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教艺术用品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44&run=13

第一节 文教用品

1961年,张家庄村办起毛笔厂,主要生产毛笔、板刷、毛刷,其中毛笔有大中小白云、净纯狼毫笔、1~6号提斗笔,销往本省及东北三省。70年代,横掌赵家、城里建起粉笔厂,第十一中学办起无尘粉笔厂,北台上建起浆糊厂,80年代先后停产。1981年,后大里村建起墨汁墨水厂,年产30余吨。1985年,玲珑油墨厂建成,有职工14名,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年产油墨3吨。同年,大吴家乡农机修造厂生产削笔刀,年产50万把。

第二节 网扣绣花

网扣绣花,又称“网扣花边”,是招远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19世纪末,沿海织网艺人受欧洲抽纱工艺的影响,在网片上编织出简单的花纹,后来演变成带状网扣花边,又称“簪网扣花边”。20世纪20年代,带式花边发展为圆形和方形盘垫网扣产品,创造了编布、圈线、拉网、梅花、勒瓣等具有立体效果的工艺针法,形成招远网扣产品的独有特色。1928年,全县有代花边庄加工的绣花女工万余人,并成立了3处私办绣花工厂。1933年,全县年产花边4.5万套,由龙口、烟台等地出口。1934年,花边生产遍布全县,从业3万余人,产品主要有盘垫、靠背、小规格台布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花边业萧条。
建国后,网扣绣花业逐渐恢复。1954年,8家私营花边庄合营,成立招远县建亚网扣绣花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招远县网扣绣花厂,有职工112人,工业总产值90.5万元,实现利税10.7万元。1959年,绘画纹样网扣窗帘被省轻工业厅授予优秀设计奖。1964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设计生产了网扣窗帘。1968年,发展了彩色网扣,创建了缠梗的衬托工艺,自行设计的5200B、5217彩色床罩、台布,跻身于国际市场。1974年,晒图实现了机械化。是年,有职工169人,完成工业总产值748.8万元,实现利税116万元。1979年,网扣车间实现流水线加工,安装了网扣打件机。1985年,有职工183人,固定资产原值163.8万元,工业总产值595万元,实现利税30.7万元。产品有床罩、窗帘、台布、琴罩、沙发垫、衣服、挂画等10余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
招远网扣绣花以色泽典雅质朴、纹理清晰透明而著称于世。产品图案具有虚实、沉浮的立体效果,表现题材广泛。1974年,为北京饭店设计生产了“潇湘竹”网扣窗帘。1980年,人民大会堂的山东厅、北京厅、甘肃厅、河北厅、四川厅、吉林厅及毛主席纪念堂都悬挂了这种窗帘。同年,招远网扣被山东省经委、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网扣绣花厂被国家经委、对外贸易部、轻工业部列为全国抽纱定点生产单位,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 草制艺品

1958年,县网扣厂安排专人组织农村工艺草鞋底生产,厂方验质、收购,包装外运。1960年,生产草鞋底2149双,产值2149,元。此后,产品种类逐渐发展到草门帘、草地毯、草提篮、草坐垫、草杂品5大类1800多个花样3200多个规格。1973年,草制艺品从网扣厂分出,定名招远县草制艺品厂,完成产值367.8万元,投放加工费250万元。1974年,投放加工费350万元,全县生产人员1.15万人,完成产值437.14万元。1976年,草制艺品厂和网扣厂合并为招远县艺品厂。1977年,全县草制品生产人员达3万人,投放加工费597万元,产值753.08万元。1982年,草制艺品厂重新独立,职工61人,全县生产人员2.5万人,投放加工费410万元,完成产值526,5万元,实现利税51.4万元。1985年,有职工72人,固定资产原值63.6万元,全县生产人员1.1万人,投放加工费241万元,工业总产值351.9万元,实现利税16.7万元。产品远销美、英、日、法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1985年累计创汇1500万美元。

第四节 烟花及特艺品

烟花炮竹 县内传统生产的村庄主要有北坞党、北岔河、西岔河、北里庄、栾家河、抬头赵家、孙家夼、南崔家、立甲疃、东于家、孟格庄、郑家、杜家等。1984年,金岭镇建起招远县福利花炮厂。1985年,有职工51人,固定资产原值11.4万元,工业总产值20万元,实现利税1.2万元。
金首饰 1984年,招远特艺品厂在金岭镇建成投产,主要产品为金戒指、金项链。1985年,有职工80人,固定资产原值12.6万元,工业总产值2200万元,实现利税4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