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文选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d&A=1&rec=559&run=13

甲申叹①
李永绍
甲申之春人食木,哀哀那数只茕独。
叹余适自江南来,千里榆皮总如沐。
归里惨目尤伤心,挈男抱女街头鬻(卖)。
鬻儿不出长跪求,一子不值一升谷。
可怜壮夫怯风吹,瘦骨僵尸累累伏。
千村万落寂无烟,炊饼如纸青蚨六②。
更有一事不忍闻,卖妻瘗(埋)子啖人肉。
适有鹑衣过我门,其父昔年余家仆。
岁在辛丑逢乱世,伴我东海窜山麓。
尔时余年十余岁,朝夕趋承力颇戮。
老仆泉下遗此子,饥谨丧乱同一轴。
愧余口食尚维艰,延尔残息日二粥。
呜呼!鹄面啼饥难论孰,
安得高廪③千万斛!大庇一郡穷民果其腹!
注:①作者李永绍(1650~1740),宁海州西解甲庄村人。官至工部尚书。
   甲申年,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境内发生了一次严重灾荒。作者描述了当时的真实情景,发出呼声,为民呐喊。后来朝廷下令减免了3年田赋。
②青蚨六,即六个大青钱。
③高廪,高大的粮仓。
桥 梦
任允好
我们村北不远,有一条南北走向既宽又长的大港汊。大港汊,是村民的聚宝盆:落潮时,大港汊里人山人海,它比退滩海物多,孩子们雀跃般地捉小蟹。那沙马蟹,竖起火柴头的眼睛,横行如风,稍慢即钻进洞里,转眼功夫能捉半沙罐。妇女们蹲着,挥舞小铁锄,“哗嗤哗嗤”刮沙拾蛤。那沙蛤五颜六色,群居沙窝,一锄能刮出三四个,个半钟头,能拾大半篓。青壮年在大港汊入海口网鱼。网得是些马卜鱼、海鲫鱼等杂鱼。这时的大港汊里,七吆八喝问收获,欢声笑语弥漫海滩上空。
但涨潮可就成天堑了,一浪紧接一浪,“哗哗哗”地咆哮着。大港汊融入大海里,一片汪洋。粗心的人,在远处石硼上铲海蛎子或钓大蟹子,忘了潮水可就吃大亏了。年轻力壮的尚可依着救生圈,冲出大港汊;体弱过半百者,既无救生圈,又无浮水技能,趟一段水就累趴下了,不是被滩头浪卷入海中,就是被暗流抽进老鳖潭里。
大港汊,更给老百姓去烟台带来很大不便。
落潮时,过大港汊去烟台路在咫尺,南村北庄的青年早去午归,小脚妇女也能早去晚归;如果遇上涨潮,即使大男子,起早绕道去烟台,也得煞黑才能赶回家。有些楞小伙子,硬是逆潮而动,脱得精光。头顶衣服手拨水,浅处水到心窝,深场水齐脖梗,稍有深坑,就不露头了。侥幸者,能过大港汊。倒霉的,误入老鳖潭,那就没救了—此处水有两丈多深。传说,在老鳖潭,被死神带走的不下几十人。
那时,当地有个土豪,想借大港汊发财。他在大港汊上架起一座独木桥,三十来米长,派人把守,收银两。谁要在涨潮时去烟台,就得走他的桥,不走不行。要走只能走单人。就这样,几年间他骗了不少黑心钱。村民们背地骂他狼心狗肺。有人堵气,上烟台宁肯走远道,也不走他的独木桥。
一个夏天的晚上,月明星稀,风平浪静。人们在街头乘凉聊天。忽听村北“咔嚓咔嚓”数声,大家吓懵了。次日早晨,人们往村北跑。大港汊的独木桥断了,只剩下横斜竖歪的桥墩。都说这是北海老鳖精把桥撑断了。那土豪尾随其后,目睹现状,惶恐不安。一位老者说,做了伤天害理事,上苍也不容啊!从此,土豪再也不敢修桥了。大港汊,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村民们叹息道:何时能在大港汊上空架座百姓桥啊!一代一代又过去了几百年。
这真是梦想成真,而今政府为民广开财路修了一座高大的水泥桥。临北一溜电杆五彩灯,遥望大海浪花笑;近南草坪花坛相伴美,远与松林试比高。这大桥朝迎红日出,暮送银月落,圆了百姓搭桥的梦。这大桥西衔大路通烟台,东接大路到养马岛,可谓“天堑变通途”,车如流水争分秒。落潮时,大港汊里仍有赶海的人流,但脱衣涉水过港汊的人消失了。时代的列车滚向前,好事成串。村民坐车,一路观景去烟台,就象串门一样。
大港汊上的桥啊!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注:任允好,1938年生,滨海路街道草埠村人,退休教师。此文于2003年在《中华作家》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