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3&rec=49&run=13

招远市妇女联合会领导成员

主 席:杨喜平(女)
副主席:姜 微(女,主任科员) 马文玲(女)

【机构设置】 招远市妇女联合会是党领导下的各族各界妇女的社会群众团体,是招远市委市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国妇联的县级地方组织,在招远市委和烟台市妇联的领导下,依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开展工作。根据职责,市妇联机关内设3个部室,分别为办公室、组宣部、权益部。市妇联机关编制总额为7人,机关行政编制6人,工勤人员编制1人。

【概况】 2009~2010年,市妇联以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宗旨,以打造招远妇女品牌为目标,创新求实,开拓进取,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在实施的《招远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实现全市妇女工作的新发展。2010年12月24日,市妇联组织全市各镇(街道、区)妇联主席、妇代会主任参观龙口市2个“妇女之家”建设现场,全面启动招远市妇女之家建设。招远市被山东省妇联评为家庭教育示范县,市妇联获“山东省幸福进家活动红旗单位”、“山东省优秀妇女维权岗”、“烟台市三八红旗集体”、“烟台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协调单位”、“招远市市直部门(驻招单位)先进单位”、“招远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部门”等称号。另外,全市有5个集体受到全国妇联表彰,10个集体、9人受到省妇联表彰。

【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加强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市妇联为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水平,每年农闲时节,针对农村妇女的科技需求,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邀请市果业总站、市农业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市各镇(街道、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2009年,市妇联组织有关部门送科技下乡9场,参训人员达3000多人。2010年,组织有关部门送科技下乡8场,参训人员近3000人。参观学习先进创业经验。市妇联组织全市农村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母亲”开展创业再就业观摩活动。通过参观种殖业、加工业及典型创业示范点等7个现场,使其学习到先进种养殖技术,寻求到方便灵活的就业门路,坚定了创业致富的信心。成立招远市妇女创业就业基地。依托金都家政服务公司,主要对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进行技能培训,2010年11月24日举办第一期培训班,主要进行月嫂、母婴护理、专业保洁、养老护理、厨嫂等业务培训。招远市妇女创业就业基地的成立,改变了本市居民的生活观念,让下岗失业妇女重新走上就业岗位。拓宽妇女就业岗位。联合劳动就业中心积极开发就业新岗位、拓展安置新渠道,2010年提供就业岗位154个,达成就业意向87个;与女企业家协调,为女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村失地妇女提供就业创业见习岗位,为其提供学习实践、岗位锻炼的机会,并与招远市盛润服饰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情暖妇女心,春风送岗位”活动,为下岗女工提供就业岗位40个。

【和谐文明家庭建设】 立足于文明风尚进家,开展万户家庭学礼仪活动。2009年,市妇联借助喜迎国庆60周年这一有利契机,在全市广大农村家庭中开展家庭读书活动,通过在家庭成员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升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中营造“人人学习,时时读书,终身受益”的良好氛围。立足于倡扬家庭美德,开展系列评选活动。2009年,市妇联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举办招远市“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并于老人节当晚举办颁奖晚会。2010年,市妇联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开展招远市“春雨杯”“十佳好母亲”评选活动,并于母亲节前,对获奖母亲进行隆重表彰,同时听取3位“十佳好母亲”代表的典型发言。立足促进家庭和谐,开展和谐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市妇联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开展为期3年的和谐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对全市100户和谐文明家庭进行表彰并挂牌。2009年5月17日,在辛庄镇东良村召开和谐文明家庭现场会。立足于家庭低碳节能,开展低碳宣传活动。2010年,以“环保日”为契机,开展“节能·低碳家庭社区在行动”宣传周活动。同时,向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倡议;制作有关节电、节水、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14块宣传展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节约、环保的生活小窍门;发放《低碳生活小常识》宣传纸2000余份及金都百货购物袋。

【儿童与家庭教育工作】 市妇联每年通过远程教育举办“农村父母课堂”系列讲座,组织农村家长收看,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努力提高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2010年,市妇联在全市开展《弟子规》大讲堂活动,活动以阜山镇栾家店村为试点,逐渐向企业、社区、学校推广,收到社会良好反响。自2010年12月起,按照省妇联要求,招远市妇联与招远市移动公司衔接,每月组织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收听收看一场“家教大讲堂”视频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广大家长教子水平,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环境。

【妇女纲要和儿童纲要实施工作】 2010年是《招远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终期评估年。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已形成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的良好局面,《纲要》指标已基本实现。《招远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15)十二五规划》已纳入招远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妇女维权工作】 市妇联充分发挥维权机构的维权作用,加强对重点群体的权益保护,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妇女、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失地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特别关注女大学生平等就业、老年妇女生活保障、贫困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等问题。2009年,市妇联为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免费进行伤情鉴定3起,并出具法医鉴定书,积极为受害人提供有力证据,有效增强了维权力度,接待来信来访44件(次),案件处结率达100%。市妇联为畅通妇女诉讼渠道,2010年3月开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为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免费进行伤情鉴定2起,并出具法医鉴定书,为贫困妇女提供法律援助2起,有效保障妇女的权益,接待来信来访41件(次),案件处结率达100%。

【妇女基层组织建设】 市妇联一直将“两地”(即阵地建设和基地建设)建设作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硬件来抓,“两地”建设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并呈现出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抓阵地建设。市妇联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城乡妇女活动阵地建设水平,实现招远市妇女工作“维权全方位,服务零距离”,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把妇女之家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带妇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定并颁发了《招远市妇联关于在村、社区建设妇女之家的实施方案》。抓基地建设。在建设创收基地中,市妇联把创建“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和无围墙工厂作为硬性任务来抓。在大力发展种养殖加工型科技示范基地的同时,注重抓亮点工程,与针织厂联合,以加工点为纽带,促进村企共建,到农村帮助建立缝纫加工点,积极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厂房,盘活企业闲置设备,既化解了农村矛盾,又为针织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到2010年12月,基层妇女组织创建的种养殖加工型科技示范基地,上规模、上档次的有30多个。
市妇联从配齐配强妇联干部,提高妇联干部综合素质和转变妇联干部工作作风入手,把建设一支知识综合型、思维创新型、作风实干型、方式服务型的市、镇、村妇女工作者队伍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全面打造高素质妇女干部队伍。产生新一届市妇联领导机构,妇联组织干部更富有朝气。2010年3月24日,招远市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招远市妇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招远市妇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新当选的妇联领导班子和执委会成员比上一届的成员年龄结构更年轻、平均文化程度更高。开展妇女干部培训班,提高妇女干部的履职能力。2010年4月14~16日,市妇联副主席带队组织、带领招远市各镇(街道、区)妇联主席和部分市直妇委会主任参加烟台市妇联在胜利油田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市县乡妇联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妇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4月19~21日,由烟台市妇联主办的全市女性“两委”成员培训班在招远市召开,各县市区妇联主席、村居女性“两委”成员、妇代会主任、创业致富妇女骨干等250多人参加了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镇、村两级妇联干部进行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2009~2010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与农业等有关部门联办培训班80多场(次),培训妇女1万多人(次)。此外,还鼓励她们踊跃参加“绿证”、“十大技术”学习,积极申报农民技术员职称,参加大专、大本等函授学习。

【扶贫工作】 2009年,市妇联与市人民医院联合开展庆“三八”“关爱女性、真情援助”免费妇科体检活动,并为全市20名特困母亲发放每人500元的瑞康基金。与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疾病防控中心、市计生局计生服务站联合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活动当日选调十几名专家为广大妇女提供免费查体、健康咨询等服务,并发放健康手册3000余份,为400多名群众提供所需服务。以“母亲节”为契机,与中国人寿保险招远分公司联合,为全市87名“贫困母亲”赠送总保额达26.1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六一”节为契机,在全市启动招远市“情系春蕾,爱心妈妈”活动,由市人民检察院、市卫生局、中矿金业的50名女干部及女职工组成的“爱心妈妈”与50名“春蕾女童”结成长期资助对子。通过调查摸底,在全市确定300名特困女童,每人发放爱心救助款200元。2010年,市妇联利用“三八”节、“母亲节”契机走访慰问贫困妇女,为其送去棉被、米、面等生活物资,并发放由省妇联拨付的重大疾病患病农村妇女援助金1.1万元。联合市妇幼保健院在全市农村开展“两癌筛查”工作,筛查人员达2076人;联合残联为贫困残疾妇女提供种猪和专业饲养技术;继续实施“春蕾计划”,在全市确定300名特困女童,每人发放爱心救助款200元;继续开展“爱心妈妈”送温暖活动,“六一”期间,组织50名“爱心妈妈”带着学习用品、衣物和生活用品等进村入户看望她们各自帮扶的女童。

【“三八”节主体活动】 2009年3月3日,市妇联召开全市庆“三八”妇女工作表彰暨巾帼创业事迹报告会,对2008年度涌现出来的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隆重表彰,大会还分别邀请农村妇女建企业、下岗女工变老总、辞职女工创伟业的3名创业经历各不相同的典型代表对自己的创业历程作事迹报告。市妇联为鼓励更多的妇女再创业、创大业,与市广电局、《今日招远》报社联合,在全市范围内选出5位各具代表的先进女企业家,并将她们的创业历程制作成《巾帼展风采、创业天地宽》专题栏目,在“三八”节期间,分别在电视和报纸上进行连续报道。2010年,市妇联为隆重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3月5日召开庆“三八”妇女工作表彰暨文艺汇演,以“庆巾帼百年,展女性风采”为主题,对2009年涌现出来的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并举办大型文艺汇演。汇演充分展示了广大妇女多才多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真正达到了以汇演抒情怀、以汇演展风采、以汇演激活力的目的。全市各级妇女工作者和先进个人观看了表演。

【2009年招远市十大孝星】 兰桂香 女,55岁,夏甸镇南邢家村村民。村里人都说,“兰桂香真不简单,一个人伺候两个瘫痪在床的病人”。1998年婆婆意外摔倒,瘫痪在床,在兰桂香的细心照料下,一年后老太太病情缓解,偶尔也能自己下床走动。但是她还是对婆婆一如既往细致入微的照顾,唯恐老人受到半点委屈。2007年,兰桂香的公公又不小心摔倒,同老伴一样,也瘫痪在床。面对两个瘫痪在床的老人,兰桂香毅然承担起同时照顾老人还要兼顾农活的重担,从来没有为此影响在外教学的丈夫工作。2008年,96岁高龄的婆婆安然去世。婆婆过世后,兰桂香把全部精力放在照顾公公身上,每天为老人擦洗身体,端屎端尿,让老人身上清清爽爽的。为使老人营养均衡,她都千方百计搭配好一日三餐。老人虽然不能行动,但在兰桂香的照顾下,精神却很好。
刘汝明 49岁,蚕庄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母亲常年患有糖尿病,每天靠胰岛素维持。2008年春,父亲又患上肺癌。为给父母治病,他跑遍各大医院寻医求药。在治疗过程中,自己和爱人轮换24小时守护,照顾得无微不至。几年来,在繁忙的村级事务之余,刘汝明全身心坚持照顾卧病在床的双亲,从没有懈怠过,使老人在亲情的陪伴下没有因为病痛的折磨而失去生的希望。同时,作为村干部,他将全村父老视为父母,每月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200元补贴,村里盖楼分房都优先照顾老人,每逢过年过节,都为老人分发生活用品。哪个老人有困难,他都会发动村干部去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形成孝顺老人的良好氛围。
闫匡 49岁,罗峰街道郭家埠村政工书记。他热心公共事业,关爱老人。村里哪个老人有困难的,他都义不容辞去帮忙。自20世纪70年代末,他就开始照顾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远房婶子,帮老人干家务、种田,逢年过节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一起过。闫匡自己没有父母,与爱人商量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并与老人正式建立赡养关系,视老人如母亲。夏天他怕老人热着为老人买上电风扇,冬天怕老人冻着给老人安上取暖炉,即使自己没有的东西也要给老人备上,让老人吃好住好。老人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他和妻子丝毫不懈怠,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闫匡的子女也都很懂事孝顺,在外当兵的儿子,每次往家里打电话,都不忘问上一句:“我奶奶身体好吧?”。
苏建美 女,50岁,玲珑镇横掌姜家村村民。身为一位平凡的农家妇女,全心照顾自己的婆婆10余载,在婆婆去世后,为使公公晚年生活不孤单,四处为公公寻找老伴。第一个继婆婆在家中生活了15年,10年卧病在床,这10年的床榻生活,是在苏建美周到的照顾和精心的护理中度过的。继婆婆去世后,苏建美又为公公找了一个老伴,虽然第二个继婆婆患糖尿病行动不便,但在苏建美的悉心照料下,正幸福地享受着晚年生活。20多年来,无论血亲与否,只要进了这个家庭,苏建美都是把她们当作亲人尽心尽孝。
辛波 28岁,夏甸镇段家村人,招远市华泉管材厂工人。“孝亲敬老是我义不容辞的天职”,这是辛波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典型的80后,他身上没有80后的娇气和对父母的依赖,却早早地从父母的“手心肉”变成家里的“顶梁柱”,挣钱养家、孝敬双亲、伺候奶奶的三个重担在他看来是“天职”,更是责任。2003年,父亲患上股骨头坏死,辛波带父亲四处求医问药,几乎走遍周边的大小医院。父亲住院期间,他每天守护在父亲的病榻前悉心照料。为安慰情绪低落的父亲,辛波每天下班后一门心思往家儿赶,到家就和父亲坐在一起聊天、调侃,耐心地开导父亲。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辛爸爸的腿有了好转。2007年辛波结婚后,为照顾父亲方便,小两口主动要求和父母住在一起,家里的农活他总是抢着干。多年来,辛波不仅将父母照顾得体贴入微,还将非亲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虽然已年过八旬,但在辛波的悉心照料下,身子骨依然硬朗。
连淑杰 女,61岁,泉山街道小曹家村人,退休职工。她身兼数职,既是女儿、媳妇、妻子,又是母亲、岳母、姥姥,在兼顾好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同时,她多年如一日地侍候着双亲和婆婆。2004年,她父亲摔伤了腿,生活不能自理,连淑杰每天给父亲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为使父亲的腿不萎缩,她坚持每天给老人按摩翻身,经过半年多的精心侍候,90多岁的老人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2008年老父亲去世后,连淑杰身上的担子并没有减轻,她还要照顾90多岁的母亲和80多岁患脑血栓的婆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原本语言障碍、行动不便的婆婆,生活也能够自理了。为让两位老人心情愉悦,她每天不厌其烦地想着法哄老人开心,她说对老人不但要尽孝,还要尽最大的孝。
张广勋兄妹 张广勋兄妹八人,辛庄镇宅上村。提起张广勋兄妹,作为继母的刘淑庆老人便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真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啊,你看我这家里吃的、穿的、花的、用的,哪一样不是这些儿女们孝敬的,可他们没有一个是我亲生的。”刘淑庆老人自1991年改嫁到辛庄镇宅上村张家,张广勋兄弟姐妹八人视老人如亲生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逢年过节,他们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家陪老人一起过。2006年老伴过世后,张家的子女们看出老人的顾虑,便安慰道,“您哪怕跟我父亲生活一天,也是我们的母亲,您就安心住在这儿吧,我们兄弟姐妹为您养老送终”。张家兄弟姐妹为老人的房间里配置了彩电、冰箱、暖气、饮水机等家用电器。冬天,儿子们及时送来取暖用的木块、煤炭;夏天,女儿们会帮老人整理好纱门、纱窗,买来驱蚊蝇药和纳凉的竹席。媳妇们更是拿老人当自己的亲婆婆,一有时间就包上包子或水饺给老人送过来,孙子孙女们也会奶奶长、奶奶短地围在老人身旁问寒问暖。
徐飞飞 8岁,毕郭镇杨格庄完小三年级学生。在别人眼里一个6岁的孩童也许还是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然而6岁的徐飞飞在爸爸去世后,却成了家里扛大梁的唯一男子汉,他用稚嫩的双手为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撑起一片天。那时还上幼儿园的徐飞飞还够不着锅台,要踩着板凳烙饼子,当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要跑回家洗衣做饭,扶妈妈散步、晒太阳,给妈妈洗澡,为妈妈灌暖水袋暖被窝,妈妈有胃疼的老毛病,不能吃刺激性食物,徐飞飞就尽量不让妈妈吃凉的、辣的。有一次,妈妈的胃病又犯了,躺在床上,脸色都变了,徐飞飞就给妈妈端水吃药,看到妈妈还是不舒服,就趴在妈妈身边给她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用小手给妈妈抚摸肚子,妈妈哭了,他也哭了。在照顾好妈妈的同时,徐飞飞学习刻苦、乐于助人,是班里的优秀班干部。2010年9月,被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文明办、烟台市妇联、烟台市教体局等部门评为烟台市十佳“孝亲敬老好儿女”。
梁玉珍 女,39岁,玲珑镇敬老院院长。多年来,她满怀着对老龄事业的热爱,把党和社会的关爱不断传递给孤寡老人,帮天下儿女尽孝,真正做到了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她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以院为家,把更多的情感,投入到照顾和关心敬老院的老人身上,演绎着大孝大爱的情怀。生活上,对老人们的衣食住行,照料得无微不至;精神上,给老人的是春雨般的关怀,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现在,敬老院里鸟语花香,老人们穿着整洁、精神矍铄。梁玉珍用爱心、孝心、细心和耐心,让老人们度过幸福、祥和、安乐的晚年。在她正确有效的领导和扎实努力的工作下,幸福敬老院先后被评为“烟台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五星级敬老院”、“山东省一级乡镇敬老院”,她个人也获“烟台市民政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路为民 67岁,市供电公司退休干部。多年来,他以实际行动报答着母亲的养育之恩。他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淄博供电局工作,拿到第一份工作就将母亲接去住了一个多月,并为牙齿全脱落的母亲镶上一口当时最好的假牙。7年后,由于思亲心切,他申请调回招远电厂,以方便照顾母亲。母亲90岁高龄的时候患上脑中风成植物人,被医生判定最多只能活8个月,却在他的悉心照顾下竟然又活了四年半。在这四年半时间里,他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病危母亲,几乎没有离开过家门,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他坚持每天为老人擦洗身子,每隔一两个小时帮老人翻身,随时换洗尿布,每天为老人量血压观察病情,为防止老人心肺功能衰竭,他每天都要为老人敲4次背,每次1000下,四年半来从未间断过。母亲在卧榻期间全身竟没生过一个褥疮,他用孝心和行动回馈母亲的同时,也让天下所有的母亲得到慰藉。

【2010年“春雨杯”招远市“十佳好母亲”】 于治杰 女,1962年出生,中专文化程度,金岭镇中村村妇代会主任。2007年,家中年仅6岁的独子和年逾八旬的婆婆同时被烧伤,由于儿子烧伤严重医院已下病危通知。坚强的于治杰没有放弃,将自己的皮肤移植给儿子,并和丈夫一起日夜陪护在儿子和婆婆的病床前。40刚出头的她,一夜白发,10天瘦了10公斤。婆婆虽然出院了,可儿子依然徘徊在生死边缘。无奈之下,坚强的她只好把儿子带回家,自己照顾儿子。在医院,于治杰跟医生和护士学到一些护理知识,回家后她又买了几本专业书,有不懂的地方,就给医生打电话询问。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奇迹出现了,回家后的第七天,儿子能坐起来了,两个月后,儿子会站了!别人都说这真是奇迹,可是儿子的每一点进步后面,藏着她多少血和泪,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儿子继承了母亲的坚强,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苦难的生活并没有耽误于治杰的工作,连年获得“优秀妇女工作者”的称号。
马云敏 女,1960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齐山镇马家村村民,世界举重冠军刘春红的母亲。刘春红11岁被体校录取,刘妈妈怕女儿因受苦,坚持不了,就用语言反话激女儿,春红好强的性格很受用,就这样即使再累也坚持下来,不断成长。妈妈的信任也给女儿无穷的力量,春红常说:“每次比赛前我都想看看妈妈,看到妈妈信任的眼神儿,我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马云敏是一个体贴女儿大爱无言的母亲。刘妈妈一般不主动给春红打电话,也没有特意去看过女儿,不是不想,而是怕会让女儿分心,影响女儿训练!当女儿来电话的时候,刘妈妈也总是说家里挺好,让女儿不要担心,好好训练,好好比赛,为国争光!挂了电话后又偷偷地哭。为了女儿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给祖国带来更多的荣誉,刘妈妈选择了把大爱放在心里,用无言的关爱让女儿每一次都能把奇迹高高地举过头顶!
王香芝 女,1957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阜山镇九曲蒋家村村民。王香芝有一儿一女,对于子女教育的问题上,她有着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她始终牢记“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的责任。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样子。她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方法,提高教子育人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培养子女良好行为的习惯,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王香芝2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的教育培养子女成人成才成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认真做事的习惯,孩子们自觉做到在家庭是好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少年。她28岁的女儿迟英俊正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21岁的儿子迟准也以优异成绩考取山东建筑大学。王香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新时期农村母亲教子育人的动人事迹。
刘成荣 女,1966年出生,高中文化程度,蚕庄镇魏家沟村人,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妇女主任兼劳资负责人。工作上,她忠诚敬业,在家庭,她默默付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好母亲”的角色。作为一个母亲,她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孩子学习问题上,尽管当时的家庭条件不是十分理想,但在资金上舍得投入,以节俭而著称的她总是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重视科学施教,坚持身教与言教并重,注重创新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励志能力和教授一些生活技能,使孩子很早就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她以孝心和爱心示范儿子,使儿子从小就懂得孝敬老人、关爱他人、为家庭分忧,成为懂事明理的好儿子。
孙明翠 女,1962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现住夏甸镇新村北村。在儿子童平15岁那年,丈夫去世,后经人介绍,她与夏甸镇新村北村辛桂林组建新的家庭。对辛桂林的儿子辛超,孙明翠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疼爱。在孙明翠的教育下,童平同样的关心自己的弟弟,事事处处让着弟弟,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弟弟。辛超考上高中后,一年几千元的费用对这个年收入仅4000元的家庭就是个不小数字。为供辛超上学,正在读职专的童平主动提出参军。在母亲的熏陶下,童平到部队的第一年就被提为中队文书,并在第三年考上士官学校,成长为一名干部,工作后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并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孙明翠自己身体不好舍不得到医院检查,却在正月带着辛超到城里买了1台电脑。不平凡的经历,使得辛超对“妈妈”有着不寻常的感情。虽然在外地读书,但他对妈妈的牵挂却一刻也不间断,常打电话嘘寒问暖。
孙桂艳 女,1966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金城集团幼儿园园长。作为一名母亲,她注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在培养孩子上,有意识的注意孩子兴趣并加以引导和培养。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以至于当女儿捡到1万元钱时,能够主动交与失主。她教孩子要有爱心、要助人为乐,以至于当其校友得了白血病需要捐款时,她把自己的奖学金全捐了出去。为了同孩子一起成长,她不断学习,努力做一个现代的好母亲。同时,孙桂艳拥有“教师妈妈”的博爱,她关爱老师、疼爱小朋友们,担负起孩子“第二任母亲”的角色。20余年来,她一直是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用爱心耕耘着这份永远年轻的事业,多年来先后多次获得“优秀园长”、“三爱标兵”、“市教学能手”的称号。
赵海燕 女,1969年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园林规划处职工。1994年,儿子刚刚降临,喜悦的心情还未退去,儿子就被诊断为重度残疾。从此,赵海燕与家人为儿子开始了漫漫的求医之路。为了不耽误上班时间,她利用公休假、节假日,前后跨越6个年头,带着孩子到济南、青岛、北京、上海各地,对孩子进行重点医药治疗和康复治疗。为专心照顾儿子,她毅然放弃要二胎。为让儿子能更快更早自立,她把在医院看到的康复治疗阶段的步骤写在本上,利用空闲时间,自己给孩子做康复锻炼。为让孩子学习知识,她从书店买来少儿课本及光盘,边看、边学、边教孩子。为给孩子争取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将孩子送到招远市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孩子是不幸的,但又是幸福的。赵海燕用她深沉的母爱,为残疾的儿子的未来,争取到最大的希望。
郭维玲 女,1961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招远市泉山学校政教主任。1984年11月,郭维玲的大儿子出生了,但不幸的是,由于丈夫常年从事放射工作,导致刚出生的儿子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开始她也曾一度绝望的想要自杀,然而伟大的母爱使她坚定了要把儿子扶养成人,成为一个正常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郭维玲在学校拼命工作,回到家里,就手把手的教孩子“认”字、“写”字。寒暑假里,带着儿子四处求医治病。与此同时,她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养父母和小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20余年过去了,2004年7月,她的大儿子终于和正常人一样参加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宁医学院药学专业。2008年4月,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郑州大学研究生的笔试、复试和面试。2008年7月,又以牟平区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牟平区人民医院,遗憾的是由于儿子的视力状况都未被录取。为抚平儿子心灵重创,郭维玲对他进行抗挫折能力的训练和教育。在培养大儿子的同时,她也没有忽视对小儿子的教育,2006年7月,小儿子以招远市理科第九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蔡淑玉 女,1932年出生,阜山镇扒山蒋家村村民。蔡淑玉结婚后,家景窘迫,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她硬是扛起照顾老人和教育孩子的重担。费尽艰辛终于抚养儿女长大成人,原以为可以喘口气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儿子不幸去世,儿媳又撇下刚满两周岁的孙子远嫁他乡。面对打击,她没有倒下,而是毅然地挑起抚养孙子的重担,如今孙子已大学毕业,并考上了公务员。蔡淑玉在尽心尽力的教育、抚养子女的同时,还将爱心献给了他人。1990年一个寒冷的早上,她在厕所捡到一个即将被冻死的弃婴,并毅然承担起治疗和照顾弃婴的重担,如今那个孩子已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同时,蔡淑玉还一直照顾村里一个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严重残疾村民,在其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时,蔡淑玉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毅然将其接到家里照顾。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她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以自己质朴的方式书写了一篇感人的文章,让子女们受用终生。
滕建敏 女,1948年出生,小学文化程度,大秦家镇滕家沟村民。20多年,她独自一人拉扯3个孩子,靠坚强的意志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空,先后培育出3名大学生,其中小儿子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20世纪80年代末,丈夫突然去世,使得一个幸福家庭摇摇欲坠。但刚强的滕建敏没有选择改嫁,独自撑起抚养3个孩子的重任。她没念过几天书,但是深深懂得知识就是力量,她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日夜操劳,没让一个孩子辍学。尽管身体虚弱,却种过七八亩地的农田,开过裁缝铺,靠微薄收入供养孩子们读书。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母亲在除夕夜里,也没有停止过劳作。母亲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不屈品格,深深教育和影响着孩子们,他们在校学习成绩非常出众。3个农村娃儿已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深知唯有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才是对伟大母亲的最好回报!
(撰稿人 赵美芳  审稿人 姜 微)