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县 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8&run=13

第一节 古 城

城池 位于县地中部,东经120o23ˊ,北纬37o21ˊ。唐时在此设罗峰镇。金置县后始置土城,元末毁于兵燹。1377年(明洪武十年),知县王明善重建土城。1511年(正德六年),知县申良在土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周长1公里余,高8米,宽4米的城墙,建城楼4座、门3座,东曰盥泉,南曰通仙,北曰望海。并在城墙外凿濠沟,宽7米,深3米。1523年(嘉靖二年),知县罗锦增修东南门,取名云路。1577年(万历五年),知县田九邱重修城墙,始琢石四平布之,其上垒以小墙,小墙上冠以砖,砖之上修成剑脊状;重修城濠,开凿城西北濠,引东南方泉水环城流注,深广加倍,四隅设石闸,以制蓄泄。并建南、北两门石桥,取名南门桥、北门桥。1638年(崇祯十一年),知县屈允元重修石城和城楼,规模始壮。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生员杨鼎铉在城内东南角修魁星楼。清,城墙同濠沟划为48段,分社世世保修。
1937年七八月份,为防止日军入城后利用城墙防守,在国民党招远县长杨寿岩主持下,将城墙拆毁。1939年2月27日,日军少川支队和伪军刘桂堂部侵占招城,重修城墙,以利守城。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城墙部分拆毁,建国初期,城墙陆续拆掉,濠沟填平。
县署 位于城东北隅,金置县时创建。1370年(明洪武三年)扩建。其后,知县严凤、卢绶相继修建,始具规模,有大门(上修鼓楼)、仪门、正堂、土地祠、寅宾馆、典史堂、寄库楼、官库楼、皂隶房、知县宅、县丞宅、主簿宅、典史宅等。1644年(崇祯十七年),县署只存正堂、土地祠、寅宾馆、典史衙、仪门和大门,余者毁于兵燹。清,设县署于城内西北隅的“进士府”内(明万历年间工部主事李笃培的府第)。1939~1945年,为日伪政府驻所。建国后,县署陆续拆除。

第二节 今 城

城区 位于黄(县)水(集)公路东侧,滚泉山西麓,北依凤凰岭,南傍焦沟河。城区略呈南北矩形,面积4平方公里,包括城里、东关、北关西、北关东、南关西、南关东、丁家庄子、汤后、汤前、汤东沟、城西吕家、道口、南炉、冷家庄子、梦芝计15个行政村。城内建有文化、公园、健康、向阳4个职工宿舍区。1985年,城镇居民269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744人,农业人口8743人。
城内楼房林立,多为3~5层建筑。共有街道26条,总长21520米,其中柏油路面9条,长16882米。北大街东西走向,东起立交桥,西至黄水公路,宽34米,长2600米;中心街东西走向,东起东大街,西至黄水公路,宽20米,长1025米;西大街南北走向,南起焦沟河,北至水泥厂,宽24米,长4000米。
城内黄(县)水(集)公路纵贯南北,文(登)招(城)公路横贯东西。每天有公共汽车通往北京、济南、青岛、潍坊、烟台等市和莱阳、莱西、掖县、黄县、栖霞、蓬莱、海阳、文登等县。县内每天有班车通往15处乡镇。
城区内,有冶金、机械、纺织、缝纫、食品、建材、化学、印刷、木材加工等工业行业,数十个厂家。
城内国营、集体、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星罗棋布,设有“天天市场”,辟有固定农贸市场。文教卫生宣传方面,有文化馆、图书馆各1处,影剧院、电影院各1处,中等专业学校5处,电大站1处,高中2处,初中3处,实验小学1处,小学18处,县级医院2处,乡镇级医院1处,广播站1处。还建有公园、温泉疗养院、体育场、游泳池、旱冰场等。
县人民政府 1950年1月1日,招远、招北县合并,政府机关驻原县公署。50年代初,在原县署旧址,陆续拆除旧建筑,修建办公平房。1980年,县委、县政府2幢4层办公楼在平房办公室南20米处相继建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