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8&rec=99&run=13

招远市水务局领导成员
局 长:王风友
副局长:郝永明 李少军
纪工委书记:刘金波
自来水公司经理:李 照
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刘士剑
总工程师:董秀好

【机构设置】 招远市水务局属财政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内设党政办、财务科、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办公室、农村水利站、规划建设科、移民办、水利工程管理站、水政监察大队、调水办。2014年,编制68人。

【概况】 2013~2014年,招远市水务局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民生水利发展新理念,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务行业精神,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积极作为,全市水务工作再创佳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4年,全市共有各类水利工程1万多项,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30座,小(二)型水库192座,塘坝1121座,机电井8389眼。全市大小河道160余条,河道总长550公里。2013~2014年,市水务局成功创建"金都龙王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先后获得"全省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首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市(县)"、"省级现代水网示范县"等称号。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2013年,全市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5项。一是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600万元,完成1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二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该工程被烟台市列为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2012年年底实现"四通一平"开工,烟台市领导给予肯定。2013年5月,经省发改委批复,工程正式立项,批复投资4.7亿元。8月,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评审。截止到2013年底,共完成各项投资1.2亿元。三是市属勾山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该工程2010年列入国家规划。2013年4月,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批复投资4710万元。7月,该工程进行公开招标。9月,全面开工建设。截止2013年底,该工程完成投资1740万元。四是界河孙家河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为2013~2015年国家规划内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总投资2553万元。2013年3月进行公开招投标, 4月开始施工。截止2013年底,该工程完成投资1600万元。五是城市自来水配套工程。2013年,完成投资1457万元,实施泉山东路管网延伸工程、金晖路主管道工程、高位水池主管道改造工程、旗山路主管道工程、西外环主管道工程和金城路北端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铺设管路里程13000米。2014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6项。一是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4年上半年,市水务局抢抓机遇,规划50座病险水库列入2014~2015年度国家新出险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其中小(一)型水库14座,小(二)型水库36座,争取中央无偿补助资金9600万元,占全省计划的37%,列全省首位。2月28日,全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会议在招远市召开,市水务局作典型发言,省水利厅领导对招远市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截止到2014年底,所有水库已完成大坝安全鉴定、三类坝核查及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工作,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总投资1.12亿元。截止到2014年底,已有14座水库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2300万元。2014年下半年,市水务局再接再厉,积极进京去省,又争取12座小型病险水库列入下一轮国家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为全市小型病险水库全面除险加固夯实基础。二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全省首批实施的18个供水单元项目之一,也是省、烟台市科学发展观考核的重点项目。省发改委批复工程投资4.7亿元(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认定投资2.68亿元),工程于2014年2月全面开工建设,截止到2014年底,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7月1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监督司司长袁其田到招视察工程建设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11月27日,省南水北调局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进行蓄水验收,认定招远市已建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具备蓄水条件,提前完成省政府确定的阶段任务,在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12月4日,省南水北调局对招远市工程建设予以通报表彰。2014年12月31日,市委、市政府以招委〔2014〕31号文,对招远市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三是勾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4710万元,已全面竣工并顺利通过蓄水验收,获得省水利厅好评,被评为"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文明工地",正积极争创"鲁水杯"优质工程(山东省最高水利工程建设成果奖)。四是界河孙家河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列入2013~2015年国家规划内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13年4月19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以鲁水发规字[2013]36号文下达该工程总投资计划为2553万元,已全面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五是罗山河支流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属山东省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总投资1059万元,截止到2014年底,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六是城市自来水配套工程。投资1800万元,实施大秦家贺利氏工业园主管道安装、泉山大桥主管道改造、西外环主管道铺设、徐家庄泵站建设及主管道铺设等工程,新铺供水管线21000米,新增用水单位50个,由单一城区供水延伸至镇、村。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招远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抓好新农村水利建设。2013年,全市共完成投资1.44亿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588项,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34万公顷,扩大改善水浇地面积0.46万公顷。重点实施第二轮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投资278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600万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3个、面积0.15万公顷。2013年5月,省厅对全省重点县项目进行验收,招远市名列全烟台市第一名,连续4年获得优秀等次。在原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又奖励400万元用于新一轮重点县建设,比栖霞市(良好等次)多争取资金400万元,比龙口市(合格等次)多争取资金600万元。2014年,全市共完成投资1.56亿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530项,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34万公顷,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面积0.29万公顷。重点实施第二轮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投资3166万元,规划节水工程项目3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17万公顷,建设小型水源工程58处,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 2013年,市水务局为使水利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以龙王湖水利风景区为抓手,高点起步,高点定位,越过"省级水利风景区"直接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利用3个月时间,又快又好的完成创建任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成功创建,为招远市又增加一块新的金字招牌,是招远市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招远市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2014年,风景区新建(增)桃花岛、跨湖景观拱桥、音乐广场、黄金塔广场、游览式画舫等八大景区,水利风景区建设日趋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临水而观、亲水而玩、近水而闲、滨水而居"新格局。

【防汛工作】 2013年初,市水务局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投资577万元,完善山洪预警和雨水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科学防汛体系,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范"。2013~2014年,全市共投资50万元,对市属水利工程单位的防汛物料进行采购储备。组建940人的市防汛抢险应急大队,并登记造册。储备防汛物料救生衣1000件、袋类260万条、土工布8.3万平方米、砂石料25万立方米、块石2.6万立方米、铁丝375吨、桩木1.4万立方米、发电机组491台千瓦、工作灯924盏、投光灯117只、电缆9200米,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2013年7月,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影响,招远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过程,7月10日至8月12日,累计连续降雨达到33天,为1951年有水文资料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大的一次。面对60年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汛形势,市水务局认真履行职责,高效有序应对,及时化解一次次强降雨带来的威胁。尤其在辛庄镇台子李家水库垮坝处置过程中,及时稳妥,实现"少损失、无伤亡",国家防总、省政府、烟台市对此给予充分肯定。2014年,投资350万元,完善山洪预警和雨水情监测系统,对30座小(一)型水库、22座重点小(二)型水库安装视频和水位雨量监测设施,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一期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修订完善全市山洪灾害防治预案、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安全度汛方案,拍摄制作防汛抢险培训视频,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演练和培训。在防御10号台风"麦德姆"工作中,认真履职,及时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和防汛Ⅱ级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有序应对,取得防台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5月13日,在全省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会议上,招远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成为烟台市唯一的改革试点单位。252名专职管理人员经过业务培训全部上岗,并在7月底防御10号台风"麦德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全市小型水库"有人建、无人管"问题得到解决。

【水土保持】 2013年,招远市投资930万元,完成2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实施荆王家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湖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54个新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43万元。2014年,全市投资95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平方公里,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58万元。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裸露山体小流域综合治理计划,市水务局对张星镇卧龙、毕郭镇城子、齐山镇徐家庄3个小流域的裸露山体进行水土保持综合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编制,项目规划总投资755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1平方公里,为下步具体实施打下基础。

【水政执法】 2013年,市水务局按照《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的意见》部署,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扎实开展全市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活动,安装"河长"制管理公示牌54块,编制《招远市水务局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制定《河长制管理考核办法》,修改完善《招远市河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3年12月上旬,烟台市"河长"制现场会在招远市召开。全面加强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水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为期4个月的河道非法采砂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工作,年内巡查河道5万公里,审批涉河建设工程12项,稽查水行政许可事项16项,制止不按批复施工涉河工程7起,查处水事违法案件82 起,立案调查11起,登记保存非法采砂设备32台套。2014年,市水务局根据市政府安排,联合市环保、公安、农业、林业等部门,进行为期1个月的城市供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修订新的《招远市河道管理办法》,于8月28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以市政府4号令文件形式于10月1日起实行,为全市"河长"制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烟台市政府副市长于松柏、燕卫华,烟台市水利局有关领导先后到招远市视察"河长"制管理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招远市"河长"制管理工作被《中国水利报》作为先进经验进行宣传。全年共巡查河道5.6万余公里,稽查水行政许可事项16项,与市公安部门联合执法8次,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0 起、非法采砂案件26起,登记保存采砂设备20台套。

【水资源管理】 2013年,市水务局继续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按照省厅部署,对全市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各类取用水计划进行科学制定,坚守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依法对35个需要取用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依法对160家取水单位办理"取水许可证"审批和换发工作。抓好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工作,确保城市饮水安全。以招远市人民政府令2号文公布城市节约用水三个《管理办法》,使招远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全年依法征收水资源费2300余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2014年,市水务局按照水资源规范化管理达标要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全年共办理非农业取水许可证77件,有效控制全市的取用水总量。依法征收水资源费249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取用水户计划用水实施率达到100%,重点供水水源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各行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保持全国领先。3月,招远市代表烟台市参加山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名列前茅。4月,在全省水资源规范化管理检查验收中,招远市位列榜首,被授予"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县"称号,成为烟台市唯一的"省级水资源规范化管理达标单位"。

【水库移民工作】 2013年,招远市共为6308名移民发放后期扶持金380万元。投资503万元,落实为民服务办实事项目21个,受益移民4129人、受益群众16770人。2014年,及时完成6310名移民信息的录入工作,累计发放直补资金2923万元。投资820万元,实施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39个,其中新建和维修扬水站12个,改造库区村自来水2个,硬化村内道路20个,建设文化大院5个,库区移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移民信访接待工作,为库区移民稳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工作】 2013年,市水务局为保障水利建设资金来源,增强为民办实事能力,积极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32亿元,比上年增长72.6%,位列烟台市第一,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全市的水务事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对此,市委张伟书记亲自批示:"市水务局积极向上争政策、争资金的做法,很值得全市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2014年,市水务局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扶持政策和无偿补助资金,借风扬帆,推动水利改革与水利发展齐头并进,稳步前行。年内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73亿元,名列烟台市第一,位居全省前三,再创历史新高,为全市水利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供水及污水处理工作】 2013年,实现城区安全高效供水1286万吨,确保"黄金节"和"中秋、国庆、元旦"假期期间的城市安全用水;实现供水收入2700万元,收取自来水配套费2364万元,创历史新高。全年处理污水1530万吨,污泥处理量10000余吨,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出水达标率100%,为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014年,实现城区安全高效供水1482万吨;确保假期期间的城市安全用水,实现供水收入2800万元,收取自来水配套费2547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处理污水1760万吨,污水处理达标率100%,干化污泥处置量1万余吨,污水集中处理率100%,达标排放率100%。
(撰稿:邱 宇 审稿:王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