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人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104&run=13

第一节 用工形式

建国前,用工实行雇用制度。1950年,开始实行固定工制度。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下,从农村招收大量临时工,出现计划外用工。1958年11月,将518名临时工转为合同工。1961年,对1958年入厂的工人进行考核,将635名转为固定工。1963年精简职工结束后,将305名1960年前入厂的临时工转为固定工。此后,在常年性生产岗位上很少使用临时工。1964年,招远县开始实行亦工亦农工制度。1971~1972年,对临时工、亦工亦农工进行清理整顿,1135名临时工和亦工亦农工转为固定工。1975年9月,根据省劳动局指示,重新推行亦工亦农制度,对常年性生产使用亦工亦农工,临时性、季节性生产使用预约工,再次出现计划外用工。1978年3月,停止亦工亦农人员的招收。1980年,将一部分有技术特长的亦工亦农人员转为固定工。1984年,在矿山井下实行农民轮换工制度。同年,改统招统配的劳动制度为劳动合同制,对全县考试合格的247名城镇待业青年定为合同制工人。1985年8月,对全县7000多名亦工亦农人员进行审查,6406人转为合同制,清退66人。对1984年7月前参加工作属计划外用工4346名工人进行考核,859名转为合同制,其余转为计划内临时工,结束了计划外用工。

第二节 工人调动

工人调动主要有调剂余缺、夫妻分居调动、转业干部家属随调和照顾职工家属困难等。1961~1963年精简职工时,把有技术专长的职工调到缺人单位,充实重点厂矿。1977年,做了一次大的余缺调剂,调动800多人次。1985年,从化肥厂、化工厂调出30多名职工充实冶炼厂。对夫妻分居职工,采取串调、对调等办法解决。1968~1977年,一度停止夫妻分居调动。1985年,照顾两地分居调动125人次。转业干部家属安排,根据原工作单位所有制性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80年代,从外地引进部分科技人才,其家属子女是正式职工的,一同调入安排。1972~1985年,共调动工人4239人,其中调入1995人,调出1685人,县内调动559人。

第三节 工人培训

职工技术培训除传统的以师带徒外,主要有岗位培训、脱产培训和业余教育等几种形式。1958年后,大搞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厂矿企业掀起岗位练兵热潮。“文化大革命”中,技术培训基本停止。1975年开始采取技术讲座的办法培训职工。1979年,结合调资,对工人进行技术理论考核。1984年,招远评选出42名青年技术能手,参加烟台市首届青工技术比赛,6名达到先进技术标准,其中一名获全市第一。
新建企业职工培训,多采用脱产培训的方式,推选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去外地同行业的先进企业代训。1979年,各企业采取脱产轮训方式,对青工进行技术理论培训。50年代后,针对职工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开展扫盲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文化学习中断。1978年,恢复了职工业余教育。1981年,对l966年后入厂的职工分批进行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必备的文化知识的“双普”教育。1985年,全县职工文化补课对象6660人,考试合格者达5784人。
随着特殊工种的增多,劳动局举办特殊工种学习班,解决企业用工急需。1976—1985年,举办特殊工种培训班9期,培训司炉工579名,气瓶操作工96名,压力容器操作工135名,水处理工1.63名。
1982年,招远县劳动局设劳动服务公司,负责待业人员登记、建卡、立档、组织管理和待业基金的管理发放、就业前的专业培训等工作。先后办起汽车出租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木工实习车间、实习饭店、实习商店,做为培养人才的实习基地。至1985年,开办了66个专业班。1985年,成立县办技工学校,分瓦工、黄金综采、烹饪3个专业班,招生104名。

第四节 劳动保护

建国前,工人无劳保用品,厂矿无安全设施,伤亡事故经常发生。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李宗岱逼迫工人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富矿洞采矿,造成大塌方,30多名工人惨死。
1950年,全县厂矿、企业开始执行国家劳动保护和卫生制度,贯彻安全法规。对部分工种发放防护用品、保健食品,并制定女工保护制度。劳动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安全管理,企业培养了一批安全管理技术人员。1964年,县人委发出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严格控制加班加点。1975年,设立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各企业健全安全组织,设安全检查员。劳动局设专职矿山监察员、防尘毒监测员和锅炉监察员,定期巡回检查。1980年5月,开展安全月活动,全年发生事故比1979年下降13.1%。1983年,重点检查了28个厂、13个矿的安全生产,发现415条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改。1984年,劳动局按劳动人事部通知,参加矿山工程的设计、审查和验收工作。1985年,全县13个黄金矿山单位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受到冶金部、国家黄金总公司嘉奖。
招远县职业病防治,主要是黄金矿山工人的矽肺病防治。李宗岱开办金矿期间,矿洞里粉尘弥漫,工人无防护用品,矽肺病患者较多。建国后,黄金矿山采取湿式作业,设有大型通风机通风排尘。接触尘毒的工人配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面罩,尘毒严重的地方,工人经常调换。工人定期查体,预防职业病发生。1983年,普查全县31个扬尘厂矿,2300多名接尘工人,确诊为矽肺病者,及时给予治疗。

第五节 劳务外援输出

1953年,莱阳专署先后从招远调用4019名民工支援国防建设。1956年,又调用临时工6922名,分别支援河南、沈阳、长岛、海阳、蓬莱、日照等地,其中小车工415名,粉丝技术工300名,木工203名,瓦工2630名。同年,还调出固定工400名,主要去北京、广东、青海做厨师和粉丝技术工人。1958年“大跃进”期间,招远调出7217人(其中正式工5737人)支援外地,其中去青岛1800人,去烟台2147人,支援黑龙江800人,去济南铁路局200人,去南墅石墨矿304人。1959年,又发动1700名青年支援黑龙江边疆建设。
1980年后,县内建筑业开始到县外开辟劳务市场。1984年,到新疆、东营、宁津、烟台等地进行建筑施工人员达1300人。1985年9月,始派建筑工人到科威特施工,先后派出3批137人,其中瓦工98人,木工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