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5&rec=134&run=13

【概况】 2005年7月,招远市发展计划局更名为招远市发展和改革局。是年,增设招远市招商局。2007年,设招远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2008年,招远市发展改革局内设办公室、投资计划科、工交计划科、农贸计划科,共有在职人员20人。2003年以来,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结合部门职能,认真开展战略调查研究,编制招远市中长期发展规划;调度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建成一批事关招远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大力开展国内招商引资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引进大量资金;加强宏观引导,制定出台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积极为企业和基层搞好服务,大力开展对上政策资金争取工作;加强行政管理,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得到市政府的肯定,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年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计划与规划的编制及实施】  2003~2008年,共编制招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6个,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1个。
“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十五”期间(2001~2005年),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科教兴市、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7.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是2000年的2.4倍;三次产业结构变6.0∶65.1∶28.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27亿元,是2000年的2.5倍。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百强县第59位,被授予“中国金都”和“中国粉丝之都”称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46亿元,利税6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和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1.6亿元,年均增长10.5%。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年均增长47%;五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7亿美元,引进内资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9元,年均增长7.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80元。人口、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要求,招远市成立规划编制委员会,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着手编制《招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在编制过程中,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31个重大课题研究和18个重点专项规划,广泛征求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协意见,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于2006年1月经市十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确定,全市生产总值到2010年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达到7.1万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6亿元、260亿元、12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05%、15%和1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5∶3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年均增长2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比“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达到4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5%,达到84亿元;万元GDP能耗降到0.66吨标煤、耗水降到77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8;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8%。

【突出落实提高主题,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2005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统领,先后以“质量效益年”、“落实提高年”、“全力推进年”为主题,开展了4个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在领导责任机制上,实行市级班子领导包帮责任制,进一步调整完善从市级领导到牵头部门、承办单位和参与单位的四级责任体系,有力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在督查调度机制上,大力推行项目集中开工、集中观摩、现场办公等一线工作法,着力建立起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动态监督体系,加快全市项目建设推进步伐。在考核奖惩机制上,实行现场评议现场打分的办法,并将观摩评议的结果计入年底责任制考核,进一步调动起各级各部门抓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策扶持机制上,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抓项目引进、抓项目进度、抓项目储备、抓环境优化,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招远市重点项目建设以“全力推进”为主题,坚持不等不靠,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有力地促进了第四个“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保持了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滚动发展、逐步达效的良好态势。招远市发展和改革局围绕承办的市委、市政府大事,集中精力推进了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初,全市共规划实施过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9个,比上年增加11个,总投资15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8亿元。围绕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先后组织了两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三次集中观摩评议活动。8月,开展了“项目促进月”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全年的项目开工率和建设进度均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到年底,119个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项目开工率达到92%,已有92个项目竣工投产或完成当年投资计划。高档铜箔、无铅焊粉、铜丝加工和新型建材、金悦商厦等47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玲珑汽车轮辋、金晖国际商贸城等45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或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项目建设的质量、规模和档次均比去年有较大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5~2008年,全市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市级重点项目359个,投资规模达到25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51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54个。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骨干企业膨胀壮大奠定坚实基础。全市359个市级重点项目,到2008年底有305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新增就业人员2万多人。

【国内经济合作】 招远市为进一步加大国内经济合作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资金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建设,2005年成立招远市招商局,招商局成立以来,根据职能分工积极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大力开展国内招商。2008年,共组织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上海经贸洽谈会、广州经贸洽谈会、温州经贸洽谈会、哈尔滨经贸洽谈会、西安投资贸易洽谈会、天津经贸洽谈会等大中型经贸洽谈会12个600多人次,与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上海锦丽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电器集团、报喜鸟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进行洽谈沟通。先后引进上海复星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豫园商城有限公司、东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烟台振华商厦、潍坊佳乐家、威海家家悦等知名企业或入驻招远市或参股市内企业。到2008年底,先后促成招金集团与上海复星科技项目、开发区与深圳唐微公司轿车车载DVD等10个项目达成协议或意向,投资总额近16亿元。年内全市引进内资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对口帮扶工作显成效。重庆忠县洋渡镇是招远市对口帮扶的三峡库区移民镇。到2008年底,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25万元,分别建成洋渡镇招远希望小学、洋渡镇老年活动中心等6处社会福利设施,为其培训移民致富带头人7名,圆满完成省、烟台市政府安排的帮扶任务。2008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西部突破菏泽的重大战略举措。自2003年以来,招远市先后组织有关企业和部门赴定陶县参观考察,并促成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菏泽怡嘉工艺品加工及招金集团和盛泰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盛泰服装加工2个项目入驻菏泽定陶烟台工业园,总投资1亿元,吸纳当地劳动力近500人。2008年,帮扶定陶县工作在烟台各县市区考核中列第三位。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为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优化招远市经济结构,2007年成立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办公室成立后,先后多次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完成了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制定出台了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规范物流业发展。研究筛选出9家企业加入烟台市物流协会,其中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单位成为理事单位。先后两次组织30多人次参加物流培训会议,促进招远市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拿出专项资金作为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旅游业、商贸餐饮业、物流业等行业发展。初步编制了《关于“十一五”期间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政策》等。抓好服务业发展规划。为了使规划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委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为招远市编制《招远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5)》。抓好服务业项目推进工作。2008年,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成立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充实工作人员,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招远市服务业考核办法》。加大项目筛选力度,研究确定了41个服务业项目列入2008年服务业重点项目库。筛选10个重点项目和1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列入2008年“双十”工程,着力抓好督查、协调、服务工作,加大检查力度,使其成为招远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抓好服务业考核工作。根据烟台市服务业考核细则的要求,结合招远市的实际,按照《招远市服务业考核办法》,加大对镇、街道、区服务业发展情况和服务业项目推进情况的考核力度。

【经济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2年开始,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扩大企业自主投资权,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业务上级指示,对行政审批进行全面梳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35项精简为7项,审批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革为登记备案制。制定并实施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零收费制等制度,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优化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清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第二,实行首接负责制。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将受理项目申请的第一人定为项目最终责任人。第三,实行限时办结制。对企业申请的行政许可,符合法定要件,按权限属于市里审批、核准或转报上级的项目,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2个工作日内办结。属于烟台、省里审批或转报国家的项目,在所有支持性文件齐备的情况下,确保1周内核准或上报。特别事项即时办理。第四,实行零收费制,坚持对基础建设项目等7项审批事项,一律实行零收费。2008年,审批的50多个项目,均在承诺时限内给予批复或转报。
对上争取工作成效显著。招远市发展和改革局长期坚持不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高层立项和资金支持,每年都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2008年,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年跑省和国家发改委120多人次,对上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已争取到位资金项目21个,到位资金4275万元。另外,为金潮公司、昌大缸盖公司申报了国产设备退税200多万元。2003~2008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3.7亿元,其中省和国家无偿拨款1亿多元。另外,在争取进口物资配额和免税指标方面,累计为基层和企业争取天然橡胶进口指标1.18万吨,棉花进口指标300吨,植物油指标400吨。不但缓解了基层和企业生产原料紧张的状况,而且为基层和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帮助轮胎厂、针织厂、烟台春雨家纺等企业争取到进口环节免税指标,为企业节约资金上千万元。
积极推进银企合作。2005年以来,每年都筛选一批投资额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积极组织市内企业参加省、烟台市和市内银企合作会议,促进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为企业“输血”找资金。2008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全市重点项目融资推介工作,组织编写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和资金筹措情况,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促成10家省、市金融机构与招远市27家企业、28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36个,意向贷款金额74.97亿元。12月,抓住国家取消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的机会,筛选15个重点项目向烟台市金融机构进行推荐,为企业更多地争取信贷资金奠定了良好基础。到2008年底,累计向各级金融机构推荐项目100多个,协议贷款金额80多亿元。
加大包帮服务力度。2008年,招远市发展和改革局立足转变工作职能和作风,抓好罗峰街道东观村的帮扶工作,共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6起,累计筹措资金50多万元,对村里600米主街道进行通直、硬化、美化,新建办公室7间,对2条长1000多米的农田路进行全面整修,浆砌村西河堤170米。加大对企业的包帮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实施“千亿工程”加快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的意见》,从投资贴息等方面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对重点企业实行部门包帮制度,积极为玲珑橡胶项目集群建设搞好服务,作为特派员,在项目融资、征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和企业一起做了大量工作,为轮胎厂与美国贝恩公司合作,前后10多次跑省发改委办理有关手续。

【开展调查研究和经济预测分析】 2008年,招远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经济预测分析,当好领导参谋。组织开展经济发展预测分析,针对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组织有关方面对今年一、二、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困难、新问题,提出下步应对形势变化的政策建议,及时提供给市委、市政府领导。重点开展专题调研。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企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和潜力进行全面调研,向市政府提出应对当前困难、加快发展壮大3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建议,并就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措施,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采纳和肯定。另外,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完成印制电路板项目调研报告;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全市黄金工业2008~2012年规划;电力工业中长期规划等。

【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坚持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通过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参加普法考试等方式,提高干部队伍依法行政能力。2008年,发改局审批窗口共受理审批项目50多个,办结率达到100%。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6件,满意率达到100%。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经常性地对干部开展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规定,学习党内监督纪律处分条例,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县级领导干部任职回避亲属档案,构筑反腐防线,杜绝不良风气的侵袭。全年没有接到一例群众对发改局工作人员的投诉举报。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7户,爱心捐助9000多元。2008年,先后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1万多元。
(撰稿:魏述德 审稿:李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