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 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146&run=13

第一节 古遗址

曲成古遗址 发现于1973年。位于东曲城村南小盆地内。东西长约850米,南北宽约200米。文化层深度达3米以上,古陶片布满地表。南城北部断崖下有汉井一口,1979年因改河道被填。出土文物有西周时期的铜鼎、簋、盘、匝和陶器鬲、罐等,并有战国时的铜舟、剑、戈,汉代的许多陶器等。
羊家古遗址 发现于1981年4月。位于羊家村南。有半地穴式古代房基3处和灰坑1个。3处圆形房子残迹,有2处相连。1处内有圆形土丘。房子直径约3米,壁直粗糙,底平,有厚约5厘米的黄褐色夹砂土,其上覆盖一层黑褐色土,厚30—75厘米,系原始文化堆积,内有陶片、兽牙、兽骨和红烧土块。在房子残迹南约10米处,有1灰坑,上层已被挖去80厘米,内剩约30厘米厚的文化堆积。灰坑残部椭圆形,出土有石器、骨器、角器和陶器等。据考古学家鉴定为史前文化,即商周以前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北里庄古遗址 发现于1981年4月。位于北里庄村东。遗址上层约0.6米含有手制夹砂红陶及轮制泥质灰陶片。下层为原始文化,可分二层:第一层厚约0.6~1米,黑褐色土,较硬,夹有红烧土块、木炭渣、手制夹砂红陶等;第二层,厚度0.8米,花土,质较硬,陶片减少,与第一层陶片形制相同。出土石器,有刮削器2件,为浅红色花岗岩和青石磨制,刃部锋利,有明显的痕迹。球状石器1件,为灰色花岗岩磨制,有双面对钻孔。该遗址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家庄古遗址 1981年4月发现。位于盛家庄村西平地。遗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西南部有一断崖,内有夹砂红陶、褐陶片,袋足及泥质灰陶、白陶片,粗瓷器碎片等,文化层不明显。属原始文化及再晚时文化遗存。
后大里古遗址 发现于1985年6月。位于后大里村西。面积约1000平方米。收集到的文物有:石器、兽骨、各式各样的陶器、红烧土块等。

第二节 古墓群

辛庄古墓群 1973年冬发现。位于辛庄东北台田内。墓区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断崖有10多座土坑为竖穴葬,黑褐色填土,较松,填土夹有碎骨块和泥质灰陶片。1981年,对已露出的一座墓葬进行调查。此墓为长方形7坑竖穴式墓,从残存骨架看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部已被破坏,无随葬品。根据墓室结构及出土文物考证,为西周至春秋时期墓群。
段家洼古墓群 1981年4月发现。位于段家洼村西平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古墓群北部有1条水沟,深约1米,从沟断面和底部观察,有3座形制相似的汉代墓葬,墓室为砖砌圆形攒光顶,顶部破坏,周围破碎墓砖俯拾皆是。墓群南地堰处,有大量形制似宋代的墓砖出现。根据墓室结构、墓砖等考证,为汉代墓地,亦有宋代墓葬。
北崔家古墓群 1981年4月发现。位于北崔家村西北。墓群面积约6300平方米。墓区断崖为黄褐色夹砂土,较硬,其断面暴露出5个坑为竖式墓葬,黑褐色填土较松,从墓葬及墓区周围采集到一些陶器,其中泥质轮制豆5件,手制夹砂红陶罐1件,器底9件等。根据墓室结构和出土文物考证,为西周至春秋时墓群。

第三节 革命纪念地

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 1945年7月,招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人民群众资助下,于齐山主峰修建“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一座,塔高15米,座北面南,为五层六角形砖石结构,刻有386名烈士英名。
民族英雄赵书策纪念碑 位于赵家沟村东约300米处,朱(宋)大(户)公路北侧高地上。纪念碑高1.09米,宽0.46米,厚0.1米,正中竖刻“民族英雄”4个隶书大字。背面刻有碑文,简要记载了赵书策烈士事迹。1943年9月25日,赵家沟村民兵赵书策,为保卫驻该村的北海银行和兵工厂而牺牲。1945年,招远、招北县政府授予其“民族英雄”称号,修墓立碑,以志其功,并将赵家沟村改名赵书策村。1980年因修公路,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碑址西迁约20米至路北,修筑正方形碑基、混凝土碑座,四角各植青松1株,更显庄重肃穆。
西山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招城西部初家山主峰,海拔167.2米。1960年2月,经县委和县人委定名为“西山革命烈士陵园”,征地188.44亩,将全县散葬烈士957名移葬此地。陵园成梯形结构,分12个墓区,占地57.6亩。两侧有边道,中间有甬路,主墓为原胶东五旅十四团政委张咨明墓。1984年,县政府将“西山革命烈士陵园”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节 馆藏文物

1957年4月,县文化馆设文物管理组,在县内进行了首次文物普查。1976年3月,文物组划归图书馆。1981年3月,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到1985年,共收藏古代文物5470件,革命文物151件。其中西周时代的青铜器“齐中作宝簋”,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