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41&run=13

第一节 纺 织

19世纪末,家庭手工纺织业已较普遍,家庭妇女用木制手摇纺车和织布机自纺自织小土布。20世纪初,“洋线”、“洋布”上市,民间织布受到冲击,后因抵制日货,手工纺织业又复兴。1933年,全县织户3000余个,年产土布2万匹,总产值56万元。除织布外,民间织袜业渐兴。1932年,纪山纪家设立“恒盛”私人工厂,工人5名,资本1000元,年产袜1690打。同年4月,县建设局创办平民工厂,有工人10名,资本4500元,年产布1420匹。当时,织布与印染分家,1936年,城内有染坊1处,能染色布和印花布。1943年,招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华东纺织厂,有织布机30台,分散在农村民户家中。1945年,后路家176户农民凑集1.7万元,建立纺织合作社。1947年9月,国民党军队进攻招远时停业。1949年恢复,有社员246户,469人,资金546.8万元,盈利100万元(北海币)。
1952年,全县纺织业作坊1140个,从业1356人,拥有木机1094台、袜机30台、绳机2台。同年,城南关成立建华纺织生产合作社,有职工30人,织布机20余台,主要生产蓝条布、白细布、白咔叽布,当年产布4025匹,产值5.78万元。1956年,全县纺织生产合作社15个,产值6.2万元。1958年,以建华纺织社为基础,成立国营招远县纤维厂,增加毛巾、跳线布生产。1959年并入县酿造厂,1962年停产。此期,家庭纺织业继续发展,产品有土布、袜子、毡帽、麻袋、绳子、棉线,60年代末停业。
1980年,招远县针织厂成立,属县集体企业。1981年4月投产,有职工110名,针织机10台,设织造、漂染、印花、成衣4个车间。1983年6月,与日本伊藤万公司签订了出口圆领文化衫33.82万件的合同,创外汇24万美元,年末总产值达165.8万元。1985年,有职工287人,固定资产原值265.3万元,主要设备53台,年产201万件,工业总产值295万元,利税总额63.9万元。产品为棉、混纺针织内衣,销往日本、匈牙利和国内8个省市。
1980年,蚕庄羊毛衫厂建成。1985年,乡镇办纺织企业6个,主要生产鞋口带、毛纱线衫裤、围巾及各种针织服装,职工791人,工业总产值231.5万元,利税总额62万元;村办纺织企业37个,从业1351人,工业总产值663万元。

第二节 缝 纫

服装 1919年,城内有成衣铺2家,1945年日军投降时尚存1家,皆为手摇缝纫机加工。
1952年,县内有成衣铺18个,从业22人,缝纫机19台。同年,供销合作社附设1个缝纫组,1954年发展为新生缝纫生产社。1957年,全县有合作性缝纫社4个,职工37人。1958年,新生缝纫社改为地方国营招远县红旗被服厂,有职工50名,工业总产值8.4万元。1961年,改为县被服社,属县集体企业。1972年,更名为招远县服装厂,有职工93人,工业总产值46万元,利税总额1.2万元。1976年,为日本客商生产条绒裤3000条。1985年,主要设备有缝纫机、高速包缝机、五线机、锁眼机、钉扣机、熨烫机,形成了单人单机流水作业。职工235人,固定资产原值67.9万元,年产各种服装17万件,工业总产值308.6万元,利税总额24.2万元。产品销往日本、西德、荷兰、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
农村服装加工业为传统的副业项目。人民公社化后,公社农机修造厂多设有缝纫组。1966年,全县队办季节性缝纫组52个,从业125人,纯收入5568元;常年性缝纫组33个,从业105人,纯收入13033元。1976年,毕郭、城关、灵山公社办起被服厂。80年代,村办和个体缝纫业大兴。1985年,乡镇办服装厂4家,从业142人,固定资产原值34.3万元,工业总产值96.4万元,利税总额16.2万元;村办服装厂41个,从业1097人,工业总产值461万元。
制鞋 1936年,城内有布鞋业3家,皮鞋业1家。1947年,城内有鞋铺6家,工人百余名。
1952年,全县私营鞋铺437个,从业551人。同年,城区3个鞋铺合营,成立招远县工兴鞋业生产合作社,年产布鞋0.76万双。1957年,有合作,陛制鞋业2家,职工60人。1958年10月,工兴鞋业社转为地方国营招远县东方制鞋厂,1961年9月改为招远县鞋业生产合作社和修鞋社两个手工业生产社。1967年,鞋业社开始生产布棉鞋。1968年,增加皮棉鞋。1970年,易名为招远县鞋厂,年产布鞋18.07万双、皮鞋0.29万双,皮件688副,完成产值74.8万元,实现利税1 0万元。1972年,增加塑料车间,生产注塑布鞋和塑料凉鞋。1980年和1981年,社办招远县童鞋厂、招远县第二布鞋厂建成投产。1981年,皮鞋生产从县鞋厂分出,成立招远县皮鞋厂,为县属集体企业。1985年,县办制鞋厂2家、乡镇办制鞋厂2家。县鞋厂有职工200人,固定资产原值100.3万元,年产布鞋38.84万双,工业总产值256.5万元,实现利税23万元;县皮鞋厂有职工170人,固定资产原值33万元,年产皮鞋8.9万双,工业总产值103.4万元,实现利税17.9万元。两个乡镇制鞋厂有职工269人,固定资产原值102.5万元,工业总产值129.8万元,利税总额15.4万元。

第三节 皮革、皮毛

皮革 1933年,全县制革业50家,年加工猪皮1万张,总产值2.4万元。1952年,私营制革业作坊66个,从业102人。1956年,县内有皮革业生产合作社(组)5个,从业41人。1958年,皮革业生产合作社(组)合并为地方国营招远县东方制革厂。1959年,合并于东方制鞋厂。1961年,从鞋厂分出,成立皮革业生产合作社,属县办集体企业,年产量2250张(折牛皮)。1964年购进打光机。1966年,自行设计制造了1台既可铲皮、搓皮,又可去肉的多用设备,提高工效4倍多。70年代,先后增加了30多台专用设备。1973年,易名为招远县皮革厂,当年产量23495张,总产值60.3万元。1975年建成鞣制车间和整理车间,总产值达到79.8万元。1985年,有职工134人,各种专用设备近百台,固定资产原值154万元,年产量13.64万张,工业总产值418.7万元,利税总额39.7万元。
皮毛 1978年华山公社办起皮毛加工厂。1985年,有职工75人,固定资产原值7.5万元,工业总产值15.5万元,利税总额1.3万元,主要产品为毛皮褥子。1984年,大吴家乡建成招远县第二鬃毛加工厂。1985年,有职工40人,固定资产原值2.7万元,工业总产值9.4万元,亏损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