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 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56&run=13

第一节 官 道

古时称公路为“官道”。招远县的官道多与驿道并用。1131年(金天会九年)设县后,第一条官道从黄山驿(今黄山馆)进入境内,向西南经东良、湖汪、辛庄、磁口、宅上、洼曲家、官道等村,直达莱州府。后,相继辟成的县内官道,皆以县城为中心向四方辐射。东去的有经苇都解家、梧桐夼、张邴堡、大疃至栖霞的一条,东南去的有经转山堡、青杨堡、下观堡、毕郭去莱阳的一条,西北去的有经石城夼、中村、蚕庄到朱桥的一条,北去的有经十里铺、大里、垛石口(今口子后)去黄县的一条。今招远的县际公路,多在原官道基础上修筑而成。

第二节 公路铺设

国道 过境国道为烟(台)潍(县)公路。1920年秋,国民政府交通部从临清、平原、曹县等灾区招收民工,修筑此路,1922年竣工通车。
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日军入侵,烟潍路被破袭。日军投降后,胶东行署做出修复计划,发布修路训令,突击修复。建国后,人民政府对该路多次进行改造,使路况发生很大变化。现烟潍路境内长1 4公里,有永久性桥梁5座,长399.4米。涵洞33座,长500.7米。全部铺成宽11.5米的沥青路面,为国家二级公路。
省道 黄水路 北起黄县的黄山馆,经境内张星、招城、十字道、新村、夏甸等站点,南抵莱西县城(水集)。境内长54.9公里,路基宽8.5~1.4米,路面宽7~11米。有永久性桥梁20座,长776.5米;涵洞149座,长2074.5米;防护工程2l处,长1942米。是境内交通运输一条主动脉。
黄水路前身为青(岛)黄(县)路。民国初,黄县、招远、莱阳、即墨4县人民,在原有村镇道路基础上修建成县际大道。1931年初,始有汽车通过。
1950年起,县每年组织沿线人民对黄水路进行修整。1951年,路基由6.8米展宽至7.3米,落高垫低。1958~1959年,对招城以南约30公里的路段,进行整修改线、展宽路基和桥涵工程配套。1968年,对县城以北分3段改建,总长11.5公里,达到三级公路标准。1975—1978年,对半壁店向南至十字道段,先后两次改建,降坡、裁弯、路基展宽,缩短了200米的里程。为35.6公里的路面铺筑沥青,该路实现晴雨通车。1979年,将该路经县城西大街段,移至城西耩,长9.7公里,路基加宽至14米,路面宽12米。次年又将高家圈0.8公里的路基抬高,将范家庄1.4公里路段改线。1984年,对境内所余20公里的沙土路面铺筑沥青,翌年7月竣工。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海掖路 东起海阳,经栖霞、招远南部,西达掖县县城。境内长27.2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有永久性桥梁15座,长394.4米;涵洞56座,长594.8米;防护工程10处,长461.8米。其前身为徐(家店)掖(县)路,1951年路基加宽至7.3米。翌年5月,对黑石口至毕郭段25.8公里进行整修,并建成城子西沟l孔石台砖拱桥。1961年对下林庄以西6.8公里路段改线。1969年,对白地(栖霞)至十字道段65.4公里改建,路面加宽至7米,桥涵齐全,实现晴雨通车。1978年秋,又对十字道以西至招、掖县界段改线扩建,将原路北移,使全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文招路 东起文登,经牟平、栖霞至招远。境内长17.6公里,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有永久性桥梁13座,长339.7米;涵洞52座,长640.4米。1958年,县有关部门组织2500余人,一个月内辟出一条从招城经单家、邱家、张邴堡、大疃等,直达栖霞的新路段。1969年,建起城东河9孔大桥。后,单家、大秦家、邱家河桥相继建成,实现晴雨通车。
1980年,对该路招城以东1.2公里路段改线。1983年又进行改线加宽工程,新建、加宽小桥9座,长109.36米;涵洞54座,长776.1米。1985年,城东河大桥加宽至20米;单家河、大秦家河、张邴堡河等桥全部加宽至12.5米,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黄招路 北起黄县的黄河营,经黄县城、玲珑口子,直达招远县城。境内长17.6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有永久性桥梁11座,长344.3米;涵洞31座,长426.8米。该路原为招城通玲珑金矿的乡间大道。建国后,为大力发展黄金生产,促进山区开发,县人民政府多次组织力量对此路进行整修改造。1964年春,调集千余民工,一年时间,彻底改变路况。1977年秋,又将县辖段8公里的平原路段改移沿河地带,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蓬水路 北起蓬莱县城,经黄县、招远东部,到莱西水集。境内长20公里。该路原为乡村大道,弯多路窄,凸凹不平。1951年,初次整修,抬高路基0.5米,路面宽7.3米。1965年,对草店北埔至毕郭段进行落高垫低,整修改线。1978年再行改线修建,裁弯取直,1982年竣工。路面宽9~10米。有永久性桥梁4座,长132.5米;涵洞57座,长772.4米;防护工程2处,长144.5米。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县道 1985年,全县有县道7条,总长178.9公里。
张苑线 北起黄县的张郑,南至招远的苑家。境内长10公里,路基宽9米,路面宽6~7米。始筑于1963年,形成于1978年。属三级公路。
傅马线 东起傅家桥,西至掖县的马塘店。境内长21.1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始建于1959年,形成于1977年。属三级公路。
黄草线 北起黄县城,经栾家河乡、大秦家乡部分地段抵草店。境内长25.2公里,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始建于1963年,1964年北与黄县界接通。1965年,梧桐夼至草店段修成,1972年称黄草线。属三级公路。
龙水线 北起龙口,经招远的宋家、张星、玲珑、招城、大秦家、大吴家、毕郭等7处乡镇,南至莱西县城水集。境内长50.1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1977年开始扩建,1980年竣工。属三级公路。
水夏线 北起水盘村北的烟潍路,经辛庄、金岭、大户陈家、道头、东庄等5处乡镇,南到掖县的夏邱堡。境内长49.7公里,1963年进行整修,1965年建成,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属三级公路。
松九线 东起栖霞县的松山,西到招远的九曲。境内长10.4公里,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自1964年起逐段修整延伸,1975年筑成松山至招远玲珑台上路段,称 松台线。1982年改称松九线。属四级公路。
张新线 东起张星,西至掖县的新城。境内长12.4公里,形成于1983年。属三级公路。
乡镇公路 20世纪50年代,乡镇间多为人行道、马车路,70年代开始修筑机耕路,后在此基础上,逐年修筑了乡镇间和乡村间公路。1985年,乡镇间、乡镇内皆有公路,形成公路交通网络。
专用公路 矿区公路 东起九曲金矿,西至招远金矿,长6.05公里。1983年建成,路面宽7米。
厂区公路 “七六一”厂区公路,由留仙庄村西黄水公路向西北直达该厂,全长0.8公里,路面宽8米。

第三节 公路养护

养护队伍 烟潍路建成后,招远境内有护路21210余人。1949年,县内主要干线公路设养路队或养路组。1951年1月,在道头设公路管理站,4月迁县城。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养护队伍不断壮大。至1985年,烟潍路设北侯家、丁家疃工班,有养路工4人,养路员32人;黄水路设北石家、傅家、城关、半壁店、新村、道北庄子等6个工班,有养路工17人,养路员136人。16处乡镇全部成立了养路队,有管理员16人,养路员793人,养护总里程416.7公里,拖拉机31台,大小压路机4台,大小客货汽车9辆。
路面养护 1953年,县人民政府组织全县人民,利用农闲时节将全县公路路基、路面予以填平补齐,疏通排水沟。1962年,县人委在“关于做好雨季公路维修养护确保公路畅通的通知”中规定,对养路组织进行检查调整、整顿充实。当年对傅家桥至灵山沟路段进行大修,铺筑路面。对朱宋至蚕庄、北截、寨里段也进行了路面铺筑。1969年,三轮车取代人拉梳沙器。70年代,拖拉机梳沙代替三轮车梳沙,并开始推行公路养护小段包工,定质定量,联产计酬。1968年,县内开始铺筑沥青路面。1975年,县公路站在半壁店村南建起沥青油加温场。1985年,境内共有沥青路面73.2公里,干线公路好路率达98%,县内公路好路率达80%以上。
公路绿化 1951年,青黄路有行道树880棵,徐掖路330棵,全县路旁植树19754棵,多为刺槐、加杨和法桐。1965年春,县里把干、支线和地方道路树木的育苗管护、所有权及收益分配,落实到沿路公社和生产大队。为解决公路绿化苗木来源,1979年,县公路站在大秦家村北建起50亩苗圃。1985年,全县公路宜林里程413.8公里,绿化里程405.5公里。
养路费征收 1951年,全县征收养路费2232.6万元(旧币),1972年为21.8万元,是1951年97.5倍。之后,养路费收入逐年增加,1985年达484.8万元。
1965年,公路站设专职养路费征收员1人,1985年增加到14人,分别在道头、毕郭、辛庄、张星设征收所。所收养路费全部上缴,县内养路所需费用,由上级主管部门按计划下拨。

第四节 桥 涵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招远县续志》载,招远境内有垛石口、青杨堡、东良河、石对头、城子西沟等桥。
1932年建成7孔傅家河漫水桥,1966年重新改建,全长151.7米,成为当时全省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平板拱桥。
40年代建起界河12孔漫水桥,1972年新建成17孔、长194米的大桥。至此,烟潍路招远段晴雨通车。
招城东河是文招路(原为栖招路)招远辖段第一条大河。1969年,建长110.96米、高5.15米、桥面净宽9米的9孔一10米石台石拱大桥。1985年又将桥面加宽至20米。
单家河为黄招路招远辖段大河,1969年建起长106.2米、高2.1米、桥面净宽7米的35孔一2.5米石台石拱桥,彻底改变了车行河底、晴通雨阻的状况。
1978年6月,大霞坞桥落成。全长245米,桥面净宽7.5米,为14孔一15米石台石拱大桥,属境内最大桥梁建筑。
1985年,在招城东郊建成全县第一座立交桥。桥长37.14米,桥面净宽7米,桥下为东西走向的文招公路,桥上为南北走向的龙水公路。
1985年,全县有大、中、小桥梁188座,总长5213.6米;涵洞944个,总长11045.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