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项目考察与合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d&A=1&rec=102&run=13

项目考察 2000年烟台中俄基地管委成立后,中俄双方围绕高新技术项目进行广泛的考察与交流。是年,中俄基地接待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科技部考察团12人次,专家16人次。2001年,邀请俄罗斯神经计算机中心、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国营免疫制剂厂、圣彼得堡“克利奥代尔玛”有限公司、俄罗斯彩虹设计局、圣彼得堡农业大学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80余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基地参观考察。组织烟台亚光电器有限公司、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烟台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烟台科技交流中心、烟台高新区浩园软件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赴俄罗斯考察。参加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交易周、哈尔滨高新技术洽谈会、俄罗斯应用高新技术推广暨经贸洽谈会议、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广州中俄城市科技工贸洽谈会等,直接与俄罗斯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进行接触。2002年,组织33人的企业代表团参加在沈阳举办的俄罗斯高新技术展览会,达成合作意向12个,搜集高科技项目25个,并与3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联系。组织龙新建材、烟台市农科院、兵器工业52所烟台分所、豪尔科技等11家企业和院所赴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进行实地考察和项目洽谈,签订合作合同2项、协议6项。2003年,派出团组4个,27人次,参加国内外展会4个;接待团组7个,28人次。
  项目合作 自2000年起,中俄基地针对莱山区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实际,将工作面拓展至整个烟台市。利用电话预约、上网宣传等形式开展项目对接。2000年,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烟台渤海化建有限公司、烟台鲁宝金属有限公司、山东省水产研究所、烟台第二机床厂、烟台钢管总厂等30余家企业与俄方取得联系,签订合作协议10项。其中,绿叶制药公司与俄罗斯人工皮肤科研中心合作的人工皮肤项目、小峰实业公司与圣彼得堡克利奥代尔玛有限公司合作的电热组件项目、华盛工业公司引进俄罗斯中央科学设计局的气溶胶灭火装置(中俄合资的烟台华盛气溶胶灭火装置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开工。2001年,烟台苏比尔制冷公司的赝三元半导体制冷材料及电子元器件制冷新产品研制、烟台星晶宝石公司的大尺寸蓝白宝石等4个项目开工,亚光电器体能测试仪、烟台龙新建材混凝土添加剂、冰轮集团医用氧舱等5个项目签订合同。2002年,中俄基地管委组成6个工作组,每组负责2个县(市、区),与当地的科技、外经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对俄科技合作。向各县(市、区)推荐项目100余个,搜集企业技术需求50余条。在全省范围内选择80家企业、20家高校院所作为对俄合作重点单位。有4个中俄科技合作项目开工,5个项目签订合作合同。2003年,烟台中俄基地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成立,负责经营商旅、留学、广告等,以贸易促项目,以项目促合作,形成互动效应。芳纶1313项目、高活性有机肥项目、中摩葡萄种植基地3个项目开工,5个项目签约。至2003年,中俄双方签订合作合同、协议50余项。对俄合作项目开工16个,其中5个项目投产,9个项目试产。
  合作项目选介 气动自动控制单人高压氧舱 2002年2月,烟台朗格高压氧舱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联合开发。该项目采用安全可靠的气动工作方式,实现对进气压力、流速的智能化控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无交叉感染等优点。2003年3月,氧舱科技工业园开工建设,至年底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设厂房7500平方米,当年进行试生产。工业园占地7.33公顷,设计年生产能力2000台(套),年产值3亿元。
  芳纶1313 俗称“防火纤维”,是一种集耐高温、阻燃、绝缘等特性于一体的特种合成纤维。具有热稳定阻燃、电绝缘、耐辐射、化学稳定等性能,具备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是航空、航天、国防、电子、通讯、海洋开发等高科技领域的基础材料。长期以来,由于投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该产品生产曾一度被美国、日本和前苏联垄断。1999年5月,烟台氨纶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库斯坦化学纤维公司进行生产芳纶1313技术交流。2000年10月,中试线实现连续运转,生产出合格芳纶1313产品。2003年3月,芳纶科技工业园开工建设,占地12公顷,投资1.50亿元。是年底,首期工程竣工,年生产能力为5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2500万元。
  人工皮肤 1999年12月,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所就开发生产人工皮肤达成合作意向。该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被列入国家863计划。2000年4月,绿叶制药公司与俄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聘任俄方专家鲍利斯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当年开工试产。年底,绿叶制药公司人工皮肤中试样品通过国家高分子检测中心质量标准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2001年11月,善密特人工皮肤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2003年底,投入小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