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邮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59&run=1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古时,招远虽有驿道,但未设驿站。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始设急递铺。县城设总铺,下设20个铺子:曲城、马埠、老翅、钟离(今中村)、石城(今石城夼)、阜阴(今槐树庄)、张星、由基(今傅家)、梁夹(今十里铺)、百尺(今百尺堡)、张邴(今张邴堡)、苇都(今大秦家)、王徐(今掖县新城)、宅上、湖汪、西庄、毕郭、夏观(今下观堡)、清洋(今青杨堡)、寨里。分4路与掖县、黄县、栖霞、莱阳的递铺接通。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福兴永”商号设县内第一个邮寄代办所。后在杜家、毕郭、新城、道头等较大村镇,相继设立由商号代办的邮寄代办所。1920年寸月,成立中华邮政招远邮局,开办国内包裹、信函、普通汇兑、代收货价汇兑等业务。“七七事变”后,境内商号相继歇业,邮寄代办业务随之告停,唯县中华邮局坚持开业。1942年7月,招远、招北县分别成立战时邮局,1946年4月,改为县邮局。
1950年,成立招远县邮政局。1953年十月,开办国内电报业务,改称县邮电局。1969年12月,邮政、电信业务分开,成立县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9月,邮、电两局合并,复称县邮电局。

第二节 邮政设施

1920年,招远邮局业务全靠人力,除算盘、木杆秤、日戳等日常营业用具外,只有一只铁皮保险柜。1940年邮差开始骑上私人自行车。抗战时的战时邮局,除政府发给枪枝弹药护邮外,仍无其他设施。
新中国成立后,邮政通信面貌逐步改观,配备了机械工具和电器设备,大大减轻职工劳动强度。1969年,首次购进三轮柴油车和二轮摩托车各1辆。1977~1978年,省局先后拨给汽车3辆,三轮摩托车2辆。1985年,用于邮政的汽车3辆,投递的自行车59辆,邮政包裹收寄机2台,信函秤18架,邮件装卸机1架,局房面积12084平方米,3处邮电支局建起邮电通信楼。

第三节 邮政网路

1845年后,境内有担负通信任务的递铺21处,与邻县递铺衔接。清朝末年,有黄县——杜家——招远——毕郭——莱阳的一条干线邮路。
1920年,有南、北、西3条干线邮路。北线是:黄县——龙口——北马——芦头——黄山馆——杜家——中村——招城;南线是:莱阳——毕郭——道头——招城;西线是:朱桥——蚕庄——夏甸——招城。
1942—1945年,招远、招北县的战时邮局,为有利抗战,方便军政,开辟战时邮路(即交通线)。招北县主要干线邮路是西去掖县交通站的交接点曲城一带,北去黄县交通站的交接点孟家口子一带。招远县主要邮路是西去掖县交接站接头点曲城一带和东去栖霞交通站接头点寺口、观里一带。
1945年抗战胜利后,招远县战时邮局驻招城,招北县战时邮局驻杜家镇。1947年国民党军进攻胶东解放区,邮运中断月余。1948年7月,胶东邮政管理分局及胶东日报社迁程家洼,随之增开东、西两条干线邮路:向东至海阳,向西至昌邑。1949年6月,烟潍路邮车开通,招远、招北两县邮件开始经龙口局转发,形成了龙口——杜家——招城——毕郭——杨础的自行车邮路。1950年1月两县合并后,邮路改由龙口局至招远局。县内形成招城至杜家、道头、毕郭、潘家集、蚕庄等邮路网络。
1956年,县内有6条支线邮路,1964年增加至10条。1967年增加3条委办客运邮路:招城——玲珑,招城——大霞坞——毕郭,招城——道头——夏甸。1973年,烟台直达招远的干线邮路开通。1984年,县内已形成3条基本固定的环形邮路。一路:招城——大户陈家——中村——蚕庄——辛庄——张星——年头宋家——徐家——招城,全程110公里;二路:招城——道头——东庄——新村——夏甸——毕郭——大吴家——招城,全程119公里;三路:招城——大秦家——南院庄——栾家河——沟上——玲珑——招城,全程75公里。
1984年8月,开始将部分投递路段承包给农民。1985年城乡投递邮路单程为2068公里,其中承包给农民的路段为712公里。

第四节 邮政业务

函件 建国前,招远县函件流量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县邮政局致力拓展普通函件业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书信往来、城乡物资交流增多。工业生产也逐步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经营,多通过邮政渠道获取各种信息,因之,函件交换率不断上升。1985年出口函件151.2万件,进口函件172万件。
包裹 19世纪20年代,县内各邮寄代办所不受理包裹业务。1920年4月,招远邮局开办以普通包裹为主,兼收商品包件的邮寄业务。1932年,曾因东北地区被日军侵占,停止收寄到该地的包件。1942 7年,战争所致,交通阻塞,邮局停办所有进出口重件邮寄。1950年,在办理小包件为主的邮寄业务同时,开办“代收货价”、“代购货物”、“代发广告”等服务项目,1953年停办。1980年重新开办“代发广告”、“代收货价”及包裹“存局候领”业务。
汇兑 1903~1919年,县内各邮寄代办所,仅办理5元1张的小额汇兑。1920年,县邮局办理限额100元的汇兑。1931年限额加大到200元。1948年,县邮局改行普通汇款单和定额汇票两种汇款形式,扩大通汇范围。1958年,汇兑业务实行信封式汇款通知单,设汇兑检查员。1959年后,按规定各级邮局均可在银行开立邮政汇兑资金往来账户。1981年,邮政汇款额放宽到5000元。
报刊发行 1943年,战时邮局开始办理部分报刊收订业务。1944年增设书刊销售业务。发行的报刊有《大众报》、《胶东大众》、《群力报》、《农村大众》、《工人日报》、《青岛日报》、《山东青年》、《展望》、《山东青年文化》等。1950年,县邮政局接办全国报刊发行业务。1985年,县邮电局发行各级各类报纸杂志累计约2000种,1230余万份。
1981年开始零售少量期刊,1983年设报刊零售亭,1984年设报刊零售门市部,实行承包经营。
机要通信 1942年前,机要通信工作由地方党委交通班负责。1942年交通班与战时邮局合并,机要文件用红色单据计收和红色邮袋盛装。1948年,邮政转为企业化管理,招远、招北县邮局于7月份停办机要文件收寄,业务由县委交通班负责。1957年4月,县级以上机要通信业务重归邮局经办。1958年12月,接办县以下机要通信业务,县委交通班并入邮电局,专设机要组、机要室,增辟机要投递线。后为节省人力,合理兼作,实行机、普合运制。1985年,县邮电局只受理县团级以上机要通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