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学校体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1&rec=167&run=13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普设体育课。中学每周2课时,高等小学每周3课时,初
级小学设游戏和普通操。小学高年级体育课为德国、日本国兵操,学习整队、步
法、转法、队形、刺杀等,同时进行球类、田径、武术等训练。1936年,中学和
高等小学设军事课,初级小学设童子军课,内容为步兵操典、射击规范等。抗日
战争时期,民主政府领导下的学校设军事体育课,每周2~3节。1949年前中学即
设早操, 1949年后区内中小学每周体育课2课时。 1950年中小学始设课间操,
1954年中学始做广播操,小学做少年广播操。各中学遵照国家公布的《准备劳动
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暂行条例》执行二级劳卫制,参加劳卫制一、
二级锻炼。1963年,部分小学上下午各做一次眼睛保健操,每日下午文化课后安
排课外活动40-90分钟,其中体育活动占30%左右。初、高级小学的体育分别以游
戏和操法为主,同时教授跳高、跳远、竞跑、球类等基础知识。初级中学除学操
法外,有条件的学校还进行垫子、高低杠、平衡木、吊环、鞍马、跳箱、竞跑、
跳高、跳远、投掷等项训练。1965年始推行青少年体育标准。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体育课改为军体课,小学改为学军课,1975年恢
复体育课。同年5月,颁发《国家体育锻炼条例》,学校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
1979年10月,试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各中、小学认真执
行这一规定,并确定各自的重点活动项目,1983年全区体育达标率为56%。
1984年,区体委、区文教局和各中、小学继续贯彻执行“暂行规定”,开展
全面体育活动,并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的活动学校。潍坊第四中学等重点开展举
重活动,十二中、二十九中、三十二中、眉村中学、坊子镇中心小学、三马路小
学、二十八中、三十中、三十三中、四中等重点开展武术活动,坊子镇中心小学
重点开展女子足球活动,三十三中、七马路小学重点开展排球活动,煤矿小学、
坊子镇中心小学、二十八中、三马路小学重点开展篮球活动,煤矿中学、坊子中
学为市级传统项目的重点活动学校。1989年,全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提高到81
%,坊子煤矿子弟学校达标率为95%。
1984年11月27日,坊子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成立,定编3人,隶属区体委、
文教局领导。1986年,体校设校长1人,教练员5人,学生假期中整日集训,平日
利用课外活动在校训练,分设田径、篮球、举重、武术、排球、乒乓球等体育运
动项目。至1989年,培训各种体育人才248名,为大中专体育学校输送学生3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