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方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123&run=13

第一节 团 练

1853年(咸丰三年),清政府为镇压农民起义军,诏令各县村村办团练,县设团练局。1861年(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捻军东征至毕郭。二十七日,团练与捻军激战,双方伤亡严重。1867年(同治六年),招远团练又与东征之捻军激战一场。

第二节 联庄会

1925年,为防匪祸,县内各村纷纷成立护村队。后,村间串联,组成联庄会。
1927年秋,以黑山乡联庄会为骨干约200人,围攻招城,要找贪官污吏算账,因官兵早有戒备即撤。
1931年,山东省政府颁布《联庄会暂行条例》规定,将联庄会纳入官办。县设总会,县长任总会长;区设分会,区长任分会长。然未实行。

第三节 乡农学校

1935年,县内9个区全部建立乡农学校,既行使区公所的部分权力,又掌握二部分经过训练的乡校武装。规定每30亩地(老亩)出1人1枪,分批轮训,时间1年,后调往正规部队。因富户子弟怕死,多雇人顶替。乡农学校每期训练壮丁30~40人,全县每乡举办2期后,于1937年停办。

第四节 望儿山坡救国团

1938年1月,刘伯音、赵金鼎和一区乡校校长、七区乡校教导主任组织起1支70余人的抗日武装。队伍集合到七区城子村(今属掖县)附近的望儿山,遭到国民党游击队焦慎卿部的袭击。此后,刘伯音、赵金鼎等便以“望儿山坡救国团”名义,继续进行武装抗日斗争。4月,“望儿山坡救国团”和“青年抗日救国会”合并,改编为“招远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十二大队”。

第五节 普云佛教抗日救国军

1938年3月2日,毕郭陈家庄陈言忠,利用普云佛教会负责人的名义,树起抗日大旗,称“普云佛教抗日救国军”,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陈言忠任会长,滕德三任军师,阎德超和王先春任总指挥。下设6个营,徐永泉、陈玉山、曹欣锡、温中坤、宋海龙、林登奎分别任营长。6月,在夏甸一带被莱阳国民党游击队刘东洋部击溃,余部由王先春率领投奔八路军。

第六节 三军九大队

1938年3月中旬,莱阳王子芳、刘恒山和招远林子彬、耿宽等,在莱阳北部河崖村组织起40余人抗日武装。招远南部的西庄、东寨里等村20多人参加。3月下旬,为避免国民党游击队的袭击,将队伍转移到招远的车元口、城子、毕郭一带活动,队伍发展至100多人,有枪30余支。后经胶东特委批准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九大队”,宋竹亭为特派员,庄扶吾为大队长,张咨明为政委,林子彬为副大队长。同时,招远民先县队部又将秦鹏飞等20余名骨干充实到该队。
“三军九大队”战士大多是教员和青年学生,群众称其为“大褂子队”。4月中旬整编为3个中队,王子芳、林子彬、秦鹏飞分别任中队长。5月,“三军九大队”改为“三军四路二十四大队”。9月18日,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十一团三营”。

第七节 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十二大队

1938年春,张谦恒、王作臣、贾君知等人在招远北半部成立“招远青年抗日救国会”。4月,与“望儿山坡救国团”合编为“招远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十二大队”,刘伯音、郭玉峰和贾君知先后任大队长,张谦恒任政委,驻辛庄、孟格庄一带,共100余人。后,八路军八支队副司令兼指挥韩明柱正式命名为“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十二大队”。7月编入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

第八节 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

1938年7月,三十二大队、普云佛教抗日救国军和玲珑矿起义矿警合编为“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王檐雨,政委张怀忠,副大队长滕利刃。辖3个中队,中队长分别为徐升甫、李树范、于志美。第三大队曾在九曲村西痛击蔡晋康部,后改编为五支队后方司令部独立二营。

第九节 五支队后方司令部独立二营

1938年9月,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改编为“五支队后方司令部独立二营”,张怀忠任营长,冯升堂任政委,滕利刃任副营长。原3个中队改编为3个连。独立营活动在九曲、玲珑高家和大、小蒋家一带,主要任务是保卫玲珑金矿。

第十节 招远县保安第一团

1940年2月,抗日军民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队第四十八支队”徐叔明部二、三团及国民党县政府击溃之后,原一团团长孙务本将本部改编为“招远县保安第一团”,孙任团长,辖6个中队。4月7日,孙致电各界,表示“坚持团结进步,保卫地方,决与八路五支合作到底”。然7月,孙即食言,率部投降招城日军,被改编为伪招远县警备大队第二中队。

第十一节 招远、招北县大队

1938年10月,徐家疃村王一民、李春成等人组织成立“胶东抗日游击队第六大队”,共20余人。1939年6月改编为“招远县大队”,大队长王德安,政委王檐雨。年底,发展至2个连,1个特务排,170余人。随后,2个直属连升为正规部队,2个区中队充实到县大队。1940年10月,发展为300余人,又充实到正规部队,县大队重新发动参军,年底发展为3个连。1941年1月1日,招远分为招远、招北两个县,原县大队一、二连组成招远县大队,以三连为骨干组成招北县大队。两县县大队在与敌人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1944年8月,招远县大队3个连队建制齐全,改为独立营。1944年9月,招北县大队3个连由6个排发展为9个排。1945年2月,发展为4个连,改为独立营。1945年9月,招远、招北县大队整编为正规部队。

第十二节 招远县人民武装部

1942年,招远、招北县人民抗日自卫团分别改称为“招远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招北县人民武装委员会”。1945年10月,又分别改称“招远县人民武装部”、“招北县人民武装部”。1950年1月1日,两县武装部合并。1954年12月,根据省军区指示,县兵役局成立,与人武部一套机构,两个牌子。1960年底,兵役局撤销,设“山东省军区招远县人民武装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