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环境卫生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d&A=1&rec=66&run=13

环卫设施 公厕 1995年,黄海游乐城内建有公厕6处,其中集中水箱自动冲水2处,独立坐便4处,均为水冲式,由黄海游乐城自建自管。1996年,区政府投资在烟台大学10路车终点站建成一座水冲式公厕。2001年6月,随城区改造被拆除。2001年7月,区政府投资在烟大市场建成一座水冲式公厕,免费使用。   
  垃圾桶(箱) 1996年以前,莱山区垃圾设施主要是砖砌垃圾箱,统一运送指定地点堆放。北部驻区单位及大中专院校设置封闭式垃圾桶(箱)60余个。1996年5月,区城管环卫处在城区范围内7个村统一定点设置铁制活底垃圾箱11个。是年底,新设置垃圾箱31个,各村乱倒垃圾现象逐渐得到有效控制。自1997年起,区市容环境管理处在迎春大街、观海路、滨海中路等主要路段设置果皮箱。1999年底,将原有的65个敞口垃圾箱换成439个封闭式铁制垃圾桶,以防止垃圾裸露造成二次污染。至2003年,全区共设置垃圾桶800余个。
  垃圾处理厂 1996年,曹家庄简易垃圾场建成,总投资45万元。垃圾处理方法为卫生填埋,日处理能力130吨。对一些建筑垃圾的处置由区市容处办理审批手续和准运证,并提供处置与消纳场所,或直接送到烟台市建筑垃圾厂处理。
  污水处理厂 2002年8月,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在辛安河西侧、西谭家泊村北1.20公里处开工建设。厂区占地6.67公顷,总投资8239万元。2003年11月,一期工程投入运行,主要处理境内及芝罘区来自勤河方向的污水。境内大部分污水在浪荡河处被截流收集,后流入东泊子泵站,经压力管道输送至辛安河污水处理厂。该厂采用德国VNO公司的“百乐克”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处理构筑物为“百乐克”综合反应池。污水经过细格栅、“百乐克”综合反应池处理,再通过二氧化氯杀菌后排海,产生的污泥经无公害化处理后用于园林绿化。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每天产生脱水污泥50方。
  街道保洁 建区前,境内无专门的卫生清洁队。1995年,区环卫处将烟台大学以南3万余平方米的道路纳入统一清扫范围,安排4名保洁工负责清扫。1995年8月,滨海中路卫生清洁队成立,招聘保洁工6人,专门负责滨海中路卫生清扫。是年,莱山区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10月和11月,莱山区城市卫生先后通过省和国家的检查验收。1996年,区市容环境管理处将初黄路、凤凰工业园内道路、迎宾路、滨海中路纳入清扫范围。之后,随着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保洁面积逐年增加。1997年,全区街道保洁面积32万平方米,保洁人员44人。是年,区市容环境管理处建立保洁工管理制度,对保洁工的管理逐步规范。1998年10月,保洁人员统一配置保洁标志服装。2001年,全区街道保洁面积70万平方米。至2003年,全区保洁人员增至78人,清扫街道31条,总长3.80余公里,保洁总面积108万余平方米。
  垃圾清运与粪便处理 垃圾清运 1996年以前,驻区单位及大中专院校的垃圾由烟台市环卫处统一管理。1996年5月,区城管环卫处配置解放车和叉车各1辆,对城区垃圾统一清运。1997年,部分驻区单位生活垃圾由区市容环境管理处统一清运。是年,区市容环境管理处购置自卸车和侧装车各一辆,清运业务由原来的20个垃圾桶增至150个。2001年,在全区推广使用生活垃圾中转站(一种生活垃圾储存设施,储存量大,箱体存放地下且密封性较好)。2002年,全区已建成中转站11处,其中单箱8处,双箱3处。2003年,全区已建成垃圾中转站16处,其中单箱10处,双箱6处。大型后积压垃圾清运车、后积压车、侧装车、平板解放车各1辆,垃圾日清运量3.30万吨。
  粪便处理 建区后,莱山区的粪便处理业务一直由烟台市环卫处统一处理。烟台大学校外免费公厕由区市容处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并与管理人签订公厕管理合同,对公厕管理标准作出具体规定。化粪池的疏通,由区市容环境管理处借用市环卫处吸粪车定期进行疏通与清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