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 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d&A=1&rec=8&run=13

莱山区陆地可划分为丘陵区和堆积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丘陵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3.1%;平原区面积119平方公里,占46.9%。
  丘陵 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北部分布在界牌、初家、埠岚、石沟屯以西地带;南部分布在郭家屯、祥山、冶头一带。均为浅切割侵蚀剥蚀丘陵,海拔80米~450米,相对切割深度100米~200米。丘陵区岩性为变质地层和变质变形岩体。经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形成起伏孤丘和缓岭。山顶多呈浑圆状,坡角一般为15°~20°。山坡平缓,沟谷较开阔,多呈“U”字型,谷底纵坡平缓,多有冲积物覆盖。海拔200米以上的山有岱王山、塔顶、奇山等17座,海拔100米~200米的山有凤凰山、香山、金斗山、官顶、马山等21座。
  岱王山 位于境内西北部,海拔401.7米,为境内最高峰。此山南北纵长3.50公里,东西横阔2公里。因山中有大王石、石下有大王庙(祭祀齐王田横),得名大王山。后演变为“岱王山”。
塔顶 位于境内西北部,海拔397米。为莱山区初家与芝罘区世回尧及奇山街道的界峰,境内第二高峰。此山是旅游胜地,芝罘区南山公园建于此山北麓。
  奇山 位于境内西北部,海拔341米,为境内第三高峰。宁海口、丈八口位居其下。
  大黄豆山 位于解甲庄冶头村南,铁官山西南,海拔271米,南北、东西纵横各1公里。古时山上多狼,土质色黄,得名黄狼山。明初,养马岛等地杨姓人迁此,依山定居,因忌狼吃杨(羊)之讳,故以山形(似豆瓣状),更名为大黄豆山。东有一峰小黄狼山亦随之更名为小黄豆山。
  桂山 位于解甲庄镇沟头店村西南,高顶山之东北。海拔263米,南北、东西各2公里,为境内名山之一。相传此山原有桂树,得名桂山。其山岭绵延、秀异峭拔,是古时宁海州名景之一。
  光山 境内有2座光山。一座位于金村东北,海拔260.3米。山脉由东向西转北延伸,南北1.60公里,东西1.50公里。一般坡度15度,最大坡度24度,最小坡度为5度。山上岩石属于变质岩,草木甚少。明代初得名光山。另一座位于千金村东、马村北。海拔211.9米,南北1.50公里,东西1公里。山上草木甚少,得名光山。
  风山 位于莱山镇东南部和牟平区院格庄镇东北部,山南周村南,海拔255米。因其山势形若屏风,故得名风山。其山脉由东南偏向西北走向,南北1.50公里,东西1.20公里,一般坡度为17度。
  杏山 位于解甲庄镇冶头村西北,檠山东北,海拔254米。古时此山多杏林,故名杏山。山脉东西1.50公里,南北1.30公里。
  玉皇顶 位于解甲庄镇孔辛头村东,金马山西北。海拔241米。清代初,山上曾建玉皇庙,故得名玉皇顶。山脉南北1.30公里,东西1.60公里。山峰稳钝,多巨石,山阳坡缓,山阴坡陡。
  荆山 位于莱山镇安吉村东,海拔240米。相传此山多荆棘,唐代得名荆山。此山三峰并列,北坡平缓,易于攀登。南北1.50公里,东西1.50公里。山中西北部曾建有荆山寺。
  蛤蟆石 位于白塔山西,海拔235米。因其形似蛤蟆得名。是莱山区与芝罘区的界峰。
  平顶山 位于远陵夼、梁家二村之间。因早年此山顶有一平地,得名平顶山。海拔235米。山上果园较多。
  仰望鼻子山 位于解甲庄镇林家疃村西,杏山东北,海拔235米。南北0.80公里,东西0.50公里。山势险峻,千姿百态,山腰之上多岩石,山顶上翘,如同人鼻状,目及须仰望,明代得名。当地人谐称此山为“阎王鼻子山”。
  黑塔山 位于福临夼正西,海拔232米。山上原建有黑塔,故得名黑塔山。早年山中蛇较多。
  垛山 位于解甲庄镇大山后村南,海拔226.80米。山巅巨石覆盖,仿佛石垛,故称垛山。南北3公里,东西1.50公里。
  金马山 又传称为“叫(教)马山”。位于解甲庄镇孔辛头村东南,海拔225米。传说古时山上有金马,故得名金马山。南北1.20公里,东西1公里。此山多巨岩。
  峰山 位于陈家村西,海拔221米。原称风山,山上风大。后改称为峰山。国民党军队占领烟台时,曾在山上修筑碉堡。
  香炉顶 位于解甲庄镇林家疃村西南,与吉山相对峙。海拔215米。山顶巉岩连缀,倒仰宛若香炉,故称香炉顶。南北1.20公里,东西1.10公里。
  檠山 位于解甲庄镇冶头村西北,杏山西南,海拔203米。山体盘旋崛起,形同古时灯座,得名檠山。东西2公里,南北1.30公里。春日细流涓涓,夏则飞瀑奔湍,素以瀑布著称。此山早年砌有对抗捻军的石圩。
莱山区部分小山(200米以下)一览表
表1—1
┌──────┬─────┬──────────────┬──────────────────────┐
│山 名 │海拔(米)│位 │名 称 由 │
│ │ │ 置 │ 来 │
├──────┼─────┼──────────────┼──────────────────────┤
│凤凰山 │198 │初家村西北 │明朝设烽火台于山上,取名烽火山,后演变为凤凰│
│ │ │ │山 │
├──────┼─────┼──────────────┼──────────────────────┤
│香山 │194 │繁荣庄村南。南北1.20公里 │此山松树遍布、山花繁多、芳香扑鼻,故得名“香│
│ │ │,东西1.80公里 │山”。此山有大小二香山,以山顶的尖(大)、平│
│ │ │ │(小)区分 │
├──────┼─────┼──────────────┼──────────────────────┤
│金斗山 │193.2 │主峰在邹家村南,丁家夼村北。│此山由牟平区山昔山山脉逶迤北行至境内,又转而│
│ │ │南北1.60公里,东西1.2 │向东、向南,极似一斗杓,而其北来之主干则似斗│
│ │ │0公里 │柄,古时山下的河沟中盛产砂金,故得名金斗山 │
├──────┼─────┼──────────────┼──────────────────────┤
│官顶 │188 │丁家夼村西北,陈家岚北部。南│此山从东南方向远望,似古时官帽状,故名官顶 │
│ │ │北1.20公里,东西1.20 │ │
│ │ │公里 │ │
├──────┼─────┼──────────────┼──────────────────────┤
│马山 │188 │曲村北,安吉村西。南北0.6 │山形似马,明代得名马山 │
│ │ │0公里,东西1公里 │ │
├──────┼─────┼──────────────┼──────────────────────┤
│东塂 │178 │曲村东。南北0.90公里,东 │此塂位于曲村东,明代得名东塂 │
│ │ │西1公里 │ │
├──────┼─────┼──────────────┼──────────────────────┤
│鲇鱼顶 │173 │孔辛头村北,铁官山南 │相传昔日此山顶曾发现鲇鱼,清代初取名鲇鱼顶 │
├──────┼─────┼──────────────┼──────────────────────┤
│雷山 │153 │金村、刘村南。南北1.50公 │此山有大小相邻两个山峰,从东南方向看去,象两│
│ │ │里,东西1.20公里 │山垒在一起,故称垒山。后“垒”字演变为“雷”│
│ │ │ │字 │
├──────┼─────┼──────────────┼──────────────────────┤
│铁官山 │152 │冶头村南 │此山原为汉代置官铸冶处。西汉初期,铁官刘兴居│
│ │ │ │曾督部僚在山下炼铁,故得此名 │
├──────┼─────┼──────────────┼──────────────────────┤
│直山 │148 │车家疃村东。东西0.50公里 │此山南、北、西三面山坡陡直,故得此名 │
│ │ │,南北0.50公里 │ │
├──────┼─────┼──────────────┼──────────────────────┤
│祠碑顶 │146 │繁荣庄村东南,乡山北。南北1 │山势似古庙宇,清代初山上建有祠碑,故得名祠碑│
│ │ │.30公里,东西1公里 │顶。俗称“刺猬顶” │
├──────┼─────┼──────────────┼──────────────────────┤
│苗山 │145 │东解甲庄村北。南北2.50公 │此山原系苗氏所有,明末得名苗山 │
│ │ │里,东西2公里 │ │
├──────┼─────┼──────────────┼──────────────────────┤
│桦拉杨岭 │139 │孔辛头村西 │因此山喜长桦拉杨树而得名桦拉杨岭 │
├──────┼─────┼──────────────┼──────────────────────┤
│高顶 │133 │梁家夼村南。南北2公里,东西 │此山高于周围群山,清代初得名高顶 │
│ │ │1.30公里 │ │
├──────┼─────┼──────────────┼──────────────────────┤
│五卒山 │133 │解家村西 │亦称务子山、卒子山 │
├──────┼─────┼──────────────┼──────────────────────┤
│茅场 │129 │解家河村西、沟头店村北。南北│ 山上多茅草,明代末得名茅场 │
│ │ │1.80公里,东西1.20公 │ │
│ │ │里 │ │
├──────┼─────┼──────────────┼──────────────────────┤
│吉山 │129 │姜家疃村西南。南北0.80公 │山上多棘子,得名棘山,后演变为吉山 │
│ │ │里,东西0.60公里 │ │
├──────┼─────┼──────────────┼──────────────────────┤
│小黄豆山 │127 │冶头村南 │因形得名 │
├──────┼─────┼──────────────┼──────────────────────┤
│锅盖顶 │114.5 │孔辛头村南 │清代初以山形取名 │
├──────┼─────┼──────────────┼──────────────────────┤
│郭顶 │114 │西马家都村西北 │此山石多土少,为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其为“光腚│
│ │ │ │山”。20世纪60年代改称为郭顶山 │
├──────┼─────┼──────────────┼──────────────────────┤
│马山 │110 │解家和大郝家二村界山 │因山形似马而得名 │
├──────┼─────┼──────────────┼──────────────────────┤
│合山 │105 │南水桃林村东北。南北2公里, │清代末有两户杨姓人联合买下此山,得名合山 │
│ │ │东西1公里 │ │
├──────┼─────┼──────────────┼──────────────────────┤
│白塔山 │100 │初家街道远陵夼村西 │山上原建有一座白塔,故得名白塔山。又称为白姑│
│ │ │ │塔、白姑顶 │
└──────┴─────┴──────────────┴──────────────────────┘

 平原 境域平原属流水堆积地貌,分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和滨海堆积平原。
  山间河谷冲积平原 分布于辛安河、外夹河河流两侧。海拔10米~80米,呈带状分布。河的上游较窄,下游则较宽广,一般坡降1~2%。冲积平原为一级阶地,分布有临沂组,上部岩性为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下部岩性为砂、砾石层,具双层结构。下部的砂层、砂砾石层为含水层。地表多已辟为农田。
  山前冲积平原 分布于丘陵向外伸展地带,以解家、大郝家一带较为宽广。海拔一般20米~80米,由丘陵外延倾斜,一般坡降2~3%。近丘陵地段为残坡积物覆盖,边缘地带多为洪冲积物覆盖。沉积物厚度不一,具多层结构。
  滨海堆积平原 分布于孙家滩、孔家滩以东的滨海地带。海拔0~10米,地面较为平坦,微向海面倾斜。地表分布海积成因的混粒砂和海相淤泥,并含有海相生物贝壳,在大的河流入海口附近,尚有少量冲积粘土质粉砂。
  河流 境内河流总计19条,均属季节性雨源河流。外夹河、辛安河、浪荡河、马家河、辉石埠河均直接流入黄海,其他河流汇入外夹河、辛安河和浪荡河入海。西部外夹河和东部辛安河为较大河流。
  辛安河 源于牟平区山昔山东麓,全长43.50公里。自南水桃林流入境内,于西谭家泊村北入海。因流经辛安村外而得名。境内河段长21.25公里,流域面积82.10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季节性雨源河流。雨季河水湍急,洪峰期多年平均径流量7070万立方米,旱季则成涓涓细流。河道宽100~150米,河床及河漫滩沉积沂河组,岩性为砂、含砾混粒砂及粘土质粉砂,为含水层。
  浪荡河 又称逛荡河。源于奇山、岱王山、塔顶诸峰,汇集溪涧之水,聚为东、西二源。东源于福临夼村南,流入庙后水库后,又南行至沟北村东,汇入凤凰山水库。西源于远陵夼村西北,流经陈家、沟北、大郝家,汇入凤凰山水库。二源汇合之后,继续南流,经河西、河东、曹家,转向东南,至宋家庄村向东,经于家滩村南折向东北,穿过刘家滩村东的公路大桥,循鱼池北流,又折而向东入海。全长14公里。昔时每逢海潮暴涨,潮水溯此河逆流而上,在河床上回荡,可倒灌至孙家滩、南贺家、北贺家一带,故得“浪荡”之名。
  外夹河 又称大沽夹河。源于海阳市郭城镇三海山、牧牛山,全长75公里。平均坡降0.13%,洪峰期20年一遇,径流量921.50万立方米。自朱塂堡流入境内,两甲埠西流出境,经福山区境入海。境内河段长9.70公里。此河是典型的季节性雨源河流,境内河段已近下游,河道弯曲宽浅。
东风河 位于莱山镇境北部。源于荆山西北麓、马山北麓、直山北麓、光山北麓,由南向北到石家疃转向西流,流经安吉村、郝家庄、车家疃、贾家疃、石家疃、董家庄、南陈家疃、北陈家疃、刘家庄、黄家疃、两甲埠,汇入外夹河。全长9.20公里,主河道最宽30米。早年称海洋河,1974年重新治理,被命名为东风河。
  莱山河 位于莱山镇境北半部。发源于光山北麓的铃峰顶、两脚山,由东南向西北流向,流经莱山街(莱山镇驻地)向西汇入外夹河。全长8.30公里,宽11米。
  友谊河 位于莱山镇境南部。源于风山西北麓,雷山、马山、光山西南麓,由东南偏向西北流向,流经祥山一带各村和解格庄、千金、千金店、友谊村,于友谊村西汇入外夹河。全长8公里,主河道最大宽度40米。原为无名河。1974年,莱山公社各大队出人力、物力治理,并命名为“友谊河”。
  马家都河 位于界牌村西北。源于界牌,流向东南,流经解家、曹家庄、田家庄、东马家都等村,转向西南,流入莱山镇境,再经两甲埠村,汇入外夹河。全长8公里,宽20米。为境内唯一“北水南流”河。
  马家河 位于东轸格庄村中。源于金斗山北麓、结子沟村南沟,向北穿过东轸格庄入海。因此河流经东轸格庄马姓居住区,故得名马家河。全长6公里。
  朱塂堡东河 位于莱山镇境南部。源于风山西北脚下的沙家沟,由南偏向西北流向,流经朱塂堡村东向北,经陈村西转向西北汇入外夹河。全长5.80公里,主河道最大宽度32米。其支流有陈村北河,发源于姜家台东塂,流经姜家台、解村,于陈村西汇入朱塂堡东河。
  杨家河 又名冶头河。位于冶头村西南。源于檠山夼和冶头西南夼,由冶头向东流,再折向东北汇入辛安河。全长5公里。
  辉石埠河 位于辉石埠村东。源于刘家埠村后沟壑,流经日头泊、岳家庄、王家沙子、辉石埠村东入海。全长5公里。
  沟头店河 位于沟头店村东。源于梁家夼和丁家夼(金斗山南麓)两股水流,向东、南流经沟头店于村东汇合,后折东向南至李家疃,汇入辛安河。全长4.50公里。
  孔辛头河 位于孔辛头村南。源于孔辛头村南沟和西沟,两股水流汇聚向北,流经车家、徐家店汇入辛安河。全长4公里。
  午台河 位于午台村南。源于金斗山西麓,流经祁家屯、南塂二村,循公路北流,至午台村南,折而向东,于宋家庄村东南汇入浪荡河。全长3公里。
  邹家河 位于邹家村西、杨家台村东。源于金斗山北麓,向北流经杨家台、邹家、房家、莱龙庄等村,纳入来自三十里堡村的一条支流,向东至于家滩村东南,汇入浪荡河。全长3公里。
  林家疃河 位于林家疃村西。源于该村西旺、老虎石山间和沙子湾以上沟壑。由村前东下,汇入辛安河。全长2公里。
  南水小河 位于南水桃林村东。源于圩子山,经南水桃林村东折北汇入辛安河。全长2公里。
  朱柳河 位于朱柳村南。源于东山脚下两主沟之水合成一流,由村南向西汇入辛安河。全长2公里。
  大山后河 位于大山后村西。源于大山和香山之间沟壑水,经村西汇入辛安河。全长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