后矢志从医而终。历年发表的医学论文有《中医辩证治疗心
率失常30例》(1982《中西医学刊》) 、《喘症治验》(1983《河南省名老中医经
验集锦》) 、《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性化疗药物治疗35例中晚期食道癌的近期
疗效比较》(1992《第四届全国肿瘤药理及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抢救急性
有机磷农药中毒102例疗效分析》(1992《全国内科急病处理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
《麦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肺结核潮热盗汗150例》(1992《中医研究》) 、《中西
医结合治疗66例恶性肿瘤临床分析》(1993《中医医刊》)等。
冯鲁柏,冯兰洲之长子,生于1930年,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为支
援贫困山区建设,毕业后自愿到贵州工作。先后任贵阳医士学校教师、贵州省卫
生防疫站技师。为彻底消灭危害兄弟民族的多种寄生虫病,他深入到苗岭群山之
中,对多种寄生虫、医学昆虫进行调查研究。数年间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颇多
新发现。发表医学论文有《贵州省不同类型中华按蚊对传染疾病及马来丝虫病的
研究》(1962《中国昆虫学会会刊》)、《几种不同类型中华按蚊成虫形态的初步
研究》(1964《昆虫学报》)等。因“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调去省内新建的备战血
库主管制冷工作,从而中止其所从事的医学专业研究。1994年从贵州省中心血站
卸任退休。
冯平柏,冯兰湘之长子,1961年出生, 1984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医疗系,分
配到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工作,任放疗科主治医师,他在从事肿瘤放射治疗中,
态度严谨,敬业钻研,受全国著名放射治疗专家魏宝清教授指导,1987年以论文
《设计鼻咽癌侧方照野的解剖学依据》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流式细胞仪
测定原发性肿瘤DNA含量的临床意义》 获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
三等奖。
这个“医学世家”“一”字(同“益”)辈中,还有冯益谦(冯兰青之长子)、
冯益让、冯家一、冯心一、冯星一、冯贯一、冯梅一、冯荣一;“中”字辈中有:
冯中慧、冯中信、冯中明、冯中望、冯中平、冯中洁,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
皆供职于白衣战线,且多有建树,颇具声望。难怪人们编顺口溜:“冯家大夫多,
一坐一大桌,叫声冯大夫,不知指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