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乡(镇) 、村简况(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1&rec=13&run=13

[眉村乡] 位于坊子区境东北部,坊子镇东北30公里。东经119°21′,北
纬36°43′。东与昌邑县以潍河为界,西与涌泉乡相邻;南同穆村镇毗连,北跟
寒亭区朱里镇接壤。 东西最大横距9.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公里,面积39.44平
方公里。 辖17个自然村,24个村民委员会,6427户,25634人。早在3000多年以
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西汉时属乐都县,乐都故城在今罗都屯村附近。明洪武十
年(1377年) 属潍县;1 945年属潍南县;1950年属潍北县;1953年属潍县,1958
年9月属上游人民公社,196 5年设邓村人民公社,社址在南眉村,1981年更名眉
村人民公社。 1984年划归潍坊市坊子区,5月改称眉村乡。地形西高东低,西部
为丘陵地带, 东部为潍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30米。耕地31178亩,粮食作物以
小麦、玉米、地瓜、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黄烟、棉花、花生、大白菜、西瓜。
乡办工业企业7处,职工473人;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95处,职工2702人。主要产
品有布匹、膨润土、沸石、帆布、砖、玻璃制品、竹器、条柳编织品等。1989年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47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30万元。乡人民政府驻南眉村。
南眉村: 在潍石公路南1公里,眉南公路东侧,眉村乡人民政府驻地。宋庆
历二年(1042年)金氏由沧州迁此立村。因处柳毅山余脉东侧,倚山东望,两村似
人双眉, 此村位于南,故名。现有王、李、金等姓,482户,2007人。聚落呈不
规则状。耕地2398亩,以农为主,兼营沸石、膨润土开采加工业和纺织器材经销
业。
北眉村:在南眉村北0.5公里,眉南公路东侧。元大德元年(1297年) 辛氏祖
居潍州永丰乡眉村。因处柳毅山余脉东侧,倚山东望,两村似人双眉,此村居北
故名。 现有辛、袁、李、齐等姓,586户,2381人。聚落呈方形。耕地3652亩,
以农为主,兼营建筑、维修、纺织配件等。设两个村民委员会。
罗都屯: 在南眉村东北2公里,潍石公路南侧。明初燕王率兵北伐,胜利后
将彭、易、周氏三军人安置在此(当时安置军人是三姓为一屯,十屯为一都),因
坐落于汉乐都故城遗址东,故名乐都屯,后演称罗都屯。现有彭、易、王、刘等
姓, 535户,2259人。聚落呈矩形。耕地2092亩,以农为主,兼营维修业。村西
有汉乐都故城遗址。
王家庄子:在南眉村东北4公里,潍河西岸。据传赵、周氏为早,始称野疃。
明初路氏因功受禄安置于此,改名路家疃,又名路家庄。王氏明代由福山县迁入,
人丁兴旺,更名王家庄子。现有王、褚、张、路等姓,1061户,4027人。聚落呈
棋盘状。 耕地4374亩,以农为主,兼营玻璃制品、竹器、条柳编织等业。设4个
村民委员会。村内曾有元郎公塔石刻。

驸马营: 在南眉村南1.5公里,眉南公路东侧。相传,唐王征东时,铁玉驸
马病故,葬于此地(村西有唐代驸马冢),村以冢故名。明永乐年间王氏由山西洪
洞县迁入。 现有王、庄、赵、隋等姓,713户,2957人。聚落沿公路东侧分布,
呈不规则状。耕地3503亩,以农为主,兼营膨润土加工、榨油、维修、建筑、食
品加工等业。设两个村民委员会。
西李家庄: 在南眉村东2.5公里,潍河西岸。唐代有村,李、张、毛为原住
户。张、毛氏先后无人,李氏人丁兴旺,取名李家庄。因纵沟之隔,分东、西两
个自然村, 此村居西故名。现有李、梁、陈等姓,608户,2397人。聚落呈不规
则形。 耕地28 94亩,以农为主,兼营制砖、锻打、加工等业。设三个村民委员
会。
北李家庄:在南眉村东2.5公里,潍河西岸。明末李氏由西李家庄北迁定居,
始称小北李。后人丁兴旺,居落渐多,改称北李家庄。现有李、殷等姓,160户,
620人。聚落呈矩形。耕地715亩,以农为主,兼营纺织、木材加工、石粉加工等
业。
东李家庄: 在南眉村东2.5公里,潍河西岸。原名李家庄,因纵沟之隔,分
东、 西两个自然村,此村位于东,故名。现有李、梁等姓,415户,1422人。聚
落呈矩形。耕地1474亩,以农为主,兼营面粉加工、铸造业。
院上: 在南眉村南3.5公里,眉南公路西侧。元代有村。因村东低洼处原有
一静野寺院, 村居院上首,故名。皆王姓,259户,1045人。聚落呈矩形。耕地
1688亩,以农为主,兼营采矿、烧砖业。村西有夏商古遗址一处。
王家新庄: 在南眉村南2公里,眉南公路西侧。元代立村,始称新庄。明洪
武四年(1371年)王氏由北直隶枣强县迁入。1980年地名普查时改名王家新庄。现
有王、李、赵、滕等姓,256户,1062人。聚落呈矩形。耕地1651亩,以农为主,
兼营沸石、膨润土开采业。
何家: 在南眉村南3公里,眉南公路西侧。明永乐年间何氏由山西洪洞县迁
苇湾北立村,取名后苇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姓氏更名何家。现有何、范
等姓, 9 9户,346人。聚落呈矩形。耕地386亩,以农为主,兼营条柳编织、食
品加工业。
后邓村:在南眉村南3公里,眉南公路东侧。元代邓氏立村。因分南北两村,
此村在后故名。 现有赵、梁等姓,243户,1063人。聚落呈矩形。耕地1690亩,
以农为主,兼营烧砖、农具维修业。
前邓村:在南眉村南4公里,眉南公路东侧。元代邓氏立村,因居后邓村前,
故名。 现有王、胡、范等姓,406户,1572人。聚落呈块状。耕地1887亩,以农
为主,兼营铁木制修、面粉加工、纺织、饮食服务、榨油、塑料加工业。
望庄: 在南眉村东南4.5公里,潍河西岸。相传,原为刘庄,清道光年间董
氏由寿光丹河迁入,为怀念西方故乡,更名西望庄,后省略西字为望庄。现有董、
王、刘等姓,344户,1457人。聚落呈块状。耕地1642亩,以农为主,兼营烧砖、
建筑等业。
下房: 在南眉村南5公里,眉南公路西侧。明成化、弘治年间房氏由云南乌
撒卫迁此立村, 始称房庄。 后因村居上房东,且在埠下,更名下房。皆房姓,
129户,50 3人。聚落呈棋盘式方块状。耕地502亩,以农为主。
西庄子: 又名西滩子。在南眉村南4公里,眉南公路西侧。明初王氏由山西
洪洞县迁前邓村,后一支析出定居村西,故名。因当地有“滩子”方言,姓氏内
称西滩子。皆王姓,67户,303人。聚落呈矩形。耕地408亩,以农为主。
苇园: 在南眉村南3.5公里,眉南公路西侧。元代有村。明初范氏由山西洪
洞县迁入。 因村东有一苇湾,故名苇园。皆范姓,64户,213人。聚落呈方形。
耕地222亩,以农为主,兼营编织、车床加工、烧砖业。

[沟西乡]位于坊子区境中部,坊子镇东北7公里。东经119°11′,北纬
36°3 8′。 东与车留庄乡接壤,西隔虞河与潍城区廿里堡镇相望,南邻坊
子镇,北界清池镇。东西最大横距6.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4公里,面积45平方
公里。 辖26个自然村,30个村民委员会,6664户,25441人。早在新石器时期就
有人类生息。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属潍县;清初属潍县永丰乡省庄社,清末属
潍县辛冬区;民国时期属潍县第七区、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潍县油
房区, 后改为沟西乡。1958年成立沟西人民公社。1984年划归潍坊市坊子区,5
月改为沟西乡。 境内地形东高西低,平均海拔60米。耕地36298亩,粮食作物以
小麦、玉米、地瓜为主;经济作物有黄烟、棉花、花生、蔬菜等。乡办工业企业
6处, 职工140人;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49处,职工913人。主要产品有电焊机、
潜水泵、铸件、水泥制品、砖瓦、涂料、配电盘、开关柜、散热器等。1989年完
成工农业总产值320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265万元。乡人民政府驻南沟西。
南沟西:在穆(村)响(河子)公路南侧,坊(子)央(子)公路东侧。周氏始居,
元末张氏由北沟西析出在其南定居,始称小沟西,后改名南沟西。现有张、王、
周、花等9姓,294户,1120人。聚落呈块状。耕地1572亩,以农为主,兼营建筑、
维修和饮食服务业。
北沟西: 在南沟西北0.5公里,金元之际张氏由沧州黑墩村迁此,落居于一
水沟西,故名沟西。后一支南移立南沟西,此村遂演称北沟西。现有张、刘、王、
邵等姓, 317户,1079人。聚落呈矩形。耕地1625亩,以农为主,兼营建筑、维
修、运输、涂料制作等业。
小吴家: 在南沟西西北5公里,虞河东岸,胶济铁路复线南侧,金代有村。
明洪武四年(1371年)吴氏由云南乌撒卫迁此,初称小五甲,后以姓氏更名小吴家。
现有吴、程、韩等姓,178户,667人。聚落呈方形。耕地782亩,以农为主。
山后郑家: 在南沟西西北3.5公里,凤凰山西北坡,胶济铁路复线北侧。元
代有村,郑氏明初由潍城区十甲村迁入。以地理位置与姓氏故名。现有郑、邵、
张等姓,176户,683人。聚落呈方形。耕地816亩,以农为主。
陈家油房:在南沟西北3公里,凤凰山东,张沔河西岸。明洪武二年(1369年)
陈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以开油房为生,以姓氏和职业故名。现有陈、王等姓,
183户,670人。聚落呈方形。耕地286亩,以农为主。
响河子: 在南沟西西3.5公里,虞河东岸,穆响公路终端。明代杨氏由山西
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村西河床多岩怪石,参差错落,流水瀑湍,跌宕波折,哗
然大响而得名。初称响河子杨家,后省去姓氏。现有杨、丁、马、王、李等姓,
323户,1300人。聚落沿河分布,呈方形。耕地1740亩,以农为主。村西北有周、
汉遗址,村内有明槐4株。
葛家: 在南沟西西北3.5公里,虞河东岸。明洪武年间韩氏由山西洪洞县迁
此,始称韩家庄。清乾隆年间木匠韩氏迁入,因手艺精巧,名扬四乡,俗称“木
匠葛家”,后渐渐演称葛家。现有韩、葛、王、孔、董、林等6姓,357户,1465
人。聚落呈矩形。耕地1943亩,以农为主,兼营建筑、运输、电器制造等业。潍
县烟花源于此。村西发掘宋元文化遗址,村内有明槐2株。
韩尔庄王家: 在南沟西西北3公里,白沙河西岸,胶济铁路复线南侧。《潍
县志稿·宋金元潍州图》标有韩家庄,据传杨氏始居。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斟南皮王家疃人王成与北海韩家庄杨五公之女作赘。后王氏兴,因村紧依韩尔
庄李家, 故更名韩尔庄王家。现有王、徐等姓375户,1302人。聚落呈矩形。耕
地1378亩,以农为主。村办工业企业有印刷厂、装订厂。村内有元代银杏树一株,
树龄700余年。
韩尔庄李家: 在南沟西西北2.5公里,白沙河西岸。元代有村,韩氏始居,
取名韩尔庄。后李氏迁入,人丁兴旺,改称韩尔庄李家。现有李、董、王等姓,
401户,1389人。聚落呈矩形。耕地1814亩,以农为主,兼营铸造、锻打业。
彦坊: 在南沟西北2.5公里,胶济铁路复线北侧,坊央公路纵贯村中。早年
李氏由安丘下坡迁来,后庞氏由寒亭区双杨店镇庞家庄迁入。因坐落于凤凰山下,
故名“凤凰接下店”,别名“燕窝”,后演绎为彦坊。现有庞、李等姓,64户,
257人。聚落呈矩形。耕地317亩,以农为主。
王家油房: 在南沟西北3公里,张沔河西岸,胶济铁路复线北侧。明洪武初
年(1 368年)王氏由山西洪洞县湾子庄迁此,以开油房为业,故名。现有王、隋、
田、吕等4姓,418户,1620人。聚落呈块状。耕地2558亩,以农为主。设两个村
民委员会。
辛王家庄: 在南沟西东北2公里,胶济铁路复线南侧,张沔河东岸。明洪武
二年(1369年)李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始称李家庄子。十五年(1382年)王氏
由寒亭区张氏迁入,后改称王家庄子。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辛王家庄。现有王、
李等姓, 7 4户,258人。聚落呈方形。耕地387亩,以农为主,兼营电器维修、
运输等业。
邓家:在南沟西西3公里,虞河东岸。明初邓氏由山西洪洞县邓家迁此立村,
仍沿用原名。 现有邓、韩、谭等姓,126户,497人。聚落呈方形。耕地642亩,
以农为主。
西白羊埠: 在南沟西西1.5公里,白沙河西岸,穆响公路南侧,宋代张氏一
支由东白羊埠析出在其西立村, 故名。现有张、李、邓、乔、王等姓,376户,
1492人。聚落呈矩形。耕地1910亩,以农为主,兼营铸造、肠衣加工、水电暖安
装、面粉加工业。
东白羊埠: 在南沟西西1公里,白沙河东岸。宋太宗时张氏为枢密使,以丞
相致仕居青州,后迁此立村。因有东西土埠,相传埠有白羊,故名白羊埠。后一
支析出立西白羊埠, 此村遂演称东白羊埠。现有张、李、黄、夏、马等姓,142
户,529人。聚落呈方形。耕地628亩,以农为主。
董家庄子: 在南沟西东0.5公里。明洪武年间董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
以姓氏故名。 现有郭、李、张、刘、董等姓,69户,248人。聚落呈长方形。耕
地510亩,以农为主。
辛李家: 在南沟西东南2公里,张沔河西岸。明永乐年间李氏由云南乌撒卫
迁辛冬南茅草荒滩边立村,始称南茅污,后以姓氏改名李家庄子。1980年地名普
查时更名辛李家。 现有李、张、任等姓,124户,467人。聚落呈方形。耕地759
亩,以农为主,兼营孵化业。
辛冬: 在南沟西东1.5公里,张沔河两岸。汤氏早居,村西南角有汤家湾、
汤家园。相传宋号辛王的大臣曾于冬季卒此,故名辛冬。现有杨、许、魏、牟等
姓, 451户,1735人。聚落沿河分布,呈方形。耕地3034亩,以农为主,兼营水
泥预制、建筑、油料加工、电镀等业。设三个村民委员会。村东有九松台,系古
代遗址。
河南头:在南沟西东南3公里,坊清公路西侧。明洪武二年(1369年) 许氏由
山西洪洞县迁此,因立村于张沔河南端源头,故名。现有代、傅、王、许等姓,
323户, 1182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882亩,以农为主,兼营建筑和重晶石开采
业。
前营:在南沟西西南3公里,虞河东岸。明洪武二年(1369年) 李氏由山西洪
洞县迁此定居,因与昌邑县金台、双台李姓同族,取名窟台。明末改为李家营子。
因在大营子村前, 1967年更名前营。现有李、王、董等姓,88户,378人。聚落
呈方形。耕地525亩,以农为主。
大营子: 在南沟西西南2.5公里,虞河东岸。相传古代某军先锋曾在此安营
扎寨,故称前军寨。明初吴氏由云南乌撒卫迁此,以姓氏取名吴家营。明代商氏
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后改称商家营子。因与前营相依,此村较大,故称大营子。
现有商、 吴、李、裴、王等姓,521户,2023人。聚落呈方形。耕地2640亩,以
农为主,兼营烧制砖瓦、铸造等业。
英庄:在南沟西西南3.5公里,虞河东岸。涂氏由南昌府新建县伯熊庄迁此,
始称涂家营,因多植樱桃,碧树红果,十分妖艳,俗称樱庄,后演称英庄。现有
涂、蒋、杨、李等姓,84户,321人。聚落呈矩形。耕地375亩,以农为主。
郭家: 在南沟西南1.5公里,白沙河两岸,坊央公路两侧。元代有村,王、
李氏早居。相传楚霸王征东时战马死于马司,到此换乘新马,故名新马。明洪武
二年(13 69年) 郭氏由四川成都府枣林迁入,改称新马郭家,后演为辛马郭家,
简称郭家。 现有郭、王、许、潘等姓,389户,1591人。聚落呈不规则状。耕地
2855亩,以农为主,兼营烧砖、木器加工、养殖业。
南范家:在南沟西南2公里,坊清公路北侧。徐氏始居。明洪武二年(1369年)
范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因在辛马郭家东,故名辛马范家,简称范家。又因乡境
曾有两个范家,此村位南,故称南范家。现有范、丁、纪、李等姓,219户,851
人。聚落呈长方形。耕地1457亩,以农为主,兼营建筑、运输业。
丰铁家:在南沟西西南4公里,虞河东岸。明洪武二年(1369年) 冯氏由山西
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打铁为业,故称冯铁家。后丰氏迁入,人丁兴旺,改名丰铁
家。现有丰、李、张、刘、傅等姓,106户,413人。聚落呈长方形。耕地588亩,
以农为主。
蒋家: 在南沟西南5公里,坊央公路西侧。元代有村,王氏始居。明洪武中
年蒋氏由莒州迁入, 以姓氏取名蒋家。现有蒋、王、刘、宋等姓,486户,1904
人。聚落呈长方形。耕地2275亩,以农为主,兼营铸造、运输、养殖等业。设蒋
东、蒋西两个村民委员会。

[车留庄乡] 位于坊子区境中部,坊子镇东北11公里。东经119°15′,北
纬36°39′。东邻穆村镇,西依沟西乡,南同安丘县南流镇毗连,北与清池镇、
涌泉乡接壤。东西最大横距8.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辖
31个自然村,33个村民委员会,5188户,19720人。明洪武十年(1377年)属潍县,
清代属潍县大有乡王松社,抗日战争时期属潍县油房区,解放战争时期属潍南县
张营区、北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潍北县十一区、十三区;1953年属潍
县第四区、第十七区;1 958年成立车留庄人民公社。1984年划归潍坊市坊子区,
5月改称车留庄乡。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平均海拔75米。耕地43628亩,粮食作物
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地瓜、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黄烟、花生、
红麻等。乡办工业企业3处,职工20 0人;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23处,职工333人。
主要产品有重晶石粉、 红砖、 石灰、铸件、橡胶制品、服装、中小型农具等。
1989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11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180万元。乡人民政府驻胶济
铁路复线潍坊东站。
前车留庄: 在潍坊东站东南3公里,渭水河南岸。元代有村。相传周文王聘
贤路过此地,停车小憩,故名车留庄。因有两村,此村在前,故称前车留庄。明
初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现有张、王、孟、李、马等姓,162户,613人。聚落
呈十字形。耕地1504亩,以农为主。村办有砖厂、油房、浆糊厂、电气焊、维修
组等。
后车留庄: 在潍坊东站东南2.5公里,胶济铁路复线南侧。原代有村,吕氏
为原住户。相传周文王聘贤路过此地,停车小憩,故名车留庄。因有两村,此村
居后, 故称后车留庄。现有郝、孙、王、周、杨等姓,372户,1439人。聚落沿
渭水河北岸延伸,呈不规则形。耕地3572亩,以农为主,兼营维修、铸造等业。
赵家石门:在潍坊东站北1.7公里,西浞河东岸。明洪武二年(1369年) 赵、
谷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落居于“石志门”西侧,取名石门西村。后赵氏
兴,更名赵家石门。现有赵、王、谷、蔡等姓,125户,454人。聚落呈方形。耕
地1034亩,以农为主,兼营孵化、采石业。
李家石门: 在潍坊东站北1.8公里,明洪武二年李氏立村,因居“石志门”
东,故名石门东村。后改名李家石门。现有李、赵、时、许、王等5姓,248户,
936人。聚落呈方形。耕地2381亩,以农为主,兼营农机制修业。
董流村: 在潍坊东站东北2.5公里。元代陈氏立村,始名陈家庄子。明洪武
年间杨氏父子3人由山西洪洞县迁入。 后兄弟二人分迁赵庄、杨庄,父留故地,
改名总流, 谐音董流。现有王、尹、黄、杨、张等5姓,140户,678人。聚落呈
拐尺形。耕地1783亩,以农为主。
孙家庄子:在潍坊东站西2公里,坊清公路东侧。明洪武初年(1368年) 孙氏
由辛冬迁此立村, 以姓氏故名。现有刘、庞、孙、郭等姓,40户,143人。聚落
呈矩形。耕地299亩,以农为主。
上埠村:在潍坊东站西1公里,胶济铁路复线南侧。明洪武初年(1368年) 魏
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土埠上立村, 故名。现有王、刘、李、孙、马等姓,122户,
519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182亩,以农为主,兼营孵化业、机械部件加工业。
谷家石门:在潍坊东站北1.5公里。明洪武年间谷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
仿赵家石门以姓氏得名。现有谷、王、杨、陈、张、赵等6姓,68户,276人。聚
落呈矩形。耕地522亩,以农为主,兼营孵化业。
高铁官庄:在潍坊东站北0.8公里,穆响公路北侧。元代高氏立村于驿道(俗
称官大路) 边,以打铁为业,故名高铁官庄。现有李、张、蔡等姓,124户,426
人。聚落呈矩形。耕地473亩,以农为主。
李村: 在潍坊东站东北1公里。姜氏立村,原名姜家庄。明洪武初李氏由山
西洪洞县迁入。1985年地名普查时,因与荆山洼镇姜家庄同名,故更名李村。皆
李姓, 1 84户,641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066亩,以农为主,兼营孵化、水泥
预制业。
张家官庄:在潍坊东站东北0.8公里,穆响公路北侧。明洪武二年 (1369年)
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驿道西,取名西官庄。后以姓氏改称今名。现有王、
石、李、马、孙等姓,219户,823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802亩,以农为主,兼
营孵化、服装加工、橡胶业。
于家官庄: 在潍坊东站东北1.5公里,常令公山西侧。明初元、滕、左、隋
氏立村,因居驿道东,取名东官庄。明末于氏由寒亭区东庄乡河滩村迁入,后以
姓氏更名于家官庄。 现有于、李、单、张、马等姓,303户,1134人。聚落呈长
方形。耕地23 82亩,以农为主,兼营烧砖业。
中官庄:在滩坊东站东北1.1公里,穆响公路北侧。明初张氏由东河下迁此,
落居于张家官庄、于家官庄之间,取名腰官庄。1985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中官庄。
现有张、李等姓,62户,230人。聚落呈方形。耕地463亩,以农为主。
董坊: 在潍坊东站东北2.8公里,常令公山西北坡。元代董氏居此,其人心
底善良,乞讨者多在此歇脚谋宿。后董氏亡,李、姜氏继住,为表其祭意,故名
董房,演称董坊。现有于、马、孔、王、刘等12姓,212户,802人。聚落呈矩形。
耕地1683亩,以农为主。
向阳: 在潍坊东站西南2公里。段、李氏立村,始称段李庄,后称段尔庄。
明洪武年间郭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因村名谐音不佳,1966年更名向阳。现有王、
李、 马、唐、郭等5姓,227户,844人。聚落呈方形。耕地2356亩,以农为主,
兼营重晶石开采业。
于家庄:在滩坊东站南1.5公里。元代于氏立村,以姓氏故名。现有于、李、
吴、冯、蔡等5姓,216户,824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423亩,以农为主。
蔡家楼: 在潍坊东站南1.3公里,胶济铁路复线南侧。元代蔡氏立村,以姓
氏故名蔡家。后另有蔡氏迁入,出秀才12人,争相盖楼,村名遂演称蔡家楼。现
有蔡、潘、李、韩等姓,162户,596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533亩,以农为主。
山庄: 在潍坊东站东南3公里,常令公山南坡。明洪武年间侯氏由山西洪洞
县迁此, 因坐落于常令公山南坡,故名。现有杨、侯、谭、傅等姓,60户,241
人。聚落依山分布,呈凸字形。耕地550亩,以农为主。
南店:在潍坊东站西南5.2公里,车(留庄)坊(子)公路南侧。元代有村,李、
贾氏为原住户,以开店为业,取名四家店。后南店兴隆,北店衰竭,故改称南店。
现皆徐姓, 360户,1443人。聚落呈矩形。耕地3316亩,以农为主,兼营铸造、
运输业。
西曹庄: 在潍坊东站西南4.3公里,车坊公路南侧。元代李氏始居,元末曹
氏迁入,逐渐形成村落。因有两村,此村位西,故以姓氏取名西曹庄。现有李、
孙、 刘等3姓,205户,844人。聚落呈矩形。耕地2133亩,以农为主,兼营电气
焊、运输业。
东曹庄: 在潍坊东站西南3.9公里,车坊公路南侧。元末曹氏立村于西曹庄
东, 故名。现有何、马、单等3姓,181户,718人。聚落呈矩形。耕地1846亩,
以农为主,兼营木器制作、运输等业。
西黄门庄: 在潍坊东站南3公里,车坊公路北侧。元代黄氏以开店为业,始
称黄桑店,后更名黄门庄。后一支析出立东黄门庄,遂演称西黄门庄。现有王、
李、 单、蔡、韩、张等6姓,121户,466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116亩,以农为
主,兼营面粉加工、建筑、维修等业。
东黄门庄:在潍坊东站南2.5公里,车坊公路北侧。单氏由黄门庄东迁立村,
故名。现有单、韩、陈姓,253户,907人。聚落呈方形,耕地2420亩,以农为主。
渭阳村: 在潍坊东站南3.2公里,胶济铁路虾蟆屯站西。此处原为潍城陈宅
的庄子地,佃户定居渐成村落,始称陈家庄子。因在渭水河北岸,后更名渭阳村。
现有李、刘、梁、杨等姓,43户,149人。聚落呈方形。耕地252亩,以农为主,
兼营烧砖业。
三岔河: 在潍坊东站东南2.8公里,胶济铁路北侧,渭水河西岸。清初田氏
由王家油房迁此,坐落于龙形土堆旁,故名卧龙官庄。清末三股河水汇集此地暴
涨成灾, 更名三岔河。现有吴、单、王、李、郎、田等姓,76户,296人。聚落
呈方形。耕地518亩,以农为主。
小站:在潍坊东站东南3.2公里,渭水河东岸。民国初年(1912年) 马、王、
李、单、郝、高氏等相继迁胶济铁路虾蟆屯东站下定居,故名小站。现有王、陈、
李、吴等10姓,26户,75人。聚落呈矩形。耕地61亩,以农为主,兼营饮食服务、
缝纫、运输等业。
虾蟆屯: 在潍坊东站东南3.3公里,渭水河西岸。明末张氏由安丘夹河套迁
此定居,始称盘龙官庄。村边低洼处,积水成溏。夏、秋季蛤蟆声扬四方,演称
蛤蟆屯,谐音虾蟆屯。现有王、孙、张、高4姓,89户,382人。聚落呈方形。耕
地618亩,以农为主,兼营烧砖、维修业。
西河下: 在潍坊东站东南3.6公里,胶济铁路复线南侧,渭水河西岸。明初
马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坐落于渭水河下游西岸,故名。现有马、聂、王
等姓, 1 92户,738人。聚落沿河分布呈带状。耕地1342亩,以农为主,兼营烧
灰、制砖、维修业。
东王松: 在潍坊东站西南6.7公里,胶济铁路北侧。元代有村,董氏为原住
户。因村南茔内有松,举目可望,故名望松,后演称为王松。又因有东西两村,
此村居东, 故称东王松。现有许、张、孔、董、马、王、陈等姓,446户,1667
人。 聚落呈菱形。耕地2972亩,以农为主,兼营建筑、运输、屠宰业。设4个村
民委员会。
罗家宅子: 在潍坊东站南5.5公里,胶济铁路北侧。元代罗氏居此,以开店
为业,取名罗家店,后改称罗家宅子。现有王、刘、张、孙等7姓,82户,282人。
聚落呈矩形。耕地711亩,以农为主。
东罗家宅子: 在潍坊东站南5.2公里,胶济铁路北侧。明洪武初郎氏由安丘
南流迁罗家店东,故称东罗家店。后随罗家宅子的更名改称今名。现有马、闫、
张、王、郎、贾等姓,32户,134人。聚落呈方形。耕地315亩,以农为主。

[埠头乡]位于坊子区境西南部,坊子镇西2公里。东经119°07′,北纬36
°3 6′。 东、北两面与坊子镇接壤,西和昌乐县崔家庄乡为邻,南同荆山洼镇
毗连,西北部紧依白浪河水库,与潍城区军埠口乡相望。东西最大横距10.5公里,
南北最大纵距3.2公里, 面积32.7平方公里。辖28个自然村,29个村民委员会,
5385户,19801人。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氏族部落栖居。明洪武十年(1377年) 始属
潍县;清初属潍县大有乡马司社,清末属潍县水坡区;民国初属潍县水坡区、廿
里堡区;抗日战争时期属潍县二区、九区、十区。1948年解放潍城后,境内分属
潍坊特别市坊子市区和潍县三河区,后改为张友家乡和坊子镇;1958年成立人民
公社时分属坊子和望留人民公社; 1 962年划归张路院、石沟河人民公社;1972
年合并为马司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埠头人民公社。1984年改属潍坊市坊子区,
5月改称埠头乡。1985年5月乡境东部土楼子、下寨、河湾、泉河头、高村划归坊
子镇,始成现状。地形南高北低,丘陵与平原相接,落差较大。平均海拔80米。
耕地29984亩,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黄烟、棉
花、 蔬菜等。乡办工业企业7处,职工1143人;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49处,职工
2991人。主要产品有煤、砖、瓦、乙炔气、农药、塑料制品、水泥制品、木器家
具、 铸件等。1989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92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77万元。乡人
民政府驻前埠头村。
前埠头: 在坊子镇西2公里,潍徐公路西侧。埠头乡人民政府驻地。元末牟
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坐落于土埠东头,故名埠头。明代又立后埠头,此
村遂演称前埠头。现有王、刘、唐、李等姓,148户,583人。聚落呈块状。耕地
718亩,以农为主,兼营采煤、制砖、塑料加工等业。
王裴家:在前埠头西北1.5公里,白浪河水库东南角。明永乐四年 (1406年)
王氏由寒亭区里疃乡南寨里迁此,与裴氏同时立村,故名。原址在白浪河水库库
区内,1 960年修水库时迁今址。现有王、吕等姓,195户,734人。聚落呈方形。
耕地571亩,以农为主,兼营制砖业。
解家: 在前埠头西5.1公里,白浪河水库东南角。明初解氏由寒亭区固堤迁
此,以姓氏故名。原址在白浪河水库库区内,1960年迁今址。现有解、扈、孙、
王等姓, 150户,520人。聚落呈长方形。耕地735亩,以农为主,兼营土陶烧制
业。
冷泉河: 在前埠头西4.1公里,白浪河水库南岸,冷泉河西岸。明万历年间
唐氏由唐家迁冷泉河西岸定居,村以河名。1960年因修白浪河水库迁今址。85户,
322人。聚落呈方形。耕地272亩,以农为主。
侯家:在前埠头西3.7公里。明洪武初年(1368年) 侯氏立村,以姓氏故名。
1976年白浪河水库移民, 在旧村东重建新村。现有侯、李等姓,94户,375人。
聚落呈方形。耕地559亩,以农为主。
唐家: 在前埠头西2.7公里,孝妇河西岸。明永乐年间唐氏由江苏将军寨迁
此,以姓氏故名。现有唐、宋、张、王等姓,207户,776人。聚落呈长方形。耕
地1180亩,以农为主,兼营草编业。
陈家庙子: 在前埠头西1.5公里。元末陈氏立村,始称陈家。明代村东建三
官(天官、地官、水官)庙一座,后演称陈家庙子。1978年由白浪河库区迁今址。
现有唐、嵇等姓,144户,480人。耕地617亩,以农为主。
石沟河: 在前埠头西南2公里,孝妇河东岸。元代有村,始称逯家庄。明初
宋氏迁入。孝妇河自南而西环村北流,碧石嶙峋,沟壑纵横,潺潺流水在乱石中
凿出一条石沟,百姓称之为石沟河。村依河边,后与河同名。现有宋、王、李等
姓, 366户,1384人。聚落呈不规则状。耕地2730亩,以农为主,兼营面粉加工
业。
南嵇家: 在前埠头西2公里,白浪河水库东岸。明洪武年间嵇氏由山西迁此
立村,以姓氏取名嵇家庄。1960年由白浪河库区迁今址。1980年更名南嵇家。现
有嵇、何等姓,119户,438人。聚落呈方形。耕地356亩,以农为主。
莲花池: 在前埠头西北1.7公里,白浪河水库东岸。明代王氏由大崖头迁此
立村。因村南有一池,夏季莲花盛开,悠悠飘香,俗称莲花池,村依池名。现有
王、 刘、李、丰等姓,429户,1562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931亩,以农为主,
兼营制砖、维修业。
后埠头:在前埠头北0.5公里,潍徐公路西侧,明洪武二年(1369年) 田氏由
信阳县桑落树村迁此,落居土埠东坡前埠头后,故名,现有李、田、刘、高、陈
等姓,1 80户,627人。聚落呈方形。耕地944亩,以农为主,兼营铸造、车床加
工、石料粉碎、制糖等。
武建家: 在前埠头西南4.5公里。元代铁匠武建在此立村,故名,现有李、
王、吴等姓,125户,493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065亩,以农为主。
西杨家坡: 在前埠头西南4.2公里。清初杨氏一支由东杨家坡析出在其西立
村,故名。现有韩、杨、姜、胡等姓,135户,430人。聚落呈方形。耕地926亩,
以农为主,兼营孵化业。
东杨家坡:在前埠头西南4公里。明洪武初年(1368年) 杨氏由山西洪洞县迁
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杨家坡。后一支析出立西杨家坡,此村遂演称东杨家坡。现
有杨、 鞠、宋、高等姓,126户,471人。聚落呈不规则状。耕地761亩,以农为
主。
董家庄:在前埠头西南3.5公里,孝妇河西岸。明洪武二年(1369年) 董氏由
安丘县安乐官庄迁此立村, 以姓氏故名。现有鞠、郭等姓,93户,342人。聚落
呈矩形。耕地670亩,以农为主。
鞠家庄: 在前埠头西南2.5公里,孝妇河东岸。明洪武中年鞠氏由逯家庄迁
此立村,以姓氏故名。现有鞠、宋等姓,97户,378人。聚落呈矩形。耕地572亩,
以农为主。
鞠家庙: 在前埠头西南3.1公里。明初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村东
有一“全神庙” ,故以姓氏称鞠家庙。现有宋、鞠等姓,35户,117人。聚落呈
矩形。耕地182亩,以农为主。
大郭家: 在前埠头西南3.3公里,孝妇河东岸。明洪武中年郭氏由淄川迁此
立村,以姓氏取名郭家庄。后一支析出在其南立小郭家,此村遂改称大郭家。现
有郭、宋等姓,213户,815人。聚落呈长方形。耕地1446亩,以农为主,兼营制
砖、车床加工等业。郭家香椿为其特产。
范家庄: 在前埠头西南2.5公里。明洪武中年范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
以姓氏故名。现有范、宋等姓,82户,321人。聚落呈矩形。耕地654亩,以农为
主。村西曾发掘原始社会遗址和龙山文化层。
宋相还: 在前埠头西南3公里。明末宋相还逃荒流落至此,繁衍生息,聚成
村落,村依人名。现有宋、范、唐等姓,71户,230人。聚落呈方形。耕地451亩,
以农为主,兼营塑料加工、铜铝铸造、制砖业。
小北洼: 在前埠头南1.7公里,明弘治年间范氏迁此立村,因落居土埠北低
洼处, 故名小北洼。现有范、刘、宋、耿等姓,97户,383人。聚落呈方形。耕
地610亩,以农为主。
山北头: 在前埠头南2.4公里。明弘治年间范氏立村,因居磨石山北端,故
名山北头。 现有范、王等姓,124户,436人。聚落呈方形。耕地758亩,以农为
主,兼营制砖业。
张家柳沟: 在前埠头南2公里,潍徐公路西侧。明初张氏由云南乌撒卫北征
至此落居,村北沟内柳荫遮天,故以姓氏取名张家柳沟。现有张、刘、冯、杜等
姓, 292户,1047人。聚落呈棋盘状。耕地1455亩,以农为主,兼营采煤、建材
等业。
西刘家埠:在前埠头东南3.3公里。明崇祯年间刘氏由马司迁居晾甲埠(相传
楚霸王项羽打仗遇雨,在此埠晾晒过盔甲) ,村依埠名。后其东立东晾甲埠,此
村遂演称西晾甲埠。后以谐音演变为西杨家埠,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西刘家埠。
现有刘、 傅、杨等姓,262户,975人。聚落呈方形。耕地921亩,以农为主。村
办有小煤窑和粘土矿。
东刘家埠:在前埠头东南4.1公里。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刘氏由马司迁
此立村,始称东晾甲埠,后改称东杨家埠,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东刘家埠。皆
刘姓, 1 52户,607人。聚落呈方形。耕地1150亩,以农为主。矿产有重晶石、
翻沙土。村办有铸造厂和水泥制品厂。
小郭家:在前埠头西南3.2公里。清初郭氏由大郭家析出立村,因村小故名。
现有宋、郭等姓,42户,139人。耕地291亩,以农为主。
水庄子: 在前埠头西南3.7公里。清初刘氏由辽宁迁此立村,九曲溪水自南
而北蜿蜒流过,村两面环水,芦苇满塘,故名水庄子。现有郭、宋等姓,28户,
94人。聚落呈块状。耕地197亩,以农为主。属小郭家村民委员会辖。
马司: 在前埠头东南4公里,潍徐公路东侧。《潍县志稿·宋金元潍州图》
中标有马思。据传,西汉时楚霸王项羽作战,战马死于此地,为怀念其坐骑,将
村定名马思,后演称马司。现有刘、王、张等姓,1294户,4723人。聚落呈不规
则长方形。耕地7262亩,以农为主,兼营制砖、铸造、塑料加工等业。村南有重
晶石矿,村北有粘土矿。设4个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