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与勘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50&run=13

第一节 地 质

招远县位于胶东隆起(又称胶东地盾)的胶北隆起中西部。县境东西向褶皱发育,最大的有栖霞复背斜通过境内,早新华夏系东北向断裂极为发育,多有黄金、黄铁矿等金属矿床生成。地层有太古界的胶东群变质岩,分布在大秦家乡、大吴家乡及新村乡一带,构成栖霞复背斜南翼,地层产状向南倾斜,北老南新。岩性下部有变粒岩、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黑云片岩、透闪透辉大理岩、夹石英岩。岩性上部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偶夹大理岩。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在近海平原及河谷中,近海为海积,其他为坡、冲、洪积。钟离河、诸流河等分布有冲积和残坡积砂矿床。
境内发育有多期次多种类的中酸性花岗岩类。其中,中生代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即玲珑花岗岩),分布面积大且集中,出露面积大,与围岩多呈和谐的渐变过渡接触,其黑云母同位素地质年龄鉴定为1.18~1.60亿年,最高1. 72亿年。金的丰度值一般低于胶东群而高于中国酸性岩类的十几倍。
中生代燕山期斑状花岗闪长岩,成岩基和岩株产出,分布较零散,可构成几个近东西向的构造岩浆带,与围岩多呈侵入接触,其同位素地质年龄鉴定为1.02亿年,是金矿的主要成矿母岩,控制金矿有规律的成带分布。招远区域的特点是成矿物质在质变和混合岩化作用中,老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形成了以胶东群为主体的金的矿源层。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斑状花岗闪长岩,金的丰度值较高,这使在花岗岩岩化过程中,胶东群地层中的黄金进一步活化、迁移、富集,一部分进入花岗岩中,大部分以络合物的形式与岩汁携带的部分,形成混熔的成矿热液。由于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在东西向与东北向构造的复合部位,形成金矿集中分布区,在早新华夏系断裂构造中形成规模不等的金矿床。

第二节 勘 探

“上有丹砂下有金”,是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地数》篇记载古人找金的经验,至今仍有参考作用。招远采金曾在古坑洞内发现过黑陶碗,是古人为试验矿石含金品位高低所用。即把矿石磨细用碗汰淘,今人称之为“碗金法”,又称“叫眼儿”。县内大中型采金基地,均为群众用类似的土法发现。19世纪开始,国内外相继有人来招远调查过黄金资源。
1917~1937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几次调查过玲珑、九曲、红青、黄山等矿点,写有《中国立案调查文件》。1947~1951年,我国地质学家数次来招远玲珑金矿考察,著有《调查招远玲珑矿业公司报告》、《山东招远金矿报告》。50年代中期,地质部门又普查了招远玲珑矿田,选择42条主矿脉进行评价。此后,又对洼孙家、夏甸、东埠上等金矿体做了评价。1963年以来,山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年平均6台钻机400余人在招远探矿。1975年后,山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冶金第二、三、四地质队,工程兵00524部队及物化探专业队等,在全县进行地质普查找矿工作。相继查勘了曹家洼、北截、灵山沟5号脉、黄埠岭、河东、玲珑、玲珑台上、东埠上、姜家窑、大尹格庄等金矿床与诸流河、钟离河砂金,查明县内主要断裂带有7条,招(远)平(度)断裂带藏金量最富。该断裂带下部的玲珑金矿田埋藏浅且品位最高。1976年9月,县黄金地质队成立,1985年有钻机3台,职工152名。
除专业勘探外,群众仍以传统的坑探方式找矿。1981~1985年,年平均有千余人进行找矿探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